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项目总包商的中国电建消息,皇京港是个液散码头。目测用途主要包括棕榈油出口,以及成品油和炼化成品。大宗散货一般都是发货直接到目的地,中途卸船而不存在中转的,这方面跟新加坡不存在竞争。至于石化产业方面,未来马来能不能在石化产业取代新加坡,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马来西亚未能在石化产业取代新加坡,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不说中央下个条子新加坡就完蛋这种天方夜谭。中远中海合并前,两大航运国企在集装箱欧线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中远5~6%,中海5~7%,加一起不如MSC。中远海投入到欧线的运力,刨除闲置运力之后按50万TEU来算吧,带来的年运量支持一个200万TEU的码头也许还行,再大一点的码头单靠中远海就养不活了。何况中远自己还在新加坡有一个参资49%的200万TEU的利用率不高的码头。
不过从盐田港参与进来这点来看,除非是盐田港专门来搞地产的,否则未来是应该会有集装箱码头的。这个集装箱码头到底对新加坡有多大冲击,在不知道岸线情况前无法判断。港口的竞争力是软件,这在08金融危机之前提还是正确的,金融危机后整个港口业平均装卸费率跳水,除非软件实在是过于不堪,比如马士基转到Tanjung Pelepas三个月后受不了回到新加坡,不然对于中转箱唯一的竞争因素就只剩价格了。中转箱走哪个港口,固然有效率方面的考虑,不过大体都是都差不多的。
从整个马六甲周边的港口来看,PSA的Keppel Terminal,以及分别和PIL和中远合资的两个码头利用率都不高,显然马六甲区域港口能力还没到供不应求的程度。5年内新加坡的能力可能还要增加20+%。所以任何码头能力的增加都一定会对新加坡产生冲击。不过在航运业衰成这样的今天,搞超大型纯中转码头极有魄力。巴生首当其冲就会受到冲击,又引起新加坡的反制。区域港口陷入价格战最终便宜船公司,对新马都没有好处。
皇京港集装箱码头定位最终还是看设计能力,个人猜测可能是从巴生分流中转箱,腾出巴生的能力给本地柜,之后才考虑分流新加坡吧。如果完全放开竞争,受影响最大的反而是巴生而不是新加坡。
其实对新加坡而言威胁最大可能是这个项目的物流区。单纯的船转船哪个港口都差不多,但是国际拆装箱业务新加坡有绝对的优势。如果形成成熟的国际拼箱业务对新加坡可能是个很大的竞争对手。不过这个东西纯看软件,政策服务效率缺一不可,目前新加坡还是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当然从长远的角度马来西亚几十年总会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