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欲和中国永久性货币互换(z)

2019-07-18 05:15
同时建议中韩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和人民币,降低对美元依赖

  中日关系日渐吃紧之际,韩国央行(Bank of Korea)行长金仲秀(Kim Choong-soo)9月27日表示,中国和韩国需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变为永久性机制,此举将可以有助于防止亚洲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

  据新华海外财经报道,金仲秀是在昨日于北京举行的“纪念中韩建交20周年中韩金融合作现状和课题”研讨会上发言时做出上述表示的。他说,去年中韩货币互换规模大幅增加,为地区金融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考虑到今后两国的统合会进一步提速,建议两国实现永久性货币互换。

  所谓货币互换,简单地说就是,假如一国因为金融危机冲击而导致美元或其他币种不够用,可用本币和签订协议的国家换得相关货币应急。金仲秀表示,尽管两国经济规模和应对流动性危机的能力有所不同,但全球金融震荡如果在韩国引发危机,中国可能也需要为危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做好准备。

  “中国和韩国有必要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转变为永久性机制,以控制系统性风险,同时确保亚洲金融稳定。”金仲秀称。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在亚洲主要抵御金融危机的工具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譬如,目前中国除了和韩国,和日本之间也有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另一方面就是整个亚洲层面有“清迈协议”,其中中日韩2009年还在清迈协议的基础上基本敲定建立12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基金。

  不过,目前多有市场人士担心,政治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譬如,日本内阁府官房长官藤村修8月15日就曾威胁韩国称,不排除将废除日韩此前达成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

  中国央行的历史资料显示,韩国央行最早于2008年12月(次贷危机最激烈的时刻)与中国签订了26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以抵御欧美金融震荡的负面影响。2011年10月,中国与韩国又决定将货币互换协议规模扩至570亿美元,并延长期限至2014年,以巩固双边贸易,并增强对全球金融震荡的抵御能力。

  除了永久货币互换协议,金仲秀昨日还建议,中韩两国应尝试在双边贸易中使用韩元和人民币,以此降低成本,并减少在交易中对美元的依赖。他并补充道,长期来看,中韩两国可能会考虑建立韩元-人民币外汇市场。

  韩国企划财政部部长朴宰完(Bahk Jae-wan)上周曾表示,通过将该国570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额度向韩元结算开放,韩国寻求在与中国的贸易中扩大韩元的使用。

3 个回答

查看全部回答

2019-07-18 05:15

凌富梅

宜家开始用人民币向中国供应商付款(z)
瑞典家具零售商宜家透露,今年公司开始用人民币向中国供应商付款,以简化谈判步骤、降低汇率风险。

  当地时间9月25日,宜家亚洲财务负责人拉伊(Raj Rai)说,宜家历来是向供应商支付美元,但情况正在逐渐发生变化。“用中国市场上的销售利得来向供应商付款,可让宜家更好了解供应商的实际成本结构,帮助供应商提高生产效率。”

  “当汇率不再是谈判桌上讨论的内容时,人们就可以进行更为直接的谈判……谈判转向供应商能够部分控制的相关商业事务,而不再讨论没人能控制得了的汇率问题。”拉伊说。

  中国是宜家原材料和其他商品的最大供应地,该公司约20%的采购预算指向中国。

  宜家并不是惟一一家增加人民币采购额的公司。全球最大的无线网络基础设施制造商、瑞典爱立信向中国承包商支付的也是人民币,而不是美元。

  去年,爱立信8%的销售额和7%的成本以人民币结算。

  “一般而言,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天然的对冲。”爱立信投资者关系部负责人杰尔文(Stefan Jelvin)说。他所指的是为减少汇率波动风险押下的赌注。

  爱立信说,如中国供应商在中国国内交货,该公司就用人民币付款。但如果一家中国供应商还在其他国家向爱立信交付组件,爱立信就会支付美元。

  相比利用本土银行的工厂老板,爱立信和宜家这样的大企业在管理汇率风险、降低货币兑换成本方面要更容易。

  2009年,中国调整了监管政策,开启了试点计划,当时宜家用人民币作为公司内部跨境发票的支付货币。此后,宜家开始用人民币支付某些账单。再后来,宜家开始向中国货运公司支付人民币,并从今年起开始向部分供应商支付人民币。

  201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逐渐放松对人民币和跨境资金流动的控制,同时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从2009年开始试点,之后扩大至全国。据分析人士估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占中国贸易结算总额的比例现在为10%左右。

  人民币付款目前只占全球总贸易很小一部分。据环球银行间金融通讯系统(Swift)统计,8月份,人民币使用量在全球跨境支付交易中排名第14位,但增速却是大踏步前进。根据Swift的数据,7月1日至8月31日,全球人民币付款增加了16%。

  尽管如此,仍有很多供应商的原材料成本以美元计价,而且他们更喜欢使用可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另外,美元兑人民币今年走强,限制了人民币对中国国内供应商的吸引力。

  人民币与欧元的兑换也是有成本的。宜家的大多数产品都以欧元计价出售。宜家需要在零售目录中提供固定价格,对冲外汇汇率以降低风险。

2019-07-18 05:15

凌富梅

中日货币直接兑换受挫 日特使紧急访问中国(z)
中日钓鱼岛之争进入新的阶段。

  9月24日,中国外交部证实,应日方要求,中方同意日本常务副外长河相周夫9月24日至25日来华,同外交部副部长张志军就中日关系特别是钓鱼岛问题举行磋商。中方将阐明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要求日方纠正错误,为改善中日关系作出应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中国银行2.69+0.031.13%
人民网42.70+0.451.07%
有努力。

  昨日有专家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中日之间的摩擦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更多集中于实体经济领域,但也要警惕向金融领域延伸。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就对记者表示,“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势必导致人民币与日元之间兑换的需求大幅减少。”但他同是表示,“由于中日之间金融层面的合作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无论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中日摩擦对两国金融的影响目前相当有限。”

  抛售日本国债?

  上周三,市场出现投资者大量抛售日元及日本国债的状况,从而导致日元对美元大幅下挫,逼近79.00整数关口。而分析人士认为,其中可能不排除中国抛售日本国债的因素。

  日本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外国投资者持有的日本国债余额为82万亿日元,占日本国债总余额的比例上升至8.7%,该比例创下1997年12月有可比纪录以来的新高。其中,中国已经超越美国和英国,成为日本国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

  “上周日本央行宣布扩大量化宽松规模,引发市场对日元资产的抛售,这其中不排除中国抛售日本国债的可能性。毕竟,中国此前增持日本国债更多是出于投资的目的,而并非作为一种储备资产,相较于美国国债,日本国债价格相对较低而日元近年来一直处于升值状况,因此颇具投资价值。然而,日本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势必将稀释日本国债的价值,因此中国抛售日本国债也是很自然的市场行为。”

  中国能否全部抛售所持有的日本国债?孙立坚认为:“虽然存在引发其他投资者共同抛售日本国债的羊群效应的可能性,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尤其,尽管外国投资者持有日本国债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是绝大部分的日本国债仍是由日本国内投资者所持有,即使外国投资者抛售日本国债,日本央行及其国内投资者完全有能力接盘。”

  但相对应的是,日本此前也购入了中国国债。今年3月,日本宣布获准最多可购入6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债。不过,一位外资银行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由于中国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整体金融市场的开放度仍较有限,因此中国金融市场受日本影响是很小的。”

  直接兑换受挫

  “其实,从另一个层面而言,一旦中国抛售日本国债,势必引发日元一定程度的贬值,而这恰恰很可能是日本政府所期待的。”上述外资银行人士指出,“多年来,日元的强势已然成为影响日本出口的一大因素。”

  孙立坚及上述外资银行内人士均认为,中日之间的摩擦对两国经济的影响更多集中于实体经济领域,“而且实体经济领域的冲击日本要大于中国。”9月24日,日本财务省发布最新贸易统计初值显示,日本在8月的出口和进口水平双双下滑,使得日本8月贸易逆差较7月扩大,并超过了早前市场预测。其中,日本当月出口同比减少5.8%至50459亿日元,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

  “近年来,中日之间的贸易量不断增加,有利于两国经济尤其是日本经济的发展。在欧美经济始终低迷的环境下,全球甚至认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FTA)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引擎,而本应在年内启动的谈判因为钓鱼岛等问题的摩擦而停滞。”孙立坚进而指出,“随着中日之间贸易战的不断扩大及深化,人民币与日元之间的货币互换的需求势必大大萎缩,这对两国的金融都是一种冲击,尽管由于刚处于起步阶段而影响相对有限。”鉴于中日贸易的不断扩大,6月1日,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将完善人民币兑日元的交易方式,开展人民币兑日元直接交易。

  上述外资银行内人士同样表示:“由于中国同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贸易量不断上升,因此各家银行也纷纷致力于推进人民币在亚洲国家的跨境贸易结算。然而,随着中日之间贸易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中日之间的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自然出现了下降。”(《国际金融报》付碧莲) (来源:人民网)

2019-07-18 05:15

凌富梅

诡异的事情正在发生,中国原油进口量是真跌还是假的?(Z)
下面一组消息组合出诡异事件: 1.今年5月,伊朗再次受到美国制裁后,一度有消息称,伊朗接受中国以人民币对进口自伊朗的石油进行结算。 2.中国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6月15号称,中国正试图削减伊朗石油进口量。 3.六月起中国石油进口量开始大跌,见图: 4. 9月6日,中国声称,自己的银行系统,交易系统,转账系统都已准备就绪。从这一天起,世界任何希望不以美元进行石油买卖的国家,都可以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5.9月7号,俄罗斯宣布将不限量供应给中国其想要的原油。并且,中俄之间的这些石油交易将不会使用美元进行结算。 9月17日,中石化辟谣:中石化的石油进口和出口,仍然都以美元结算。 6.9月18日原油期货闪电崩盘!这回只用3-4分钟,就让洲际交易所(ICE)布伦特原油期货11月合约价跌去5美元/桶,盘中跌幅一度接近3.5%。众多对冲基金都对这场发生在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2点前的原油期货闪电崩盘感到茫然。多数对冲基金矛头直指高频交易。在他们看来,在布伦特原油期货崩盘前一分钟,ICE原油期货交易量不到200手,但在崩盘的最早一分钟内,交易量骤增至1万手。能在如此短时间完成高密集量的成交量,只有高频交易能办到。部分对冲基金经理相信,原油期货闪电崩盘与近期外媒报道“中国开始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石油进出口的结算”不无关联。“无论这个消息是否属实,都会极大影响对冲基金对原油期货估值的重新判断。”前述对冲基金经理说,以往他们搜集一定期限全球原油交易金额(以美元计价),估算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关系改变趋势,一旦中国采用人民币结算石油进出口,这部分交易数据将无法纳入对冲基金的监测范畴,容易导致中国的原油进口贸易需求量被调低,成为对冲基金大举沽空的新借口。 这一连串看似分立的消息组合起来,给出一个惊人的推论:为躲过美国制裁,中国自6月以来就开始暗地里使用人民币购入伊朗石油,中国石油表面进口量大跌,是用人民币买石油,不用美元结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