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防假法案”引争议,部长是判断虚假信息的最佳人选

假新闻的威胁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制造对立,削弱国民团结。(互联网)

了国会的《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立法的新闻,让我联想到小时候读到的一则笑话。

一名将军一直吃败仗,不知道该如何向上司交代。他的师爷在代他写报告时大笔一挥,把“屡战屡败”改写成“屡败屡战”,结果将军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升官发财了。故事的教训是,基于同样的一套“事实”,如何包装却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广告

(互联网)

当我读到“各部部长将是判断虚假信息的最佳人选”时,这则笑话马上浮现脑海。为什么是由部长而不是更加中立的第三方来扮演把关的角色呢?

假新闻的威胁之一,就是在政治上制造对立,削弱国民团结。这种情况,在民主国家举行大选时最可能发生,因为这是全社会情绪高昂的时刻,政治立场的分歧容易让人失去理智,而被假新闻趁虚而入。

部长在大选时也是候选人,会不会有利益冲突之嫌呢?(互联网)

要知道,部长在大选时也是候选人,也就是利益攸关方,由他们来决定什么是可能影响选情的假新闻,会不会有利益冲突之嫌呢?

就如笑话里将军的师爷所玩弄的把戏一样,新闻的真假,有时候并非是那么容易定义的。

虽然新闻说,“在大选期间,部长须任命一名政府官员来执行这项(对付假新闻的)职务”,可是判断真假的权力,还是在作为利益攸关方的部长手中。这样的安排,显然不是最佳的做法。

广告

在大选时由政府官员执行对付假新闻的职务之所以可议,是因为政府机构平时在回应公众投诉时,表现也不全是可圈可点的。

很多时候,我们在报纸读到这些回应时,感觉是一种顾左右而言他的态度,明明批评的是具体的事务,官员的回答却是罗列了一堆政策和制定政策的原因,却没有真正回答问题。这种不透明的做法,很难让人有信心不会出现“屡败屡战”的现象。

因此,我建议应该由法庭来判断和定义什么才是假新闻。

首先,我国的司法系统享誉全球,而且不容诋毁,否则就会面对藐视司法的处罚。由法官来对付假新闻,应该没有人会反对。第二,法官不参加选举,不会有部长那样的瓜田李下之嫌。第三,法国似乎已经这么做了,有外国的先进例子可以参照。

希望国会在辩论法案时能够考虑这个建议,让对付假新闻的法令具备无可置疑的公信力。

  • 发表于 2019-08-08 07:46
  • 阅读 ( 283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向旭芝

54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0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0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