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医药费支付能力问题》
《正视医药费支付能力问题》
从客观的事实来说,新加坡的医疗保健制度虽非十全十美,但却能照顾大部分国人所需。我国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甚至成为一些国家研究与借鉴的对象,连美国的报刊也曾为文称颂。
然而,《早报星期天》最近委托报业控股市场策划与发展(研究)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却发现“害怕患重病”、“有病不敢看”等阴影,的确普遍存在人们心中。长期患病时付不起医药费,也诚然是新加坡人的一大忧虑。
这项调查的对象,是548名20岁以上的新加坡人。调查显示,对于应付高昂的医药费,只有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34%有一些信心,而缺乏信心的人却高达六成以上。
此外,大部分国人认为往后医药费必然越来越贵,约有四成受访者对此不知如何补救,也没有任何打算。50岁或以上的受访者中,有36%表示不知所措。而最令人担心的是,年老及贫病的国人,其实是最需要医药保险来照顾的一群,但他们之中有的不知基本医药保险为何物,有的则视保险费为畏途。
一方面是政府制订可行的政策,并根据现况不断作出调整,另一方面则是民众缺乏信心:两者之间的落差应该怎样去消弭?照我们看,调查结果说明,有关当局仍须加强医疗保健的大众教育,并根据个案的反映与意见的反馈及时作出必要的回应。
新加坡人应清楚认识到,医药与住房、教育,是国策中所提供的三大津贴。医疗保健方面的3M政策,即保健储蓄(MediSave)、健保双全(MediShield)和保健基金(MediFund),就是确保国人可以持续以负担得起的价格获得医疗照顾,不必担心有病不能医。
回答报章投函时,卫生部便曾指出,应用保健储蓄款项,支付B2和C级病房费用,是大部分国人都有能力做到的。条例也在今年4月间调整,每日的提取款项从300元增至400元,这一来,B2和C级病房的九成账单都在支付能力之内。
至于一旦患上重病的高昂医疗费用,则是“健保双全”保险派上用场的地方。医药保险是现代社会一项非常重要的安全网,而当一个人没能力购买私人保险,或无法得到受保时,政府的健保双全可说是最后一道保障。目前,基本保费可以用保健储蓄的利息支付,绝大多数人都负担得起。
财务顾问公司负责人也向本报指出,一般人以为医疗保险只能在自己死后惠及子孙,这是错误的观念。实际上趁自己还年轻、没有染上重病时投保,才是迈向高龄时的生活保障。
是否应该通过支付能力调查(means test)来决定个别病人获得多少津贴,则在近年来备受争论,5月大选期间也成为一个政治议题。从本报的调查与专访来看,这样的做法确实须要从长计议。
国会卫生委员会主席哈莉玛便指出,执行这个制度需要十分繁琐的行政费,而家庭收入的依据在哪里呢?同时,占人口50%的中等收入国人,在支付能力上属于“夹心层”,要是政府在公共医院实行支付能力调查制度,他们的住院费用更大受影响。
因此为今之计,国人根据本身的入息情况决定自己和家人的医疗保健开支,并注重未雨绸缪的投保,都是明智的做法。而政府除了本身的工作之外,同时也必须加强与国人的沟通,明确地告诉人们,平日做足安全保健措施,就不须要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