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武汉经典过早,毛主席点赞!z
武汉街头的三鲜豆皮
图片来自互联网
武汉人的过早(早点),天天吃一个月以上也不会重样。我跟在美国的几个老乡曾经总结过一个长长的单子,流着口水望洋兴叹。武汉小吃之丰富,令武汉人享受着自豪着。
在我们看来,户部巷根本不算什么,武汉的小街小巷里有最好吃的过早,还有很多令人怀念的已经快消失的品种。
小时候很少有在家吃早餐的记忆,大多都是在上学的路上买着吃。如果在家吃,我最爱的是烫饭(剩菜煮饭)和炒油盐饭,高级一点就是花饭(蛋炒饭)。
如果早上只有一分钟,拎个发糕,面窝,酥饺,鸡冠饺,欢喜坨或者糯米鸡或者烧麦,加一碗糊米酒或者蛋酒或者豆腐脑(甜的!),就立刻可以边走边吃了。
如果有两分钟排队,可以吃个热干面,原汤水饺(馄饨,老武汉把真正的饺子叫北方饺子),或者宽粉细粉,高级一点的还有鲜鱼糊汤粉,牛肉粉。滚水里烫一下加调料就可以吃。这种过早摊子一般在公汽站边上。等车的人端着粉或者面滋滋溜溜吃得开心。更有端着一碗牛肉粉踩着高跟鞋追赶公汽高喊着”608,等一哈!!“的女汉子模式。我在美国基本没有见过一边走一边吃东西的人,边走边喝东西却可以,文化差异哈。
如果有五分钟排队,等着摊米粑粑,现做现吃。一锅下来五分钟左右通常就能排到。
如果有十分钟排队,就可以吃锅贴饺子,生煎包子,三鲜豆皮这样更高级的过早了。因为做起来要耗点时间,一锅做好又分不了几个人,所以队伍排得通常很长。这三样的价格往往比其他过早种类自然高不少。
三鲜豆皮是武汉人过早最爱的选择之一。早年间人们逢年过节时用绿豆、大米混合磨浆摊皮,包上糯米、肉丁,油煎后作为节日佳肴,后来成为寻常早点。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豆皮煎好后油光闪亮,色黄味香,外脆内软、油而不腻。三鲜豆皮的叫法是因为一份豆皮里有鲜肉,鲜蛋和鲜虾而来。汉口老通城是买三鲜豆皮最有名的老字号,这家创办于1929年的酒楼,在解放前就已被称为“豆皮大王”。1958年,毛泽东曾两度在老通城吃豆皮,朱德、周恩来、金日成、西哈努克等中外领导人吃过老通城的豆皮后,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老通城酒楼一时蜚声海内外。
我们家住武昌,小时候周末妈妈会带我去外婆家玩,经常是在转车时在大中华酒楼来一份三鲜豆皮。还记得有一次为满足我好奇心,那是80年代早期吧,妈妈买了一碗咖啡(对,是碗装的
),加了很多方糖我还是觉得喝起来痛苦无比。但是豆皮的味道无比鲜美,特别是馅料,感觉上这美味是无法超越的。
在海外是不会有现成的豆皮吃的,好像除了国内除了武汉也没有其他地方流行豆皮。因为从小就一边排队一边看着做豆皮的人操作的,做法看都看熟了。我自己在家做过几次,发现关键的关键就是豆皮的蛋皮制作。试过好几个配方,筛选出一个最好的来分享。掌握好几个要点,自己在家吃上称心的三鲜豆皮完全没有问题啊。我女儿一般不会连着两餐吃一样的东西,但是三鲜豆皮是例外啊,两餐吃了八块。老公当然也爱吃啦,我们俩都是武汉滴!邻居来玩我给了她一块尝尝,没想到她也觉得不错!
蒋烁军
沙发赞!
很好吃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