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作者写2005年的事情,这里还有些最近的补充
他把两家公司都弄上了纽约, 还有一家在09年6月上市,多元环球水务——DGW。D是多元简写,GW是他名字的头两个字母,一年两次敲响开盘钟,我都可以想象不到五十的他有多得意。
不过这水务公司更是浮云,百分之一万是编制的,除非有新的业务注入。没想到率先出事的竟然是干实事的印刷公司。
郭先生从开始准备上市到上市成功,超过了十年;而在上市之后不到两年竟然栽了,另一家公司也有可能不保。他没有熬到最后的那一天,我也能想象到他的沮丧。
不过也难说,郭先生有很深的人脉关系,而且这么一大笔资金肯定是和国内关系网盘根错节。那些人为了自保,也要保住他,保住他不到下,不跑路,不消失。
--
两个产品都不是大众消费品,所以样板用户是两个产品销售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年我在市场的时候,也非常重视样板用户的建设和维护。
两个产品各有特点。
当年印刷机只有八开单色小胶印,这种产品主要针对个体户和小厂。他们的需求就是:皮实、价格低。他们主要是低价承担一些单色或最多双色的宣传单,书籍之类的产品印制,不需要很高的精度。在我走访用户和看到的市场报告中,尽管机器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只要能够及时维修,或者能凑乎,他们都不会说什么坏话。这就跟买车一样,只要不老出毛病,大多数人就满意。你想,你就花那么多钱,还准备怎么着?当然也有个别用户非常不满意,要求退货什么的。
而水处理仪,根据我的走访,基本上是无效,只有极少的用户说有效。就一个水管子,加个紫外线灯,就能除垢?我见过的相当一部分用户说无效,微效,甚至干脆就拆了不用。这还是跟本公司的人说,对外人不知道怎么骂。
但是,这东西有个特点:就是决定买,也就是花钱的人不用,用的人不花钱,也不敢说什么。因为你说了这东西不好,领导无论拿钱还是不拿钱面子上都过不去。所以上上下下不说什么也是正常。
这是一个皇帝新衣的行业。
----------
多元靠水处理仪发家。你想,一个水管子中间装个紫外线灯,就号称能除垢防垢,卖几千几万,能不是暴利吗?
后来,率先反水的是代理商,和其他一些厂家,生生地把利润拉下来了。多元靠权力部门和媒体,树立行业头羊的形象,保持高价,但比早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直接成本大约占销售价的70-50%.当然这个数只是个估数,因为当时财务不规范,实在难以拿出一个真实准确的数据来。
亏你还能记得五六年前的文章来,真是好记性,佩服。我当时文中所说的仅次于毒品,是指做帐。
但是,这次率先出事的是印刷。当年,印刷机没有生产厂,只能组装,所有部件均为外协采购,所以成本降不下来。而外部竞争又使得价格上不去,所以毛利不高。在销量百八十台时,也就是个保本。后来冲到了三五百台,情况能好一点,但不至于如此夸张。但是我离开以后又有了四色四开机,情况我就不了解了,不好瞎说。
--------
从报道的内容来看,他还是依然采取老手法,编造假收入,加假费用,从而实现营业业绩高速发展,利润也同步上升。
这次出现的问题是在费用上,审计公司对费用出处怀疑,要求进一步核实,要联系银行和供应商、代理商,公司包不住火,只好解聘了事,反而使事态进一步扩大,使得交易所采取行动。
公司是09年通过逆向收购实现上市的,具体成本不详。但是显然比我离开时的规模要扩大很多,因为那时几亿人民币已经熬干了,北京银行方面也是困难重重;而在新基地新城市,如果没有很深的关系,似乎也难以从银行弄到钱;新加坡的投资方们最终都撤了资,而且是没有折本走的,显然那时公司就又弄到了新的资金来源。
最终这个案子至少是几十亿到百亿级别的案子,估计国内有一大批人要倒霉了。老板既不能实现功成名就之后在国内教书的梦想,也不能卷钱到喜欢的美国当寓公,我想这残酷的现实可能比肉体惩罚更有效。
不过,看了看公司的主页,对公司这十年来的发展感到佩服。尽管我把他描写得有一点不堪,但我却对他不屈不挠永不放弃的精神由衷佩服。
在我进公司之前、在公司期间和离开之后,公司都遇到了或者肯定遇到了很多困难,有时候甚至是大环境的不利,可是老板却依然能够使公司发展壮大,不断开发出新产品,成为行业翘楚之一,我真的佩服得五体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