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7日讯)本地小贩文化申遗,引发大马一些美食家和厨师不满,指新加坡小贩美食“太卫生”无法与大马街头美食媲美,还有抢大马“美食原产地”之嫌,新国美食家反驳,指重点是文化,不是食物有多好吃。
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引发大马一些美食家和厨师不满。(档案照)
广告《纽约时报》日前报道,电台BFM89.9于今年8月在推特上针对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一事,发出询问“马来西亚,我们怎么看?”引来马来西亚美食评论家、厨师和网友抨击。一些指新国小贩摊位太“清洁”(sanitized),无法和没那么卫生但更美味的大马小贩美食真正竞争。
报道引述一网民针对新加坡小贩文化申遗在推特的留言:“和大马不一样,在新加坡根本没什么小贩,我想他们的意思是要保护他们的冷气食阁。”
大马美食作者冯丽梅(音译)则告诉该报,在街头美食这块,大马人一直都有信心比更富裕、卫生和有效率的邻居出色,这也是为何新加坡小贩文化申请,会得罪一些大马人,因为听起来就像新加坡在说自己的小贩食物是最正宗最好的。
另一大马新闻和生活网站的作者Samantha Khor则直言:“新加坡小贩食物就是没达到我们的水准。”
申遗“美食文化”
吉隆坡一餐馆主厨Darren Chin说,新加坡小贩食物并不独特,因为大部分源自大马。
新加坡著名食评家司徒国辉指新国申遗的是“美食文化”,而非发源地问题。他认为应该摒弃食物不干净才配称为“街头美食”的想法。新国小贩中心条件及硬件设备随经济发展得到提升,注重卫生,是势在必然也是值得赞扬的。
广告他补充,新国小贩中心可包容不同种族食物,是难能可贵的精神,也是在大马少见的。
提升食物卫生
资深食评家林益民说,大马网民对小贩文化定义有误。
他表示追溯根源,早期国人为了谋生,将家常菜带到街头卖,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文化,无论在大马还是新加坡都是一样的情况。
在新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食物从街头小吃进驻小贩中心再到熟食中心,背后有经济促使的必然性。他表示,同样提供平民食物为主,却大大提升的食物的卫生,何乐而不为?
新马美食文化同中存异
获得米其林星的了凡油鸡面老板陈翰铭说,他走过世界各国的街头小吃,但新加坡小贩文化的硬件、食物味道及卫生,仍是他心中第一。
陈翰铭表示美食无国界。(档案照)
“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美食文化,很难说发源地在哪里,食物味道才是关键。”
芳林熟食中心的著名欧南园炒粿条面老板黄振财(66岁)则说,父亲在50年代就是街头小贩,后来政府建了小贩中心后才固定在一个地点经营。
广告他说,新国美食文化与大马文化同中存异,好比炒粿条,大马口味偏咸,而新加坡口味则偏甜,至于谁的更好吃,则见仁见智。
Post in:中国报 Johor Chin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