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此帖 我反而看好生产设备的公司
就跟当年美国淘金热一样,淘金的没发财,做牛仔裤的发财了
写的不错啊
现在的太阳能到电能转化率太低,5-18%而已(平均2%),最好的不超过20%。人类要达到30-40%,然后达到50%, 很难讲需要多少年,隐约中觉得需要跳出多晶硅这个材料的框框才能做得到。目前公司与个人使用太阳能其实不是很现实。我觉得现在很多的人只打着“绿色能源”的旗帜,跟政府要钱。
政府的钱应该投资在大型太阳能发电站。新加坡来说也许每个组屋楼顶,每个向阳的墙壁都安装上太阳能板,可以形成一个发电站国家(以后就不叫花园国家了)。可是这个安装费,原料费,维护费应该是超乎想象,40年左右能break even估计已经是很不错了。
对薄膜电池不太了解
花豹提到每瓦特的价格,要降低每瓦特价格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从太阳能电池本身来说),一是制造成本,另一个是光到电能的转换率。
第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率是不错的,大多数在31%左右(这是single junction silicon的一个理论极限),但是造价太高。所以第二代太阳能(大概就是花豹提到的简单到笑的生产工艺)牺牲了光电转换率,而大大降低了造价,有效降低了每瓦特价格,但是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浪费,因为低于20%的转换率(实际运行要低的多)有点低。
现在的薄膜电池我也不了解,但是如果它的目的只是为了使制造成本更加降低而不提高光电转换率,不论它是多晶硅,非晶硅,纳米晶硅,我觉得仍然要归类在第二代太阳能电池。
真正的薄膜电池,也就是第三代太阳能电池应该是是在同样低廉成本下,达到光电转换率在31%以上。
薄膜电池目前只占所有太阳能电池工业产量的 3%.
是一个很小的份额, 在这3%的份额中间, 排前三位的是, 非晶硅 占50%, Cd-Te 占 30%, CIS 占20%左右, 其他很少.
在玻璃基体表面涂非晶硅, 主要还是着眼于成本, 每瓦特成本大概是硅晶片电池的2/3.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一倍, 不言而喻, 能量转化效率高不了.
Cd-Te 成本稍高, 工业产能量效率10.5% 左右, 主要问题是, Cd 毒性大, 对环境不好.
CIS 工业产能量效率能到12%, 主要问题是地球上, 铟(Indium )的储量有限, 全部用光也就满足不了人类能量需求的 百分之一.
正如 T 兄所言, 这几种都是一降低成本为目的的, 是第二代.
第三代是什么, 我不知道, 很可能是有机材料, 毕竟地球上能量效率最高的是生物体, 都是有机的啊. 有机光电材料出现突破, 才是真正的飞跃.
顺便说一句, 目前最好的五家太阳能上市公司, 有四家在美国上市, 有一家在香港上市.
SGX 中唯一一家太阳能公司, 是搞薄膜出身的,目前在作低成本的太阳能. 有同学一眼就看出是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