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内将有15万套房子竣工

60万人可以住,你怎么看?
没看懂为什么2012 Q4 组屋还涨2.5%。
难道悬崖不就在那里了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8 个回答

桑蓉

太晚了,不能多说
只是从最近半年来看,其实政府在审批PR上面,我个人感觉得是放宽了。
我数了下,12年下半年,刚刚拿到PR就买了房子的刚刚好10组人。
要知道,组屋的建设从2000年到08年,几乎是停滞的。组屋,尤其是二手市场,个人看法还是供不应求,尤其是成熟地区还有周边地区靠近地铁站的单位。组屋是自住为主。目前的价格,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无论从租售比,还是家庭收入来看,组屋的价格还是在能负担的水平。如果跟亚洲其他大都市比,组屋应该还是算低廉的。

其实供应过剩的论调早在2008年出现了。我隐约记得那时候是说未来3年会有5万到7万套公寓会建成。配合当时的经济大环境,很是吓人。我就是那时候被吓出市场了。结果09,10年迎来了暴涨。

其实楼主可以统计下,新加坡现有的房产有多少。我的数据还是去年的。组屋100万套,公寓26万套,有地住宅6万套。
这边常住人口大约在540万。
如果按照136万套住宅,每套住宅3.97个人。算4个人好了。
如果3年后,人口不变,加上你这15万套,平均3.6个人一套。怎么理解看个人。你可以觉得很恐怖,也可以理解成为过去还债。

重点还是在 利率和租金。然后就是全世界到底什么时候停止这一轮的印钞票。通涨加上上次金融危机中,金融体系的信誉受损,使得大众的投资渠道太少了。环顾各行业,黄金,房地产等抗通涨的资产依然是首选。

另外,LZ字里行间“成熟”了。华新就是好地方,让人能理性不少。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吴贤

人口应该算380万
只有resident可以买房。
3个人一房的话,只需要126万套
4个人一房的话,只需要95万套
一个家庭算3.5人比较合适。

租金确实是有下滑,虽然还是在高位。这是为什么很有有公寓和组屋的人不愿意卖掉组屋的缘故。
利率还是在低位,但是欧债危机似乎已经缓解,美国也据说会有2%的成长。这是否意味着利率也将上涨?

还有,政府从2009年就在喊要稳定房价,但是迄今没有稳定下来。如何向人民交代?
本来计划13年有2万套BTO,12Q4的数据出来后立马又加了3千套,力度是很大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屠俊

最喜欢这种摆事实讲道理的帖子了
whenever you want to make a statement, use facts to backup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冯毓

我只是表达一下我的看法
“组屋的价格还是在能负担的水平”——如果付得起首付,我承认确实还在能负担的水平,那是因为靠较低的贷款利率和较长的摊还年限。

“如果跟亚洲其他大都市比,组屋应该还是算低廉的”——组屋本就是经济适用房,如果和亚洲其他大都市的私人房产比必须便宜。

我担心的是,东北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如印尼,马来西亚,越南,菲律宾甚至缅甸的经济增长会长期高过新加坡,新加坡的吸引力对这些国家的人会不会越来越低,从而三至五年后,大批二手房出售在公开市场上找不到接手的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桑蓉

常住人口就需要居住
380万是可以买组屋,且一个家庭只能买一套。
私宅外国人也可以购买,本地人还可以买很多套。看总人口再对比房子总数,这个可以影响租金。到底何为多,何为少,很难有个标准。

美联储明确低利率会持续要2015年。当然,变数是会有的。欧债危机这样好好坏坏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去年9,10月份,希腊闹得比今年还要厉害,结果也是过去了。连各国政府都没有办法预计的事情,实在是不好预测。

租金是否下滑,这需要两到三个季度的观察才能明朗。如同我自己说PR审批变多,也只是我自己观察了半年看出来的。很多以前申请PR悲剧的人,现在喜剧了。呵呵。

政府的态度的确很明显,我对前部长是很有非议的,但是也能理解他,毕竟经历大量组屋积压的局面,要做出一些决定是不容易的。现任部长接手已经是个烂摊子了,而增加供应也成为共识,所以他敢大批上。至于政府的压力,看你怎么看。稳定房价不是要降低房价。其次,95%的组屋屋主是新加坡人,让房价下跌抑或崩盘,这是切切实实影响新加坡人的利益。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组屋属于新加坡养老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个养老的作用能够实现,就必须让房价合理温和的上涨。如果房价下跌,政府会面临更多养老的问题。

实在是人微言轻。我是希望政府建立一个更完善的体系来操控房价。既然作为必需品如大米等都会考虑战略储备,为什么政府不考虑储备现房呢。BTO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而且有超建的可能。我觉得政府可以通过这次机会,说服民众,多建一批组屋,留在手上,以控制组屋市场。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桑蓉

其他国家都市,没有象新加坡这样,经济适用房占70%以上。
组屋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石。不仅仅只是居住,还跟很多民生课题息息相关,如养老,治安等等。
如果把各个都市70%的房产来出来对比,组屋肯定是便宜的。

亚洲其他地区的发展会怎样影响新加坡还不好说。比方说缅甸吧,开放之后,当地的房价上涨很多,结果最近新加坡组屋市场里就有缅甸PR很有钱的说法。当然,这些都只是个人感觉。不过3-5年后大量二手组屋进入市场的说法值得商榷。依据是什么?如果是BTO的二次购物者,其实比例并不是很高。去年之前只有5%留给二次购物者,最近也是30%。这些人将来是一定要卖房的。

二手成交量一直在25k到38k(不一定准确),大概占现有组屋的3%左右。不能说如果政府建了10万套组屋,以后就二手市场会增加10万套,而应该理解总量可能上涨10%,对应二手的供应量也是有可能增加10%。但是二手市场本身就是个弹性的市场,价格和供应量是相互影响的。10%还算不上大量吧。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柯盛

贡献点数据
新加坡有大约510万人,4个人里有一个是外国人。

全岛110万套房屋:
组屋 901,971 (78%)
私宅 268,768 (22%)

2000年以来:
常住人口增加16%
外来人口增加85%
组屋总量增加9%
私宅总量增加39%

房屋数量增长率比人口增长率慢了大约1.5倍。
2011年平均每屋4.3人,2014年能减少到4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柯盛

组屋价格2017年才有可能降
There are actually 75% less flats built between 2003-2007 than from 1998-2002. The 2003-2007 batch is up for resale now,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2 year construction phase and the 5 year MOP. Basically there is a supply crunch... ...which will not be eased till 2017 when the huge 2010 batch of BTOs are finally available on the resale market Demand though weaker is still there thanks to the core of PRs, downgraders and first-timers who still want to live in an estate of their choosing. More HDB upgraders are keeping their flats too, renting them out to pay for their mortgage of their private units. HDB failed to anticipate economy recovering, and ramped up the supply too late and too slow, 5500 BTO flats in 2007, 7800 in 2008, 9000 in 2009 (global recession), 12000? 16000 in 2010, 22000 25000 in 2011, 25000 27000 in 2012, plus some DBSS and EC since 2010, but still not enough to not cope the demand. (striketrough numbers are initial numbers announced at beginning of year).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