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知乎以后能够具备过滤“不懂强答”的机制,要光是为了实现“毒虾”战略,F-16完全够用,难不成是李家父子对“鹰”有独特的偏爱?
新加坡下大力气采购F-15SG,是评估其现实威胁后做出的明智选择,是新加坡空军“攻势制空”思维的体现和需要,F-15SG作为重型机,满足了新加坡空军三方面的需求:
一、长途打击的需求
新加坡最现实的国防威胁来自于马来西亚,尽管新加坡三军军力都远胜于大马,但新加坡战略纵深实在是太小,人力资源也极为有限,完全没有回旋余地,一旦国际政治形势有变,被来自北方的力量“一波推倒”的可能性是完全存在的。
所以新加坡采取了和以色列一样的策略,在研判形势无可挽回之前抢先动手,对于新加坡空军而言,就是在开战之初就全力袭击马来西亚空军的主力,将大马为数不多的高性能作战飞机炸毁在地面上,具体目标参见下图:
从新加坡本岛起飞的飞机需要同时动手,打瘫马来西亚空军,这对作战飞机提出了两个要求:
1.长航程——需要低空渗透600公里打击槟城附近的北海空军基地(如果绕道海上则距离更长),这样的燃油消耗是很惊人的;
2.大载弹量——新加坡空军飞机数量有限,分配到单个目标的飞机数量不可能太多,为了完成打击任务,攻击机必须能够携带大量的空面武器;
尽管F-16和改进后的MIG-29也能满足需求,但新加坡空军仍然选择了F-15SG来满足先手制胜的需求,这是新加坡引进重型机的第一重原因。
二、空中防御的需求
新加坡国土面积极端狭小,为了满足多批次、多架次战斗机的运作,新加坡在寸土寸金的本岛上修筑了5个机场,参见下图:
但如果新加坡空军有限的机场遭到打击,空中兵力的运作效率必然下降,而新加坡空军预计如果外来攻击真的已经严重威胁本岛,那就必然在新加坡周边空域展开高烈度空战。这就对新加坡空军的空优机提出了两个要求:
1.尽量长的滞空时间——新加坡严峻的空中防御形势要求作战飞机必须尽量长时间的维持巡逻,并在敌空军逼近之时立刻接战,为本岛放飞战斗机争取时间;
2.尽量大的载弹量——敌空军既然已经触及本岛,必然组织多波次、大批量的空中进攻,空优机必须在数量劣势下展开空战,多带防空导弹总没坏处;
考虑到当代远程打击火力的快速发展,新加坡空军有这样一种担忧,如果敌人以远程地对地武器(战术导弹、远程火箭炮)对新加坡有限的机场进行打击,即使没能完全摧毁机场,也会拖延新加坡空军起飞迎战的效率,新加坡空军将不得不依靠残存或紧急抢修出的1-2条滑行道放飞有限的战斗机进行空战,这就对飞机的“质”而非“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比较为经济实惠的F-16,只有F-15SG这样的重型机能够凭借较少数量对抗或者拖延敌空军进攻,这是新加坡引进重型机的第二重原因。
三、转进别国的需求
新加坡深知,即使新国掌握了多么先进的武器装备,全国的南北纵深也就那么20来公里,面对假想敌强大的远程火力突袭,新加坡随时要做好战败的准备。为此新加坡平时就注意加强与美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联系,在政治上相互支持。
但如果真的刀兵相向,李氏父子必然不能让强大的新加坡空军像一战中的德国海军一样沦为战胜国的玩物和战利品,转进他国,等待时机就成了新加坡空军的最后选择。
如果向西,新加坡空军的飞机可以转进美国在印度洋上的迭戈加西亚基地,直线距离3600千米,如果不能直接穿越苏门答腊岛,绕路后的航程可能达到4500千米,如果美国空军能够派出加油机接应,顺利抵达倒也不困难,如果美国爸爸百忙无暇,那就只能靠新加坡战斗机自带的燃油硬撑了。
如果向东,飞去台湾岛当然很近,但一来飞跃南海人工岛的风险太大,再者小英也不一定有这个胆子,还是直接飞澳大利亚比较妥当,新加坡到澳大利亚达尔文的直线距离约为3300千米,为了避免穿越印度尼西亚领空,飞机需要在爪哇海、帝汶海上空绕行,全程也得4000公里有余。
考虑到如此长距离转进中可能面临的各种情况,飞机必须拥有尽可能大的转场航程,能够携带尽量多的副油箱,F-15这种设计时就为了从北美直接转场欧陆的重型机自然是再好不过了。长腿好跑路,这是新加坡引进重型机的第三重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