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报发了MKX的照片和介绍文章,祝贺MKX双喜临门!万事如意!

身在异乡非异客 新移民名博书写新加坡

赵琬仪 (2010-03-01)

  原本是纯粹分享自己在新加坡切身经历的博客,却成为中国网民认识新加坡的窗口。来自中国的新移民落户新加坡后,利用网络书写自己,不经意间也成为介绍新加坡的桥梁。《新汇点》采访两名在中国网络世界享有名博美名的新移民博客。他们通过撰写有关新加坡点点滴滴的博文,抒发在异乡的心情和见解,也满足了一些中国网民对新加坡的好奇心。

  他们撰写的有关新加坡文章得到的热烈回应,不但反映外界对新加坡的浓厚兴趣,也展示新移民从日常生活的交流与碰撞当中,如何展示他们认为的新加坡特色。

  ◤孤独川陵·八百天环游地球◢

  谢川陵(30岁),中国新浪网的网民更熟悉他的博客笔名“孤独川陵”。“孤独”,源起自他旅行必备的旅游书《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

  他接受《新汇点》访问时说,如果不是来到新加坡生活,就不会在本地图书馆接触到这套旅游书,展开他的背包之旅。截至去年,他游历了六大洲的76个国家和8个地区。他将多年来的旅游文章汇集成书,预计在今年5月出版。

  爽朗健谈的谢川陵坦言,这些年来在新加坡学习和工作,潜移默化下,自己的确改变不少,这在写作时直接反映出来。


谢川陵的“孤独川陵”博客,页览量很高。(萧紫薇摄)

  “母亲”与“老婆”的关系

  谢川陵出生于中国北京海淀区,他这样形容自己和中国及新加坡的“三角关系”:“中国是我的母亲,新加坡是我的老婆。”

  他在19岁那年获得新加坡教育部奖学金来新加坡,在国大电脑系修读学士学位,接着在国立教育学院修读教育文凭,今年刚获得硕士文凭。目前在国大附中担任华文教师。

  谢川陵2005年开始写博客“孤独川陵:八百天环游地球”,目前页览量累积超过2800万人次,单篇点击率最高的达到数十万。他以书写阿富汗旅游经历赢得新浪网及中国媒体的注意。他的旅游文章文化知识丰富,笔触潇洒亲切,赢得网民青睐。

  在网上小有名气之后,也有媒体找上他。除了在博客上发表新加坡生活印象,他也为中国一些报章杂志撰写有关新加坡政策和社会现象的文章。他写这方面的文章,思路有条不紊,论据持平。他认为自己处世著文照顾到争议两方的观点,这是受了新加坡生活的影响。

  他认为,中国读者接触到的有关新加坡的文章,多是以局外人角度议论,自己则提供一个融入新加坡生活的过来人的角度。无论谈到“为什么新加坡社会没有福利制度”、“新加坡高薪养廉造就亚洲最贫穷公务员”、“新加坡大学生卖猪肉不稀奇”,他有褒有贬,从双方角度侃侃而谈,尽量照顾各方感受。

  谢川陵坦言,来新加坡后,他性格上低调了许多。

  他回忆刚来新加坡时,受北京教育的影响,有想法便直接表达,结果受到师长的严厉批评,他恍然觉悟,在这里想与大家融洽相处,要懂得“站在中间”,提出个人想法时先要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想法。

  他认为新加坡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未必像北京学生那样能言善道,但是论办事能力,似乎每个都具备胜任秘书工作的细心与效率。

  “北京青年谈论国家大事、社会议题很有想法,但要他们办事,简单如向同学收钱搞活动,能力就未必比新加坡的学生强。”

  他再举例子具体说明新加坡和北京的文化差距。“在北京寄邮件,只有单位名称和收件人姓名便可以,但是我却坚持把楼号也填上,确保万无一失。北京人,包括我的母亲觉得我多此一举,但是在新加坡生活这是基本要求。”

  越来越像新加坡人了

  他赞同台湾名嘴李敖针对新加坡社会特点的看法,这里虽然很少出现魅力领袖型的精彩人物,但是大家做事按部就班,讲究前后检查,这样积累下来的社会整体力量是很大的。

  谈到为什么选择留居新加坡,他笑称自己越来越像新加坡人了,在这里生活工作多年,习惯了按部就班所带来的稳定与安全感,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感到恐惧,做事情都希望获得双重保险。

  “新加坡的安定,适合家庭生活。”这名准新郎计划在虎年迎接他的中国新娘来新展开新生活。在他们认识前,她看了1年多川陵的博客。孤独川陵在博客中宣布婚讯时这样写道:

  “她从没想过联系我,更没想到我会走进她的生活。如果说周游世界是我送给自己的奇迹,那么我自己是送给她的奇迹。我们本不打算结婚,然后在我爬珠峰前想要一个小孩,这样万一我挂了,她还能带着我的孩子过一辈子了,可是新加坡有着许多歧视单身的国家政策”。(“孤独川陵”网址:blog.sina.com.cn/mkx)


“不会游泳的鱼”主页

  ◤不会游泳的鱼◢

  “善于捕捉热点的博主:每个人都会对时事热点有自己的评议,但是能像她那样寻根究底,深入挖掘的人却不多。”

  中国的搜狐网2008年在评点它的年度“海外十大名博”时这样形容徐鑫的博客“不会游泳的鱼”。

  如果说谢川陵擅长把握中国网民对新加坡社会制度的种种好奇,那么心思细腻的徐鑫(25岁)则擅长捕捉新加坡新鲜新奇的一面,引发读者对热带岛国的兴趣。

  来自中国吉林省延吉市的徐鑫,和新加坡的渊源是这样开始的。她在家乡认识了已落户新加坡的先生,2006年第一次来新,2007年结婚,2008年开始在这里定居。

  平常事中寻找新鲜角度

  毕业自延边大学师范学院,徐鑫拥有丰富的媒体经验,当过电台主持人,也在电视台跑过时政新闻。嫁来本地后,媒体工作培养出来的触角,使她在撰写博客谈论新加坡生活时,擅长从人们忽略的平常事中寻找新鲜的叙事角度。

  例如她刚来时到圣淘沙游玩,一般旅游文章会把焦点锁定在这旅游景点的好玩指数,她却从游客玩沙后,工作人员提供洗脚服务,感受到“这个国家虽小,但考虑周详”的好感。

  成为搜狐网的“驻海外特派员”之前,她在深受中国上班族欢迎的开心网开设博客,撰写“玩转新加坡”,介绍狮城吃喝玩乐。文章写得有趣,吸引一批读者,也赢得新加坡旅游局大中华区代理公司的青睐,请她撰文介绍新加坡。

  徐鑫受访时说,开始写博客是为了和在新加坡的先生交流,流露的多是待嫁女孩的心情;嫁来新加坡后,博客成了她和家乡亲友的联系管道,这时候写写博,就像在“心里打开一个窗”,与亲密的朋友分享。在这分享过程中,她在网上认识了在远方定居的中国朋友,在德国、韩国,便有因为阅读了她的博客,感同身受而成为朋友的网友。

  原本性格开朗热情,她初到陌生城市时字里行间有挥不去的多愁善感,朋友都奇怪她怎么变了另一个人。

  她嫁来新加坡的生活体验还吸引了中国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在2008年拍了一辑有关海外婚恋的专题报道,便找她上镜接受访问。

  随着她逐渐融入新生活,反映在博客文章中的是这蕞尔岛国有趣好玩的一面。

  拥有高消费能力的中国游客一直是区域旅游业要争取的对象。去年,乌节路新添了多家购物中心,人在新加坡的她便能第一时间提供第一手资讯。除了新加坡,她也把触角延伸到区域城市。例如,在介绍樟宜机场免税商品时,她也比较了香港国际机场同样商品的价格,为读者收集实用的消费信息。


徐鑫的博客“不会游泳的鱼”中,有不少她在本地拍摄的照片。(照片取自博客网页)

  感受不同的文化

  除了消费,人文气息也是吸引中国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可是这却常被旅游业者忽略。她通过自己到槟城、马六甲拍照旅游的经历,亲身感受新马两地社会文化的不同。

  徐鑫说,槟城和马六甲虽然发展速度不如新加坡,却因此保留纯朴的南洋风情,充满殖民地风味。她在那里拿着相机拍摄当地人时,人们会对她微笑,不介意成为镜头捕捉的对象。在新加坡,她遇到的是冷漠的目光,掉头转身的身影,甚至有人会质问她在拍什么,要求马上查看。

  她说:“新加坡生活节奏匆忙,路上的人好像都在赶时间。槟城人即使面对陌生人也能够从容地将内心的东西表露出来。”

  徐鑫对新加坡的另一深刻印象是,即使对方会讲华语,但陌生人交谈开口的第一句多数是英语。她说:“和陌生人初次见面,虽然对方是华人,但是第一个反应是讲英语,后来才知道对方是会讲华语的。为什么会是这样呢?”

  来新生活还不到两年,虽然仍感觉自己在文化上得不到满足,但是身边总有往积极处想的朋友,她也受到影响,因此觉得不是新加坡没有文化,而是自己暂时还没找到。

  她希望在新加坡找到什么样的文化生活呢?

  徐鑫笑容灿烂地说,希望岛国的华文书种类收藏能够丰富多元些;旅游文化节目能更具人文气息,例如除了玩乐消费,也有深入介绍风土民情的老建筑散步之旅,或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的知性之旅等等。(“不会游泳的鱼”网址:xx1059.blog.sohu.com)

  新移民开博客 抒发沟通各异

  在新加坡生活的中国新移民很多已在网上开设博客,描述生活经验,自然而然,新加坡会成为故事背景,甚至故事主角,而引起外地读者的关注。

  这些属于个人园地性质的博客,字里行间流露的多是在新环境生活的个人体验和际遇。新加坡的故事和博主的身份息息相关,例如嫁来本地的家庭主妇,在这里念书的中国学生,在这里工作的专业人士,他们谈的话题广泛,有的夹叙夹议,信手写来,并不为吸引多少点击率。有的则定期将自己和家庭照片更新上博客,方便与家乡亲友或同学进行沟通与交流。像谢川陵和徐鑫那样,能够把握大众兴趣,并获得众多网民关注的书写新加坡的方式,成为知名博客,则是其中比较突出的。

  谢川陵说:“新加坡人能说世界两大语言(英语和华语),有能力立足小岛,影响世界。我的博客就是个很小的例子。”

  从他们的亲身体验,将新加坡社会制度的优缺点,以及文化旅游的魅力推荐给网上的外国华语社群,示范了华文书写也可以为新加坡增添文化影响力。

《联合早报》
(编辑:梁嘉芪)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盛娣琛

恭喜M兄阿!
恭喜M兄阿!恭喜M兄阿!恭喜M兄阿!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徐榕

M兄牛啊
可惜不办婚礼,不然咱华新兄弟很多都去捧场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