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国?出国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海归抑郁症胖子 已经从银行辞职 接下去该如何规划? 这是我出国留学后然后回来的经历 问问自己为什么出国 出国留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海龟不如大专生赚得多。社…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6 个回答

汤安

看到楼主你是商科方向的,正好我是在美国留学读商科,来谈谈我的感想。

我先开门见山给出我的答案:留学的意义是寻找自由!

没错,如果在我自己留学前,我自己也没想到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欲知详情,且看我娓娓道来。

商科其实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学科方向,的确很多人会质疑留学读商科的价值,更别提你说的对一生的影响了。但实实在在的,美国留学读商科决定性地帮助我找到人生的新方向,成为了我人生的拐点,让我从一个之前世俗眼光看来 光鲜的投行PE从业者转行成为了一个教育从业者,却比之前从事金融行业快乐幸福无数倍!

这里我不想展开过多两者间的对比,也不想过多阐述从美国商学院商科能学到的知识、课程设置、师资水准、毕业平均起薪、申请成功率和录取标准等,(如想了解可以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商科留学VS国内读研,你怎么选?)我想谈谈通过这段美国留学经历真正从内在改变我的是什么、对我的影响是什么、特别是对我毕业后对我之后几年来职业发展的意义。

之前看过校友吴军老师的书,关于美国大学的书,有讲到中美教育的差异,关于中国的学生在美国就读的种种,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点说的就是美国的最优等教育(并非美国的所有学校的教育都达得到这样的水准,几乎可以达到这样水准的学校都是私立院校)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是“带给学生自由”。

说起来挺虚的,但对我而言感触却很深,我分享我的经历结合起来说可能更好理解。书中的这些也让我又一次想起母校校训“感谢真理让人自由”。对于自由,我感慨颇深,我不下百次在各种场合和读者们学生们家长们讲到过我留美最大的收获,它不是别的,而是学校的教授、同学、校友及整个氛围引导我走向自由,自由地思考、自由地定位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并能够自由地一直以来都坚持做着周围许多人不太理解的事情。确切的说,在美国留学的时光让我彻底看明白了自己能做什么,明白了自己最擅长的是什么,明白了我做什么才能为社会作出最大化的贡献,更明白了我最该做什么和我该怎么做。

举些例子吧,我刚到美国的前半年,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天我起床的时候宿舍的同学们(不都是我的同学,也有其他学院的学生)早都不见了,而晚上睡觉的时候几乎也见不到他们回来,这样一个实际住着七八个人的屋子常常像是鬼屋一般的寂静,当时我以为大家只是很勤奋而已,可能勤工俭学吧?这在国内一些大学也不少见。但后来当我数次在图书馆撞见同班同学的时候,我好奇地问我的同学,你们这是在做什么?怎么在图书馆能常见你,在社交场合也基本有你,在课堂里你积极,在课外也那么积极,到底在忙啥呢?我同学说,都在忙一件事啊,我以后想回国在大陆做金融里面投资这块涉及到一级市场当中的收购并购,我在图书馆查阅一些美国摩根时代并购史的资料,用Bloomberg Terminal也查一下时事并购案的情况,关注一下国内的M&A发展情况,我社交也是focus在几个美国的Banker,其中几个我看做过跨国的并购,我对这块也比较感兴趣。另外我在图书馆还看CPA,因为这块当中许多东西是国内资本市场必需的,我下定决心往M&A这块走有一年多了,但目前还有很多东西想学,感觉时间不够用,时间管理还要提高。。。。我终于意识到这些人并不只是单纯勤奋,而是有方向,有目标,所谓的执行力都是这些之后的产物,这为我迈出重要的一步去寻求“真理”,即我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举个例子,在美国的课程中教授并非偏向知识的教授和应试的考核,而是尊重人性,从学生的人格和性格上入手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人性的弱点、优势和内在驱动力。比如有一门商科创业课上我们的教授会让大家掏出自己身边全部的财物,然后自行组队外出“乞讨”来满足今天全校的晚餐,通过我们的勇敢开口、谈判技巧、团队精神,一个个商学院西装革履的学生放下尊严挨家挨户祈求商户给食物,第二讲老师又安排我们每人一周内打100个cold call并要求自行从google找各大公司的客服代表,从客服那边一层层对接到高管那边邀请对方前来我们学校参加我们课程的final presentation,这样的课程让我们客服人性最大的弱点之一-恐惧,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但最终决定一个人能否走得长远走得好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克服恐惧(包含惰性)并展现持之以恒的执行力。

另一个关键则是定位,自我的定位,认清自己,找到人生方向和最精准的职业发展方向,为此在国外的校园内你的academic advisor和career advisor,你的professor你的系主任都会热忱找你谈心沟通,帮助你看到自己最适合、最不适合的是什么,最该做的最能发挥自己价值的是什么,然后鼓励你积极去实践、探索和试错,在实践中进一步确定自己的精确目标。(大家知道我创办的公司在商科职业规划领域深耕了一些年,我们积累了近万案例,但是我的职业规划是我的母校给我做的)。与此同时校友、同学和校园氛围也至关重要,在美国我最大 的感触之一是,同学间勾心斗角、相互冷嘲热讽,见不得人好的情况相对国内少很多,大家更多地是相互间都希望对方能更好,因为你好,大家都好,我们才会更好!在这样的氛围下,真诚相待、互通有无,智慧在不断尽情碰撞中得到升华,可以说我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职业方向是学校faculty和classmates和alumni以及我自己自由地思考一起作用的结果。

美国的学习时光转眼即逝,而我却从中获得了职业发展和人生发展的大转变,经历这样的大拐点,从迷茫和虚弱到坚定和坚强!留学的过程中我已经明白了之前的自己,连方向都没有,真的没法跟别人比勤奋和拼天赋,自驱自燃完全没法比!哪里来的执行力和勤奋?天赋也不在点子上,怎么拼!?而从学校走出来的那刻起我已经变得非常积极和自信,我坚信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事情和人可以打倒我自己,连我自己都不能!

去美国深造,对于当时在投行工作,也在国家主权基金工作过的我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动力,是一位前雇主的boss对我的影响,让我感慨美国教育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华裔精英居然可以如此闪耀;在去美国深造前,在我踏上美国领土前我都从未能够理解那些捐款给母校的行为,我甚至不屑地以为那要不就是炒作、要不就是虚假新闻、要不就是学校PR做lobby太难缠了校友打发点钱了事,没想到从我自己一毕业起至今的四年里我每年都会为美国的母校贡献一些绵薄之力,虽然和香港的陈氏兄弟捐哈佛3.5亿美元、潘石屹张欣捐哈佛千万美元、迈克尔彭博捐给我们霍普金斯10亿美元相比我只是表表心意罢了,但由衷的是我自发的在我年收入中抽出的部分。除了捐钱之外,我也每年抽出时间帮助母校的招生官和其他faculty在大陆做过数十次活动,作为校友嘉宾我也为prospective students和学弟学妹们做过不少分享。我还成立了Carey商学院全国范围内最大的社交网络,让各位毕业的校友可以团结起来,一起继续成长!

我不断回馈母校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母校确确实实给到我难以为报的恩惠,所以我心怀感恩!除了学校教会我引导我的人生之外,在毕业后全球的优质校友资源也带给我温暖和实实在在的在事业上职业发展上的许多帮助,如果有机会看看我发表过的各平台文章(可关注我的微信chsw36)、动态,你一定可以理解我的母校情节。我的母校给了我新生给了我新的灵魂,给了我之前从未敢想象的价值观重塑和精神上的升华。

-------------------------------------------------------------------------------------------------------------------------分隔线

看完以上分析,希望你对美国商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决定重大事项前,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如果你也希望去美国留学读商科,万里长征第一步,就是做好商科职业规划,然后才是留学职业规划!

如果你有问题希望跟我聊聊,欢迎在知乎私信我,或者直接添加我的微信chsw36交流。

谢谢!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舒彪

谢邀@yknxhdsy

1、不同的路子有不同的收获。早前进入社会打拼的有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而你在书海的积累和国外的求学中也必然学到了很多他们不曾见识过的道理。

2、你一定还记得函数的概念。有的函数是一条直线,斜率是常数,高开高走,没有太大的增长;而指数函数虽然起点低,但决胜在后期。从战术角度上看,你暂时稍逊一筹;从长远角度看,孰强孰弱真不能下太早的结论。现在平均年龄至少70+以上了,二十几岁的人仍然只是早上九点钟,为什么这样着急呢?

3、到底是读书好还是早点工作好?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不同行业也会有不同的解读。技术性、实践性的行业和岗位,必然以经验、经历为先导,学历只是一个参考价值,有没有在相关岗位工作过、工作成果如何更重要;而理论性、学术性的岗位,则以是否受过较好的学术研究专业训练为更优先的考量,这里头既包含了学历层次(硕士?还是博士?还是博士后出站人员?)、更包括了所受的学术训练的优良程度(是否本专业数一数二的院校毕业出身?)。另外,还有一些行业,既要求学历,又要求经验,比如金融行业。因此,按照题主所谓的传统概念上的“读书人”,不应一概而论,应该根据所要从事的具体行业来讲。

4、“读书”与“学习”的概念不完全相等。传统意义上的“读书”指的是全日制或在职人员在校园里接受知识熏陶,而“学习”指的不仅是课本上、学校里的学习,更包含了对工作内容的学习、工作经验的学习、对工作以外的知识的学习,对陈旧观念的更新换代。有看好奇心日报的朋友,一定对前几天的那篇“一个机器人将平均替代5.6个人的工作”印象深刻。其中讲到了简单劳动力将成为AI的首当其冲淘汰对象,但更重要的是,一些白领的工作,比如数据分析等等,也开始受到AI的威胁。对我们而言应该怎么办?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仅要学习本专业、本工种、本职位,更要学习自己专业、工作以外的知识。我们正处在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更新迭代速度越来越快的时代,更新知识的速度若跑不过社会发展的速度,那就必将被淘汰。

因此,校园、课本的学习,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只能决定大家入行时的起点;而广义上的学习,将决定我们在人生路上能走多远。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荣伦莉

今年17岁 ,14岁就来了新加坡留学,中学一直成绩还行,于是考了奖学金,当初得到考上的消息家人都不同意我出国,说年龄太小,照顾不了自己,但是射手座的我一意孤行(不得不说当初有些固执)就这么开始了留学之路。

虽然到现在只有短短3年,楼主所提的就业问题啊什么的,我也无权发言,但是我想说说我的经历到。因为到现在,我走自己选择的路,没有后悔过。

其实,(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有一样的经历)中国PRC奖学金生在新加坡压力特别大。有一点做的不好,老师就会说什么你拿我们政府的钱还不好好学习之类的狠话,有时真的很伤人,又譬如我有一个同学宿舍卫生没有打扫干净,被宿管老师骂‘你们在中国都不扫地吗’。此处不掺杂任何政治意见,仅是个人观点,但新加坡人的排外心理确实挺严重的。

而且,说实话,这里和我想象的一点也不一样。小时候总是向往长大出国留学,以为不用写作业了,呵呵。其实新加坡的学习负担并不比国内低,overwhelming的project们简直能把人逼疯,lol学习压力就不多说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我仍然不后悔。因为我真的能感受到短短三年,我与国内同龄同学在很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差别。例如社交,自律,应变,自我管理能力等等。不得不说,没有人生来全能,刚开始英语又生疏,又害羞,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次想钻进地缝的场景,总而言之,一切能力都是厚着脸皮磨出来的。

现在想想当初第一次学校放假允许回国,自己一个人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坐飞机回家,正好碰上国内台风,在机场待了将近三四天,同行的有的人开始哭,开始抱怨没地方住,没地方洗澡,但我没有。

说来有趣,我以前在家时总哭,真的,一跟父母吵架就哭的那种。来新加坡之后,无论是被老师骂,还是一个人坐公交睡着做到终点站最后一班车也没了只能走回宿舍,还是各种委屈,我只流过一次眼泪。

那次是逛youtube时偶然看见了谌龙奥运决赛的视频。他赢了跪地哭的那一刻我也哭了。国歌响起之后哭的更凶。说实话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眼泪就哗哗哗的流,好像是把所有没人倾诉的委屈都给流出来了的似的。以前在家和爸妈看奥运,中国拿那么多金牌,国歌一遍遍的响起,其实都已习以为常了。但是我想,这也许就是留学的经历真正改变了我吧。

很久没有用中文码文了,文笔不好实在抱歉。我只是想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也替所有孤身在外的异乡人说出来。我心里清楚,当初如果我留在国内,现在可能还是爸妈车接车送,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但现在的我过的更开心,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以后考了a level,我的留学之路可能还会在不同的国家继续,但是不管以后的路多远,我都能说,我过得无悔。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安泰

@yknxhdsy 题主,怎么你又来钓鱼了。目前同样故事已经见到3个版本了。

内容几乎一样:重本,英国硕士,裸辞,柜员、编制…

钓鱼贴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20317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2450?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singlemessage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劳媛

当时是对自己专业感兴趣想要继续读研究生,有师兄师姐或者网上言论说本专业就业前景不太好,挺多不是就读本专业的或者是去当公务员。鉴于国内形势,当时考虑出国读,一方面提升自己,与一些国际先进技术接轨,想要探索对比国内外食品安全以及发展现状,有个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自己也没有出过国,所以也想看看能不能在外面活下去。

下个月就要飞了。其实自己心里还是很忐忑,怕自己适应不了会很辛苦,怕自己做不出实验毕不了业,怕自己毕业后。。。。。。其实自己也会纠结,甚至想太多,但是也可以给自己一个警钟吧提醒自己是去学习人家好的东西,把知识带回来。没发生的想太多也没用,自己也给自己打了针强心剂让自己努力奋斗,不要怕方法总是比困难多,多从别人那里吸取经验等等。

另外,我也很认同前几天看到的一篇文章,说“你留学不是来学习的,是来玩的”。一些长辈也鼓励我要多跟当地人出去玩,不要老是待在留学生圈子,自己也是很喜欢新鲜事物的人,所以出国留学,自己也要努力提升性价比,充分利用时间。体验+学习。

所以其实很庆幸在允许条件下能够出国开阔视野,确实已经做好了回国也不会太被看得起的准备,也同样要面临压力大的竞争,面临被打败,但是有了“不怕失败”有了这一个前提,能够体验学习到的东西会更多吧。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曲彩

竟扯。 从学校学知识是一条毕竟稳妥的道路,高中考大学,大学毕业找工作,进了单位慢慢发展;

不在学校学知识,自己出去混是一条风险很大的路,可以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你只看到了混出头的,没看到大批没混出头的,毕竟不在学校只能学到社会经历。学校里那些理科知识才是真正的财富。比如英特尔,谷歌这些高科技企业,人家就是凭知识赚钱的。

我很难想象你马上三十了,海归学历月入才五千,你在钓鱼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