非正式/非书面/社交网络场景下中英混合使用对于沟通对象的影响以及所需沟通技巧?

题主留学生,新加坡生读书活快6年, 大学读书期间与本地学生,国际学生,本地职场人士相处耳濡目染养下培养成双语模式,在非正式场合容易自发中英混说。大部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苏叶林

本人在香港留学一年,目前在香港工作。遇到和题主一样的问题,说着说着中文就说几个英文词。这样说话或者发微信很容易被别人理解成装B,特别傲慢。尤其和不了解这边语言习惯的人交流,这样说话严重加重对方的不舒服。

----------------------------------------------------------------------------------------------------------------------

最近在研究香港人说话为什么中英文混杂,在此抖一下机灵,想直接看如何克服的,请略过。

为什么香港粤语中经常混杂英文?

历史溯源:

从1842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到1997年回到祖国怀抱,这长达150多年的殖民统治期间,英语是象征着身份、地位、权力的殖民统治语言。粤语作为弱势语言,只能用于上不了台面的日常生活。

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既吸引又排斥的矛盾关系,使被殖民者(香港人)通过将殖民者(英国人)强加的意识同本土意识混杂起来,以瓦解殖民权力的权威性。

在语言上,表现在人们使用粤语时插入英语,使用英语时穿插粤语,两种语言亲密接触。

语言政策:

香港回归以后,1997年香港实行“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中文、英文书写,粤语、英语、普通话口语。语言政策同时推动三种语言的普及,但是粤语独树一帜,在口语使用中备受宠爱。

虽然学习普通话的人数和使用场合大大增加,但是普通话并没有成为正式场合的语言。

粤语口语则逐渐进入行政、立法、司法等重要领域,并扩大到小学、中学、大学的很多场合。粤语的口语地位大大超过普通话和英语,这使得粤语成为交流的主要语言,英文词汇成为粤语中的点缀。

语言态度: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连接东西方的商业中心。语言是促进香港自由贸易港不断繁荣的媒介,也是成为沟通东西文化的桥梁。香港的特殊角色决定了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

一方面,人们认为粤语中夹杂英文是一种语言国际化的表现,相对于广东人的粤语,港式粤语更加洋气,增加香港人对于身份的优越感。

另一方面,很多香港人已经养成习惯,一些中文词汇在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是英文词,他们认为两种语言混合使用更能表情达意,提高交流效率,自然对于两种语言的混杂没有排斥。

本人认为新加坡和香港在历史上有一定的相似性,都曾经沦为殖民地,英文均成为官方语言。但是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母语,在实际生活中,大家还是偏向说母语,慢慢就出现语言混杂的现象,成为习惯之后,很多词汇在脑海里的第一反应就成了英文,一些英文词确实更加有效的表情达意,这样就更增加了人们对于语言混合的接受度。

----------------------------------不好意思,久等了,奇怪的分割-----------------------------------------

本人采用几种方法来克服。

1 在中英混合的语言环境中,说话还是要中英混合,入乡随俗。

2 同香港以外的同学朋友交流时,放慢语速,有时候觉得表达不清必须用英文时,停住用中文去解释。就像知友说的,习惯成自然。

3 如果没有意识到就脱口而出了,就自嘲自己的中文水平越来越差了。也必要的解释一下,香港人都这么说话,渐渐习惯了,不是装B,是汉语下降的表现。相信解释和自嘲之后,听者一般都理解了,也就不会太在意。

很多人讨厌别人说话时夹杂英文词,本人的态度也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在自己身上发生,克服对于语言的一知半解。改变习惯很难,但是我很认同:

1. 好好说中文,并非难事,穿插英文,并非必要。

2. 用一门语言贯穿对话是语言的基本能力,更是礼貌和素质。

以上。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675 浏览
  • 容纪姣 提出于 2017-09-24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