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中心在功能和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首先是因为不同的本地与区域经济、特殊的空间嵌入和文化因素,其次是政府的监管制度和环境有很大差异,这点可以通过香港和新加坡的发展模式来说明。
亚太的两大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和新加坡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
比如充满活力的本地经济
政治相对保持稳定
良好的海陆空交通网络
一个勤奋,精通英语的智力团队和人才储备库
良好的通讯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发达的法律、会计、保险和航运金融服务
广告高效率低腐败的公务员队伍。
新加坡VS香港
发展模式的差异
但是通过仔细研究,香港和新加坡在发展模式上有很大不同。
新加坡地域优势
首先,在地域方面,新加坡的所在的时区和亚太地区主要的金融中心,如东京和雪梨,以及欧洲的中心,如伦敦和苏黎世,存在重叠工作时间的时区优势,这一点香港不具备。
这种优势有助于新加坡发展比香港更活跃的国际货币市场交易活动。在新加坡,外汇和衍生品交易已非常广泛和复杂,使亚太地区与欧洲市场连接在同一天的交易之内。
香港地域优势
但是,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非常明显,它的周围遍布充满活力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如中国大陆,韩国,日本,菲律宾和中国台湾,这使得它的纵深金融腹地远比新加坡广阔。
广告国际银行业务,就像如酒店商务业一样,基本上是受位置限制的。香港的自由工作许可,让国际金融专业人士很容易迁移到香港工作定居。
从1970年代末开始,香港政府通过一系列的金融自由化措施,推动香港成为一个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例如,宣布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取消外币存款利息收入的预扣税,废除其它各种关于利息收入的税收。
香港作为中国大陆的金融枢纽的作用在1997年回归之后并没有下降,反而在中国大陆入世之后不断强化。
事实上,珠三角地区与香港的融合已经显著帮助香港的产业升级,从原来的制造业为导向的经济升级为经济向多元化,现代化,和以金融,物流,贸易,法律和会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经济。
政府的政策的影响
因此,人们可以很容易察觉到两个中心在国际金融功能上的专业化分工。这种专业化的结果不仅因为两个中心不同的地理位置,同时也由于政府的政策。
香港的金融政策
香港金融中心的发展模式,显著不同于新加坡,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营部门的举措,较小的依赖政府的控制或激励措施。政府一直满足于只提供基本框架,避免以其他方式直接刺激香港作为一个金融中心的发展。
广告新加坡的金融政策
新加坡政府在促进新加坡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发挥了更积极主动的作用。
新加坡国内大学的经济地理学家Henry Yeung认为,这是成为“全球城市的不同的发展路径(不同于伦敦与纽约模式)”。新加坡的两家主权财富基金 Temasek Holdings (成立于1974年)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1981年),对增强新加坡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汇市场
新加坡的外汇市场
新加坡有一个蓬勃发展的外汇交易市场,是名列伦敦,纽约和东京之后的世界第四个最活跃的外汇交易中心。同时新加坡也是亚洲首要的财富管理中心,通过众多世界级金融机构的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提供一系列的服务。
广告500多家当地和外国金融机构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包括贸易融资,外汇交易,衍生产品,资本市场活动,银行财团贷款,证券承销,并购服务,资产管理,财务咨询服务,以及专业化的保险服务。
香港的外汇市场
然后,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的崛起,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加快,香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人民币交易中心,占全球交易比重的三分之一左右,远远超过新加坡和伦敦的比重,鉴于未来中国在亚太地区中的主导地位,香港的外汇市场将进一步走强。
事实上,许多研究察觉和发现在其它的国际金融中心存在类似功能的专业化和互补的模式,它们的互补和专业化可以通过自己的区位和监管、制度方面的差异来解释。
广告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