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以前吃过,觉得很好吃的东西
我上小学的时候大概是在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还没多久,物质生活当然比不得现在。每天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总是有很多小贩,卖着各种零食。绝大多数都是很简陋的。但对那时候的我们来说,都算得上是美味了。不幸的是在几乎整个小学时代,我都处于赤贫状态--身上没有一分钱。所以大多数时候只有在旁边看着那些有钱的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自己狂吞清口水。虽然我从小忠厚老实不搞歪门邪道,但总会有几次机会让我手里有点儿数数,当然一般也就是几分或者一两毛钱。我最喜欢买的就是凉拌大头菜,原因一个便宜,二是好吃。大头菜都是切成片或丝的,放在一个大盆里,拌上辣椒等等佐料,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一闻到那个味道,马上就分泌消化液。我通常买切成片的那种,好象一般是一片一分钱。每片有我现在巴掌的一半大,半分左右厚。咬在嘴里,脆生生的。等到辣味一上来,要在冬天,立刻就不冷了,鼻子上还要微微冒汗,要是在夏天,马上找个水龙头喝口凉水,从头爽到尾啊~~~。后来当然就没有了,有也是干干净净,包装得巴巴适适的那种了。上了中学,我也就很少吃了。。。
又是某年某月我大概还是在小学,父亲某学生结婚请吃饭,终于没忘记我。饭局好象是在盐市口附近某饭店,饭桌上吃了些什么我大都忘了,唯一记得只有一道樟茶鸭,因为实在是太好吃了!樟茶鸭是成都一道名吃,以前老店在东大街和红星路的交界处。据说樟茶鸭原料是极其的精制,工序也是异常的繁琐,要几炸几熏几蒸什么的,反正一般老百姓家里是做不来的。鸭子身上的肉很紧,吃的时候要用力才能把肉一条条得从骨头上撕下来。鸭肉极其入味,嚼起来那可是真香啊,而且越嚼越香,那种渗透到每一根鸭肉纤维中的香气是笔墨难以形容的。那天我就盯着那只鸭子吃,反正大人们也不好意思跟我抢,我是吃安逸了啊~~~~~ 后来好象也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鸭子了,即使专门去老店买的也感觉没有那么香了。
哦,还有第一次吃老腊肉也是印象深刻。那是在80年代末我第一次去青城后山的时候,当时后山开发不久,山下的小镇还只有一条小街,几座木头房子。我们在一家小饭店里吃午饭,在小二的热情推荐下点了据说是城里吃不到的老腊肉。不是夸我自己鼻子灵,肉片刚一下锅我就已经闻到香味了。等菜端上来一看,肥肉晶莹,瘦肉红亮,蒜苗翠绿,不要说我当时还没吃饭,就算我吃过了食欲也肯定会被钓上来。吃起来当然就更不用说了,肥肉不腻,入口既化,瘦肉不枯,香脆耐嚼,蒜苗更是清香扑鼻,火候不生不老,恰到好处!虽然用的不过是普通的回锅肉炒法,但肉片中透出的风味的的确确在城里很难吃到。原因嘛,一来放养的猪肉就是比饲养的香,二来在灶台边经年累月的烟熏火烤功不可没啊。
高中有段时间拜天在四中上课,中午懒得回家,就在外面吃。最常去吃的是“韩包子” ,那时成都的一家包子“专卖店” 。大多数人都是在一楼打包,只有我等闲人才有时间光顾它二楼的座位。找个靠窗的座位坐下,很快小二就端上两笼包子,一碗鸡汤。包子每笼六个,个个口味不同。“韩包子” 卖点就是皮薄馅多,一口下去,满嘴是油。寻常人等一笼也就差不多,我是两笼都还不够,只可惜囊中羞涩。吃饱后,躺在椅子上,一边喝着温和的鸡汤,一边看着窗外秋风萧瑟,路上行人来去匆匆,那种休闲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