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ICO项目方无法忽视的国家,因为很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买了他们的币,想要稳住市场,就得加大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于是,币圈媒体就开始年赚千万,这是真的,不是开玩笑。导读
中国是ICO项目方无法忽视的国家,因为很多中国人通过各种渠道买了他们的币,想要稳住市场,就得加大中国市场的宣传力度。于是,币圈媒体就开始年赚千万,这是真的,不是开玩笑。
1.没资格被“韭菜“骂
现在与区块链挂钩的媒体是有多么火热?我们看一组融资数据:区块链资讯门户“火星财经”宣布获得A轮融资,估值1.5亿人民币。区块链行业资讯媒体“金钱报”近日宣布获得由极豆资本投资的数千万元人民币。专注区块链媒体“深链财经”近日对外宣布了天使轮融资,本轮融资1000万人民币。国内较早的区块链媒体和社区“巴比特”近日完成1亿元A轮融资。区块链内容平台“虎尔财经”也于春节前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
前段时间跟已出国避世的某币圈大佬聊天(据说以前是靠炒卖域名起家的,各种另类致富跟横财就手大法无所不用),说自己现在选择退隐江湖,寻找自我的阶段。当场我就没忍住,问道:“不会为割了韭菜而感到内疚?”大佬道:“会,并为此骄傲。内疚是留给成功抽身的人,失败了的只会感到难堪。”
对啊,如果一心抱着割韭菜的心态,哪还有什么良心可言。那些连割韭菜都亏本的,还真是没资格被“韭菜“骂。钱的确是如今币圈的第一推动力,传闻由微商团队为第一推动力建立起来的“三点钟无眠区块链”设有各种各样的规矩,比如说严禁在群里发布关于炒币、ICO等方面的消息。而“宝二爷”郭宏才就是因为诚实说了句“区块链最大的应用就是炒币”而被踢出了群。后来宝二爷一语中的:“他们一直不说赚钱,都他妈的太虚了。”
2.得韭菜者得天下
据统计,46%的ICO都无法达到预期,最近某个二月份已经成功ICO的英国项目正在寻找亚洲的媒体宣传渠道,据说是某款产品已经正式上线,想要做一波ICO之后的宣传。这就像是一个刚刚IPO的公司在上市后的市场推广,为了增强市场信心也无可厚非,但是一个英国的项目,最需要的却是中国地区的宣传,原因很简单:持币人包括日本人,韩国人,但最多的还是来自中国。
当他们看到中国区块链媒体的报价时,顿时手头一紧,实在有点无法适应,于是找合作的东南亚ICO顾问团队问小罗盘,想要看看是不是国内媒体见他们不懂行情,狮子大开口。结果我们拿着报价跟我们收刮回来的世界区块链媒体报价列表一对比,该报价只能算是中等偏下水平,我们报价单里面来自中国的 “世界冠军” 收费达到1ETH/100阅读量。
据“铅笔道”报道,区块链已经出现天价软文,点击200要价10万。
国外最有名的币圈网站Cointelegraph一篇软文的报价大概是10000-20000美元,除了在网站首页,会在Telegram上一个同名10W订阅的社群里面发表,即使打开率只有5%,那也是5000个阅读量,算下来比中国大多数币圈媒体都要便宜。根据点融网创始人郭宇航的说法,中国“币圈”在经过近几年前后2轮的“牛熊切换”,国内“币圈”的总人数已经从数十万暴增至数百万甚至更多,如今更多新投资者陆续入场,是加密货币即使在中国监管过去好几个月之后持续升温的结果。这就是所谓的:得韭菜者得天下,哪里韭菜堆积,哪里就有商机。
Cointelegraph,一不小心还拦截到一则京东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新闻
想要花钱宣传来作势和护盘,就得让币圈媒体人先赚一笔,也许各位韭菜都不知道,原来数百根韭菜,就能让一个币圈媒体活得很滋润。难怪现在招区块链编辑的底薪都开到了6W+人民币/月,这让拿着 “低薪” 的小罗盘不禁心头一颤,可惜已经立志要服务各位船长,我也只能视钱财如粪土了。当然,小罗盘也认识特别能折腾的币圈媒体人,对项目刨根问底,为 “韭菜们” 保驾护航,为行业正本清源。
3.项目成败看人品
商业世界就是这么矛盾,区块链本可以降低信用的成本,去中心化,但是却衍生出截然不同的ICO,充斥着黑箱操作和内幕交易,恨不得将个人信用变成钱,然后全部花光。于是要看ICO项目,首要的就是看团队,很多时候还不是像股权融资一样看团队管理才能或技术能力,而是看人品。
如今ICO项目破发率和夭折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国外的项目。如果说到产品质量,常常都会说发达国家的好,虽然有点崇洋媚外,但很多时候也认了,但是在币圈就不一样了,Made in China完胜,简直扬眉吐气。就像某位投资界前辈戏说:“ 让我投一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麻省理工毕业的以色列团队,我还不如投给每天都在IT技术外包公司搬砖的大外甥,起码我看着他长大。”
https://goo.gl/vvA9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