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中学课外活动相比国内有什么优势?

这个我超级想写的!!目录:1.介绍新加坡的课外活动系统2.我课外活动的经验小学中学高中----------------------------------------1.新加坡的课外活动系统-----------------------------我就以个人经验来说说新加坡的课外活动,我们叫CCA(co-corriculum activity)。首先课外活动分三大类型:1.运动类(sports)2.表演类(performing arts)3.制服团体4.社团类(clubs and society)鄙视链一般是:运动>表演>社团=制服团体花时间的是:运动 >表演>社团=制服团体不排除某些学校的表演类十分的强大,或者公演要到了,所以练习的时间更长。新加坡课外活动从小学都是必须要参加至少1个的。以为以后升学,有一部分是要看课外活动的表现的。Olevel可以减2分,或者直接用课外活动参加自主招生去Top学校。例如我的同学,是中国二级运动员什么的,来了新加坡直接可以进圣尼各拉女校读中学,因为她认识圣尼各拉的兵乓球教练,而且我们学校需要她帮忙打比赛。高中的时候,Raffles JC,直接给她conditional offer,16分以下就能进了。16分以下是什么概念?21分是所有新加坡所有高中最低要求。平常进莱佛士Raffles JC 的分数是3分....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课外活动,好的学校课外活动会比较高大上。例如:射击,射箭,攀岩,划船 甚至开飞机...没错,开飞机....普通的学校也有:足球,篮球,英式女篮,舞蹈,合唱团,管乐队,艺术社,戏剧社.....等等等等当然,小学的课外活动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因为有些课外活动,小孩子学不来,会到中学或者高中才开始有。运动类训练时间:运动类课外活动一般是一个星期2-4次,每次2-3个小时。训练目的: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比赛要准备,所以会很忙很忙!这类比赛我们是按照年龄分的。叫做 A,div,B,div 和C,div。不同的division有不同的年龄限制。普通运动类:足球,篮球,曲棍球,英式女篮,跆拳道,空手道,网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稀有一点的运动类:兵乓球,Squash,划龙舟,橄榄球,高大上的运动类:攀岩,射击,射箭,划船/帆船,保龄球,开飞机(我认识一个德明的女孩子有参加)高大上的课外活动教练不需要钱,但是设备要自己买。我当年差点进了射箭,好一点的弓箭要差不多1千新币。我们学校保龄球场地费要自己付。其他都不清楚。表演类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2-3次,每次2-3小时。训练目的:我们也有每两年一次的SYF(singapore youth festival)新加坡青年节。每个学校的都会把自己的表演送过去评选,看看拿是拿什么等级。你作品的被评的等级,反应出的就是你学校这个表演团队的实力。那些表演的好的学校,还会组织公演,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买票去观看。很多学校的水平是很不错的!而且公演票价也便宜哦。每年都会去好几场(收不了学妹和同学的推票),有些学校的表演也是晚了就一票难求。很多土豪一点的学校,会组织表演类的社团出国交流。特别是评选后拿到很好成绩的,经费会多很多。然后就有钱买新的服装和乐器。推荐一下好看的公演:VJC的海城(华戏),HCI的黄城(华戏),圣尼各拉女校的Jubilate(所有的表演系的结合,超值的!),TJC的绿园(华戏)普通的表演类:英文戏剧,中文戏剧,舞蹈,合唱团,弦乐队,稀有一点的:华乐,管乐队(估计是因为乐器贵)社团类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1-2次训练目的:大部分就有自己的活动。小部分进去就是混日子的。收人没有限制,因为进去门栏不高,很多进不去表演和运动的只能去社团类的。但是,进入社团的也并不是全部都是被剩下的。因为很多孩子不想要去运动和表演类的,嫌弃它们占用太多时间,所以选择去社团类的,时间占用少,可以专心学习。社团类的课外活动简直是学霸学神云集啊!!而且某些高中社团例如,天文社,数学研究社,这些社团的活动含金量很高的。他们的门栏是智商门栏。普通的社团:艺术社,图书馆社,环保社,创业社团?,义工社(不同学校有不同名字,基本上就是组织做义工的),广播社,摄影社,高智商社团:天文社,数学社,数学研究社稀有小众社团:漫画社,马来/印度文化社,口琴社制服团体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1-2次训练目的:他们有很多证要收集。而且每次都要练习操步,而且高年级的和低年级的阶级分明,纪律性非常的强。基本上就是服从学长和学姐和老师。类似军人的感觉。他们主要就是专注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感。但是她们也有考试什么的,或者做某些评选来拿某些证/徽章,然后缝在衣服上了。在学校任何大型活动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负责人群疏导,并且提供别人帮助。普通制服团体:男少年旅、女少年旅、童军、女童军、学生警察、学生军团、红十字会和圣约翰救伤队。金钱方面不同课外活动的经费都不一样。有的才几千块,有的可以有几十万。看学校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学生每年会给10新币到200新币的课外活动经费,看是什么活动。这个真的是巨便宜的价钱了!!单单管乐队的训练,一次就需要4-7个老师还有2个指挥。请他们的这些可不便宜啊,还有每年学校要买乐器,也是几万块砸下去的。学校不土豪一点,根本养不起。而不同社团的经费/重视,程度是靠每年的评选和赛季排名。因为政府对学校的拨款也是看这些的.....表演类的可以靠公演回一下本~~~所以每个有一定水准的社团都会举行公演。学生归属感在课外活动的归属感是很强很强大的。甚至有时候比班级归属感还强大。因为你和队友一起经历很多训练,汗水,各种矛盾。然后一起为一个目标来努力,这个满足感会很强。而新加坡班级会长期分流,一个班每年都会有新同学来,旧同学离开。所以归属感不一定很强。但是从中学开始,课外活动就不鼓励整天跳槽了。一般是4年都在同一个课外活动。从学弟学妹成长成为学长和学姐,中间有种责任的过度。绝大部分课外活动虽然说有老师教练,但是学姐和学长还是会对学弟学妹进行指导和训练。这是一种责任和传承,希望下一代能够做得比我们更好。------------------------------------------------我的经历-------------------------------------------小学小学的课外活动选择比较自由,不需要从一而终。我几乎是一年换一个,一年参加好几个。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就算是需要收费的,学校也会给很多补贴,收费也会很便宜很便宜。二年级:女少年旅,艺术社三年级:合唱团,中文学会,robotics四年级:华族舞蹈,robotics五年级:艺术社,中文学会六年级:电子琴我的小学一个年级才60人,是一个很小的学校。课外活动选择就13-14个,因为多了就导致一些课外活动没人啊。全校就300多个学生而言,这算还不错的了,不过有点水而已。因为小学校,经费少。在合唱团的时候拿了SYF铜奖在华族舞蹈的时候拿了SYF银奖在索尼创意比赛做玩具拿了vanderan award我们课外活动是分2个阶段的。一个是Lower primary(1-3年级)另一个是upper primary(4-6年级)。例如电子琴,robotics这些是不开放给1-3年级的小学生。其实我的小学课外活动经历很无聊的,主要是整天跳槽,三分钟热度。---------------------------------------------------------------------------------------------------------中学的课外活动就开始很好玩,很丰富,很专业了。因为小学考试考的不错,所以去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学校蛮土豪的!!经费不少~~所以课外活动质量很高~我中一加入了,管乐队,去吹长号。我一点音乐背景都木有,但是管乐队蛮缺人的。所以他们会降低门槛,让没有音乐背景但是有在面试中表现的不错的。例如肺活量好,手长(长号适合),节奏感好。 绝大部分进管乐队,都没有玩过自己被分配的乐器。他们可能学过钢琴或者小提琴,但是新的乐器也要重新学起。特别是吹的乐器.....我们的乐器都是学校提供的。所以一开始收到的乐器,都是学姐传下来的。有的都传了好几年~~一拿到手,首先就是保养啊。该洗的洗,该刷油的刷油。因为是学妹,拿到的乐器都是最旧的...例如我的长号是银色的,还是那种没有trigger的。而且出水的口盖不紧,要夹一个纸巾。说多了都是泪啊~~~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买2-3件新乐器。全乐队有60-80多个人...可见乐器更新速度是多慢。那些被分配到woodwind的很多都自己买乐器,因为她们的乐器很便宜,而且很小。我们这些base,最起码都有要上万块钱,一般就用学校的。而且小乐器可以带回家联系,我们这些重的带回家很艰难....带过2次,后来放弃 ...太重了。中二的时候,因为时间占用的太多了。压力也很大,自己都是死记乐谱的。因为读谱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音乐,只能记手的位置。一到中二,我们的谱子开始难很多了,而且学新曲子的速度也很快。死记有点跟不上要学的新曲,所以我就觉得我不适合,就换了。然后跳槽到了华文戏剧学会。里面超级多中国人的。基本上中国人都往2个地方扎堆,华文文化学会,华文戏剧学会。在这里我度过了3年很轻松的课外活动。其实公演快到了,或者SYF要到了,为了排剧还是会很忙很忙的。但是平时没有公演和SYF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是聊天唠嗑,玩游戏写故事。经历过2次公演,1次自己戏剧社的公演,1次学校的公演。公演谢幕的时候是非常满足的!!那种,努力了那么久,终于完美落幕了!感觉都要哭了!演员有限,并不是所有加入戏剧社的都能有一个角色的。很多就是当幕后,道具组,化妆组,灯光组,什么的。有时候也并不是演技不好,是没有适合你的角色。当然选角,也有一小小关系和社团政治在里面。例如导演都是老师的比较喜欢的学生/或者是社团高层。然后这些人在选角上面会偏向和自己关系好的朋友。剧组和剧组之间也有摩擦和资源之间的竞争。不过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大家要学会如何相处为同一个目标前进。-----------------------------------------------------------------------------------------------高中困了,续更吧,有时间上图~~赞多了以后写写一些高大上课外活动的日常~~你们想听什么课外活动呢?划龙舟?开灰机?射击?射箭?攀岩?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3 个回答

房广琰

这个我超级想写的!!

----------------------------------------1.新加坡的课外活动系统-----------------------------我就以个人经验来说说新加坡的课外活动,我们叫CCA(co-corriculum activity)。

首先课外活动分三大类型:1.运动类(sports)2.表演类(performing arts)3.制服团体4.社团类(clubs and society)

鄙视链一般是:运动>表演>社团=制服团体花时间的是:运动 >表演>社团=制服团体不排除某些学校的表演类十分的强大,或者公演要到了,所以练习的时间更长。

新加坡课外活动从小学都是必须要参加至少1个的。以为以后升学,有一部分是要看课外活动的表现的。Olevel可以减2分,或者直接用课外活动参加自主招生去Top学校。例如我的同学,是中国二级运动员什么的,来了新加坡直接可以进圣尼各拉女校读中学,因为她认识圣尼各拉的兵乓球教练,而且我们学校需要她帮忙打比赛。高中的时候,Raffles JC,直接给她conditional offer,16分以下就能进了。16分以下是什么概念?21分是所有新加坡所有高中最低要求。平常进莱佛士Raffles JC 的分数是3分....

不同学校有不同的课外活动,好的学校课外活动会比较高大上。例如:射击,射箭,攀岩,划船 甚至开飞机...没错,开飞机....

普通的学校也有:足球,篮球,英式女篮,舞蹈,合唱团,管乐队,艺术社,戏剧社.....等等等等

当然,小学的课外活动并没有那么高大上。因为有些课外活动,小孩子学不来,会到中学或者高中才开始有。

运动类训练时间:运动类课外活动一般是一个星期2-4次,每次2-3个小时。训练目的:每年都有全国性的比赛要准备,所以会很忙很忙!这类比赛我们是按照年龄分的。叫做 A,div,B,div 和C,div。不同的division有不同的年龄限制。普通运动类:足球,篮球,曲棍球,英式女篮,跆拳道,空手道,网球,羽毛球,游泳,田径,稀有一点的运动类:兵乓球,Squash,划龙舟,橄榄球,高大上的运动类:攀岩,射击,射箭,划船/帆船,保龄球,开飞机(我认识一个德明的女孩子有参加)

高大上的课外活动教练不需要钱,但是设备要自己买。我当年差点进了射箭,好一点的弓箭要差不多1千新币。我们学校保龄球场地费要自己付。其他都不清楚。

表演类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2-3次,每次2-3小时。训练目的:我们也有每两年一次的SYF(singapore youth festival)新加坡青年节。每个学校的都会把自己的表演送过去评选,看看拿是拿什么等级。你作品的被评的等级,反应出的就是你学校这个表演团队的实力。那些表演的好的学校,还会组织公演,家长和其他学校的学生可以买票去观看。

很多学校的水平是很不错的!而且公演票价也便宜哦。每年都会去好几场(收不了学妹和同学的推票),有些学校的表演也是晚了就一票难求。很多土豪一点的学校,会组织表演类的社团出国交流。特别是评选后拿到很好成绩的,经费会多很多。然后就有钱买新的服装和乐器。推荐一下好看的公演:VJC的海城(华戏),HCI的黄城(华戏),圣尼各拉女校的Jubilate(所有的表演系的结合,超值的!),TJC的绿园(华戏)普通的表演类:英文戏剧,中文戏剧,舞蹈,合唱团,弦乐队,稀有一点的:华乐,管乐队(估计是因为乐器贵)

社团类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1-2次训练目的:大部分就有自己的活动。小部分进去就是混日子的。收人没有限制,因为进去门栏不高,很多进不去表演和运动的只能去社团类的。但是,进入社团的也并不是全部都是被剩下的。因为很多孩子不想要去运动和表演类的,嫌弃它们占用太多时间,所以选择去社团类的,时间占用少,可以专心学习。社团类的课外活动简直是学霸学神云集啊!!而且某些高中社团例如,天文社,数学研究社,这些社团的活动含金量很高的。他们的门栏是智商门栏。普通的社团:艺术社,图书馆社,环保社,创业社团?,义工社(不同学校有不同名字,基本上就是组织做义工的),广播社,摄影社,高智商社团:天文社,数学社,数学研究社稀有小众社团:漫画社,马来/印度文化社,口琴社

制服团体训练时间:一般一个星期1-2次

训练目的:他们有很多证要收集。而且每次都要练习操步,而且高年级的和低年级的阶级分明,纪律性非常的强。基本上就是服从学长和学姐和老师。类似军人的感觉。他们主要就是专注于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社会公民感。但是她们也有考试什么的,或者做某些评选来拿某些证/徽章,然后缝在衣服上了。在学校任何大型活动都可以看到她们的身影。她们负责人群疏导,并且提供别人帮助。普通制服团体:男少年旅、女少年旅、童军、女童军、学生警察、学生军团、红十字会和圣约翰救伤队。

金钱方面不同课外活动的经费都不一样。有的才几千块,有的可以有几十万。看学校对课外活动的重视程度。学生每年会给10新币到200新币的课外活动经费,看是什么活动。这个真的是巨便宜的价钱了!!单单管乐队的训练,一次就需要4-7个老师还有2个指挥。请他们的这些可不便宜啊,还有每年学校要买乐器,也是几万块砸下去的。学校不土豪一点,根本养不起。而不同社团的经费/重视,程度是靠每年的评选和赛季排名。因为政府对学校的拨款也是看这些的.....表演类的可以靠公演回一下本~~~所以每个有一定水准的社团都会举行公演。

学生归属感在课外活动的归属感是很强很强大的。甚至有时候比班级归属感还强大。因为你和队友一起经历很多训练,汗水,各种矛盾。然后一起为一个目标来努力,这个满足感会很强。而新加坡班级会长期分流,一个班每年都会有新同学来,旧同学离开。所以归属感不一定很强。但是从中学开始,课外活动就不鼓励整天跳槽了。一般是4年都在同一个课外活动。从学弟学妹成长成为学长和学姐,中间有种责任的过度。绝大部分课外活动虽然说有老师教练,但是学姐和学长还是会对学弟学妹进行指导和训练。这是一种责任和传承,希望下一代能够做得比我们更好。

------------------------------------------------我的经历-------------------------------------------小学小学的课外活动选择比较自由,不需要从一而终。我几乎是一年换一个,一年参加好几个。绝大部分都是免费的。就算是需要收费的,学校也会给很多补贴,收费也会很便宜很便宜。

二年级:女少年旅,艺术社三年级:合唱团,中文学会,robotics四年级:华族舞蹈,robotics五年级:艺术社,中文学会六年级:电子琴

我的小学一个年级才60人,是一个很小的学校。课外活动选择就13-14个,因为多了就导致一些课外活动没人啊。全校就300多个学生而言,这算还不错的了,不过有点水而已。因为小学校,经费少。

在合唱团的时候拿了SYF铜奖在华族舞蹈的时候拿了SYF银奖在索尼创意比赛做玩具拿了vanderan award

我们课外活动是分2个阶段的。一个是Lower primary(1-3年级)另一个是upper primary(4-6年级)。例如电子琴,robotics这些是不开放给1-3年级的小学生。

其实我的小学课外活动经历很无聊的,主要是整天跳槽,三分钟热度。---------------------------------------------------------------------------------------------------------中学

的课外活动就开始很好玩,很丰富,很专业了。因为小学考试考的不错,所以去了一个不错的学校。学校蛮土豪的!!经费不少~~所以课外活动质量很高~

我中一加入了,管乐队,去吹长号。我一点音乐背景都木有,但是管乐队蛮缺人的。所以他们会降低门槛,让没有音乐背景但是有在面试中表现的不错的。例如肺活量好,手长(长号适合),节奏感好。 绝大部分进管乐队,都没有玩过自己被分配的乐器。他们可能学过钢琴或者小提琴,但是新的乐器也要重新学起。特别是吹的乐器.....

我们的乐器都是学校提供的。所以一开始收到的乐器,都是学姐传下来的。有的都传了好几年~~一拿到手,首先就是保养啊。该洗的洗,该刷油的刷油。因为是学妹,拿到的乐器都是最旧的...例如我的长号是银色的,还是那种没有trigger的。而且出水的口盖不紧,要夹一个纸巾。说多了都是泪啊~~~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买2-3件新乐器。全乐队有60-80多个人...可见乐器更新速度是多慢。那些被分配到woodwind的很多都自己买乐器,因为她们的乐器很便宜,而且很小。我们这些base,最起码都有要上万块钱,一般就用学校的。而且小乐器可以带回家联系,我们这些重的带回家很艰难....带过2次,后来放弃 ...太重了。

中二的时候,因为时间占用的太多了。压力也很大,自己都是死记乐谱的。因为读谱的速度太慢了,跟不上音乐,只能记手的位置。一到中二,我们的谱子开始难很多了,而且学新曲子的速度也很快。死记有点跟不上要学的新曲,所以我就觉得我不适合,就换了。

然后跳槽到了华文戏剧学会。里面超级多中国人的。基本上中国人都往2个地方扎堆,华文文化学会,华文戏剧学会。在这里我度过了3年很轻松的课外活动。其实公演快到了,或者SYF要到了,为了排剧还是会很忙很忙的。但是平时没有公演和SYF的时候,我们基本上就是聊天唠嗑,玩游戏写故事。

经历过2次公演,1次自己戏剧社的公演,1次学校的公演。公演谢幕的时候是非常满足的!!那种,努力了那么久,终于完美落幕了!感觉都要哭了!演员有限,并不是所有加入戏剧社的都能有一个角色的。很多就是当幕后,道具组,化妆组,灯光组,什么的。有时候也并不是演技不好,是没有适合你的角色。当然选角,也有一小小关系和社团政治在里面。例如导演都是老师的比较喜欢的学生/或者是社团高层。然后这些人在选角上面会偏向和自己关系好的朋友。剧组和剧组之间也有摩擦和资源之间的竞争。不过这些都是成长的一部分,大家要学会如何相处为同一个目标前进。

-----------------------------------------------------------------------------------------------高中

困了,续更吧,有时间上图~~

赞多了以后写写一些高大上课外活动的日常~~你们想听什么课外活动呢?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龙凝翠

跟随前排大V的步伐。

习惯性废话前缀,可以直接翻到分割线后。这个其实我也真的超级想写的!只不过这个话题写出来我真的是露怯哦。。。我在国内的城市是个三线城市,讲道理我们学校在那已经算蛮素质教育的了但是还是完全没有课外活动的完备系统啊,知乎上看过很多高大上的中学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我国内母校也就有我们那个搞了几年就解散了的管乐队,所以国内的系统我没有发言权;新加坡的系统我进来的很晚,而且大学前也一直局限在华会和合唱团,所以能说的也有限啦。。。

但是真的是超想跟大家分享新加坡教育系统中我最欣赏的这个部分!社团活动(Co-Curriculum Activities)!-----------------------------------------废话完结的分割线------------------------------------------------

前方 @荞颜观色已经几乎用穷举法跟大家分享了新加坡的社团的系统和各种常见不常见的社团,讲道理我其实是说不出什么更有用的了。

但是我真的超级欣赏新加坡的这个CCA系统,大学后跟一些没接触过这边中学系统的小伙伴也经常分享我的这番可能不成熟的想法。

以下是我认为的新加坡中学社团活动系统的优点:1. 通过把其列为考学的重要指标之一,推动素质教育在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中的普及。素质教育,或者简化来说,特长和爱好,在我国很多城市很多学校的学生眼里还都只是奢侈品。作为三线城市的中等收入(甚至不到的)家庭,我十分感激父母的先明,让我小学开始就接触了一门乐器作为特长/爱好。虽然其本质还是不离功利性,但是我周围家庭环境相似的同学里,有一门音乐/艺术方面特长的人还是很有限的。毕竟有这个时间和金钱,优先肯定是投入在考学的科目的。类比一下的话可以参考之前讨论高考成绩中英语分数的下调对学生的影响(家庭条件一般的就会相应降低对英语的重视,而有见识和有条件的家庭完全不会因为政策而轻视孩子的英语教育)。反观新加坡这边,真的是把特长爱好通过社团活动系统融入到了考学的考量中。可以说,如果你社团活动做得好,考上好学校会轻松很多;而如果你想上好学校,社团活动一定不能差。我就拿这边的中考O level为例,为了避免啰嗦(这个我改不掉的毛病)对系统做了一些简化。O level的系统简化一下就是,你可以学很多科目,但是申请高中的时候只看其中六门的。成绩是从好到坏按照123456789这样的等级,最后的分数加起来就是申请高中用的分数。所以最好(分数最低)的是6个1分,也就是6分。社团活动在这里有什么用处呢?如果你社团做的够好,可以直接在最后的总分里减掉2分!相当于给你两个科目提高的两个档的成绩!这个比什么高考加10分20分的简直强劲了不知道多少去。更不要说最好的Raffles Institute要求一般是3分,如果没有CCA的这个减分的话很难达到(系统中当然还有其他的减分项,但是跟这个话题无关,不再讨论)。这就是之前说的,“如果你社团活动做得好,考上好学校会轻松很多;而如果你想上好学校,社团活动一定不能差。”

2.帮助学生通过兴趣爱好的交集形成交际圈,而不是随机分配或者按成绩分配的班级。在国内的中学,什么样的学生最容易变成朋友?一个班的,一个小区的,一个成绩段的。来了坡上之后我发觉这个分组真的是有一点强行的。在坡上的中学,学校给兴趣爱好相同的人提供了一个官方的平台让他们有时间精力和活动来互动,更容易交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比起只是一起上课这么无聊的事情,当然是放学后一起运动一起演戏一起训练一起研究的同学更聊得来啊。我极端的总结一下,如果坡上最常见的友谊形式是一起做社团活动的志同道合,国内最常见的友谊形式恐怕是一起刷题一起被骂一起吐槽的同病相怜。(我已经提前说了这是粗暴极端的总结方式,不接受“答主你这么说不客观”的吐槽)

3.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一点前排的大V已经提过了,我很认同这一点。每周至少两次一起排练一起度过放学后的时光,每年(每两年)就会有的全国比赛和表演(运动类每年比赛,表演类两年一次比赛,制服团体我不清楚。。。其他类社团也会积极参加各种相关比赛比如数学竞赛啊讲故事大赛啊等等等等)和赛前集训,赛后或者演出后的庆功和反思等等,是可以普及到每个学校每个社团里面去的。反观国内的中学,如果说对母校的怀念勉强能算得上普遍的话,又有多少人对自己的班级有归属感和荣誉感呢?(答主自己举手,但是我承认我们班确实不一样)军训过后,学校还有什么其他的成型的集体能培养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呢?

4.成熟的社团机制带出的良性循环。坡上的社团系统之成熟,不仅帮助新加坡得以从更大更普及的人群中筛选出优秀的各方面人才,也进一步促进新一代的发展和社团的完善。啊这句话看起来好扯,前半句是很常识性的逻辑,后半句其实我想说的就六个字:内行领导内行。我觉得国内大部分中学即使搞社团也搞不起来,主要原因不是找不到学生或者找不到教练,更重要的是学校内部找不到人来管理。现存国内最常见的社团形式无非1.音乐类社团比如器乐、合唱(音乐老师管);2.体育类社团还经常跟校队混淆(体育老师管)3.跟科目相关的社团比如奥数类、航模类(科目老师管)其他的社团很难找到有相关经历的学校老师负责管理,强行让外行管理导致的弊端大家也都能想象到。新加坡中学的学生社团,大多数都是采取本校老师负责管理,外包教练负责技术,学生内部管理层负责沟通信息的模式。而本校负责管理的老师,基本上自己学生时代就是这个社团的。不仅在管理上熟悉流程和情况,更可以在技术上熟练的与外包的教练和学生的管理层谈笑风生。我在高中终于发现总结并想明白这一点的时候简直。。。对这个系统五体投地。

总之,新加坡的教育系统其实我还是很不喜欢的,太残酷竞争太激烈。我对定居新加坡最大的顾虑之一就是将来后代的教育问题(是的身为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我想的就是这么远。。。因为买房买车这种我完全没有任何头绪)。但是就人家这个社团系统,我就一个字:服!

谢谢看到这里的大家受我废话的煎熬!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古星菊

我说说我们姑娘的小学吧,新加坡不太了解。二年级,学校开发了一个课外班系统,可以用电脑,手机报名。查询课外班内容,授课老师,学生信息等等。我家姑娘二年级,学校二年级的课外班五十多种。一般没有什么等级,可能因为小吧,都是随孩子兴趣。一些专业一些的班,需要证书(比如管弦乐,合唱什么的)。课免费,设备自己掏钱。一些专业点的课外班,会纳入小学升初中的推优加分。(不过据说推优也要取消)。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