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国十二年的点滴感受(二)

中午也有些空,继续分享一些点滴感受。
 
大概一个多月前,到上海出差,和几位大学同学小聚。
这几位兄弟虽然都在上海工作,各自的身份状况生活方式却大为不同。
X兄和我NUS同系,2000年毕业后拿到了朗讯的Offer,那时候是我们很羡慕的,据他说是因为他和荷兰籍的面试官大吹欧洲杯的荷兰队的缘故。
然后他经常去欧洲出差,还能够领到不费的出差补贴。之后娶了我们本届的女同学,一副人生赢家的样子。
然后这位老兄大概是在04-05年前后入籍,入籍没多久就拿到了外派上海的机会,于是一派这么多年,在上海安家落户了。(别的不说,十年前在上海买了一套房子。。。你懂的)
现在这位老兄刚刚拿到了传说中的中国绿卡——我没太搞清楚,据他说应该是更接近于DP,因为他太太一直拿着中国护照+上海户口,所以他属于投靠太太的身份。
 
Z兄是NUS CS系的,大学和我同届,又一起住在College Green同一个Block多年,很是熟悉。
这老兄是读完博士后,工作几年拿到一个北京的工作机会,然后就颠颠跑回帝都上班了。然后据他说用QQ聊天,找到一位小好几岁的清华美女小学妹喜结良缘——又是人生赢家的节奏啊。
后来他机缘巧合,把自己创业的公司股份套现后,又拿到了现在这个公司VP的位置从帝都来了魔都,现在谈吐间已经是成功企业家的风采了。
我们问他新加坡PR是不是还留着,他嘿嘿一笑,早就还给新加坡政府了。这老兄现在打算去美国生娃,直接美爹走起。
 
L兄也是国大Engineering同学。他拿着PR多年,直到去年为了孩子读书(名校),和太太换了新加坡护照。他太太是比我们小几届的NTU学妹——能从NUS跨山跨海地搞定NTU学妹,真是要点个赞。
现在学妹生了两个儿子,全职在家做太太。L兄担任起赚钱养家的重任,结果因为公司拓展中国业务,他也被外派到了上海。
和X兄全家老小搬家来魔都不同,L兄的孩子都已经上学了,想想小孩子转学太折腾,于是就全家不动,由L兄一个人在上海待着,每个月飞回新加坡省亲。
L兄是个好男人,在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待着,一不出轨二不出柜,每天下班了雷打不动就去公寓配套的健身房锻炼,现在练得好一身健硕的肌肉。
 
和几位兄弟聚完,我还是颇有点小感受的,大家因为不同的原因拿着不同的护照,都来到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工作生活,可见魔都还是有其魅力所在的。


又想到魔都的的房价节节攀高。。。自己居然当年拿着上海户口也没有买一套。。。只能叹口气了。


先写到这儿吧,回头再聊。
今天小年夜,向各位朋友问好!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9 个回答

娄鸿

谢谢
点赞一下,身心安定处,即是家园!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利家

谢谢楼主分享
听听前辈们的故事,憧憬憧憬自己的未来。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利谦青

小粉红
这马甲号也太明显了吧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温爱毅

真慧眼啊。我来贴图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徐榕

好奇
楼主曾经在坡混迹多年、却没有一个一直在新加坡发展、而且如今混得很不错的熟人?你的话很多倒也不能算错,但都有很强的倾向性或者说暗示性(无非是哪个人回去过得很爽 要么就是在美国发展不错)。可问题这个论坛以在新的中国人为主吧?你如果举几个在这边耕耘多年 事业顺风顺水 家庭美满幸福的例子,我想对论坛上的其他人更inspiring一点。其实我就认识不少跟你年纪相仿,如今在坡已经混到svp甚至MD级别的中国人,人家各个开欧系车、家里两到三娃、两套房是起步,他们的生活比你只好不差。你故意避开这些人的成功不谈,是不是太偏颇了呢?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庄凝枝

挺好的帖子。
专门登陆支持一下。看了你的很多帖子,觉得都挺好的。出来这么些年,喜欢听到国内越来越好,特别是回去的人过得挺好,很正能量啊。
其实吧,出不出国,回不回国,都不能决定日子过得好不好。我的大部分同学都一直呆在国内,见证了中国这二十年的飞速发展,现在小日子过得很是滋润。也有从美国回去的,不算太如意,但是过得也挺不错。总之,我心安处既是家啦。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于露苛

还有一同事
属于各方面能力很一般, 天天混的.
但是房子多, 号称太平洋之弧/英联邦共同体. 每年各国房产税要交不少.
房子和能力, 没有什么关系. 房子多少靠的是运气.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徐榕

说句实话
如果年纪偏大、能力一般的话,中国的民企 外企同样不会养你。华为已经算中国最牛逼民企之一了吧?这公司每八年必须离职 然后重新入职的规定你了解不?就是为了避开劳动法关于服务满多少年必须转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果你已经到40大几、压榨价值不多了,你觉得华为还会和你继续续合同吗?你都大叔一个了 还是phd 发言却不动脑子张口就来,挺遗憾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寿薇

这对很多地方都适用吧
能熬到上面的永远是少数
天朝是所有行业都40、50岁开始陡然上升吗?否则提这个说法的意义何在?
我提到的这帮同学都不是需要40岁开始担心饭碗保不住被迫回国的人,估计跟你的行业有所不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徐榕

在新创业成功的中国人也不少
Garena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今是大几千人的公司,数十亿美元估值,东南亚最大独角兽 马上就要IPO了。创业这东西我觉得更主要是看人(事实上很多风投在找deal也是看人重过看项目本身)。很难相信一个整天在论坛上哀怨中年危机 时时刻刻战战兢兢怕被裁员的人会创业成功,无论在新也好、回国也罢。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1333 浏览
  • 娄鸿 提出于 2019-07-19 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