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抵制中国平安这样的恶性融资

以下转两篇相关报道

吴晓求指中国平安巨额再融资失去理性

□ 本报记者 秦炜 张胜男

  1日21日,中国平安(72.48,-0.05,-0.07%,吧)再融资1600亿元的消息一出,中国平安A股和H股双双大跌,引发上证指数当日狂跌266.07点,22日再跌354.69点。业内人士指出,中国平安再融资的消息,是本次“股灾”的导火索。

  平安千亿再融资失去理性

  对于中国平安逾千亿巨额再融资行为,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激动地说:“这是一种近乎于失去理性的融资,近乎于疯狂的扩张,令常人无法理解!”

  吴晓求说,企业怀有做大做强的理想是没有错的,但是落实到实际上还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今天平安募集1600亿元,明天工行、人寿再募个2000亿,那中国的证券市场不是垮了么?

  中国平安于2007年3月1日在A股上市(此前已于2004年6月24日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上市前净资产总规模不到400亿元,在A股上市后达到1000亿元,而相隔不到一年,又再抛出逾千亿的公开增发和分离交易可转债联合再融资计划。

  “这是多少年奋斗到的1000亿啊,现在一个再融资,马上又凭空多变出一个平安来,多么可怕!”吴晓求感慨道。

  吴晓求说,企业成长是需要过程的,花旗银行不是一夜之间建成的,也不是说,因为一个美国次贷,随便一个公司融到巨资,就可以一夜之间取花旗而代之。企业决不是盲目做大就好,规模大了,反而更缺乏持续成长性。以前说资本市场是提款机,现在如果大型的上市公司都这样频繁的大规模再融资,那与从前也没什么两样。

  必须从制度上抑制恶性融资

  吴晓求指出,中国平安A股上市不到一年又大规模再融资,事件本身反映出我们的市场在制度层面上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第一,规则设计待推敲。再融资在制度层次上缺乏有关的规定和限制。虽然现在又融资比例的限制,但是在再融资与上一次融资行为之间时间间隔方面,再融资额度方面都缺乏限制条款。比如可以具体规定:一般情况下,两次融资之间至少间隔三年;如果没有重大收购行为,再融资额度不得超过首次公开发行的规模。

  第二,审批制度需完善。我国IPO的审批历来是很严格的,但是再融资方面的审批也一定要从严,要考虑到融资行为的合理性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A股市场增发这么大规模,让香港市场的股东坐享溢价收益,对于我们的A股股东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吴晓求说,现在中国人很着急,总想一夜之间成就什么大事情。一夜之间市值最大,成为最大的什么什么公司,这种盲目求大心理很危险。这种不计后果的融资行为很打击投资者的信心。“投资者一旦对市场失去了信心,对上市公司失去了信心,要想再恢复就很难了。”吴晓求不无忧虑地说。

=============================
平安炫耀式再融资测试管理层意愿
=============================
本报记者 熊宇家 李 骐 邓赞赞 付 刚 北京、深圳报道

  平安1月20日发布的1600亿元巨额再融资方案公告被认为是演绎“黑色星期一”的导火索,市场多方呼吁叫停这种“炫耀式”的恶性融资。在融资路径大有杀伤力,而融资用途不明朗的情况下,平安显然面临多重考验。

  3月5日,中国平安(601318)将在深圳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其会议内容之一,是中国平安再融资事宜,议案通过后,还需报中国证监会审核。

  在A股上市近一年后的1月21日,中国平安再次掀起1600亿的大规模融资。当日,该公司的开盘价是98.21元/股,换手率是4.12%。

  一位接近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的人士表示:“马明哲有望走一次危险的国际化探险,所以才没有及时公布新融资的分配方案,一切要等到3月5日的股东大会才能揭晓。”

  “中国平安融资方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本报记者采访了众多专家,他们均称:“受创业板的推出、印花税税比高、大小非解禁潮的影响。”专家认为,这给监管层提了个醒。

  据此,本报记者采访了证监会相关人士,但她不愿置评。

  被否可能性大

  “中国平安(72.48,-0.05,-0.07%,吧)此次再融资,有可能被限售流通股股东否决。”东方证券相关分析师说,假如增发后,能否提升主营业务竞争力,非常重要;如果增发失败,将最终使得公司估值下跌4%-6%。

  1月21日,中国平安对外披露,将于3月5日,在深圳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内资股类别股东会议、外资股类别股东会议等3个关键会议。其中,通过再融资方案成为关键。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人士分析,中国平安此次融资是在A股市场,要反对的只能是A股,H股参与投票的可能性很小。

  记者查阅了中国平安股本结构发现,其流通A股总股本是47.86亿股。“在这A股的总股本中,其流通股股东是8.05亿,两家员工持股中国平安新豪时投资、景傲实业与一家高管持股公司江南实业合计持有约8亿股,而‘小非’则持有约27亿股,两方合计35亿股,占总股本的70%以上。”某基金经理透露。

  据了解,上述8亿股,是董事席位。“如果到了3月5日,流通股股东有可能会投反对票,8亿股的高管会投赞成票的,想减持的小非,当然希望在股价上涨中减持。”中国平安内部知情人士称。

  MEC神能投资集团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平安闹出如此风波,只能说是在不恰当的时候,推出了这一方案,同时与管理层沟通也有一定的问题。”

  去年以来,平安一直并购不断。马明哲称,平安早就有再融资的想法了,只是去年下半年股价实在太高,那时推出担心市场无法接受。

  马明哲坦承,如果预计该方案最终将获得通过,或者将取消可分离债、减少增发股数等,不足的部分将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解决。

  “2003年的招商银行(35.00,-0.57,-1.60%,吧)风波,对提升中国平安管理水平尤为重要。”一位市场人士如是说,“这或许能够让平安有更多的思考余地。”

  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众多行业专家,他们均指出,中国平安融资方案以及融资规模,通过的可能性很小,即使通过,是对监管层的提醒。对此,相关人士不愿置评。

  “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上市公司,再融资大潮会使目前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改变,同时也是再给监管层敲了一下警钟。”相关行业人士如是说。

  融资用途不明

  有关人士说,中国平安此次再融资,实质就是国际化的探险。

  据了解,中国平安要是获得通过,将超过国寿,变为国内资本实力最强的保险集团。在国际上,其资本金规模也将进入前10强。中国平安有可能控股一家全球性网络的保险集团。

  相关分析师称,面对国内市场的高估值、国际市场的低估值(这也是为什么只在A股融资的原因),中国平安有可能会利用这次机遇,加快迈向国际一流金融集团梦想的步伐。

  “做国际化收购,3-5年都说不清楚。中国企业,在外国各地的投资,必然要受到当地政府评估。”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所所长腾泰说。

  相关人士说,做国际化收购,最根本的还是人才。目前中国与国外相比,还是落后2-3年,与别人竞争,明显处于弱势。

  至于中国平安,是否选择在国内进行银行收购,至少目前,可供收购的标的非常之少。“为何要卖给平安,现在市场这么好,愿意去上市。”一位优质银行资产老股东说。

  按照马明哲的想法,此次募集资金上限是1600亿元,这是A股市场迄今为止最高的融资规模。如果是全资控股,平安可以收购3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如果是相对控股,可以最多收购600亿美金市值的公司,而现在市值最高的寿险集团,是ING也只有760亿美金。

  中国平安董秘相关人士称,考虑到市场接受度,加上了一部分债券融资,为了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以及未来的再次融资,将采用可转债的形式,也是为了给市场以信心。

  但某基金经理表示:“为何中国平安,要把股东大会召开时间定在3月5日,相差45天。公司法规定,临时股东大会提前15日通知股东即可,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该经理还说,表明中国平安管理层,并不认为“小非”上市,会对再融资构成影响,对股价较有信心,虽然平安的管理层是值得信赖的,但再融资所支撑的境外或境内收购,都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如此一来,股本将会被摊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760 浏览
  • 文露唯 提出于 2019-07-19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