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加坡政府奖学金(SM1,2,3)计划?

这个项目到今天也有三十年的历史了,不知道各位曾经的过来人或者旁观者如何看待这个项目,你认为它是成功的吗,对于你个人来讲,再来一次机会选择,你是否会做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都枝波

本人通过SM1项目来新加坡,到目前为止已经来了快九年了。

SM1的孩子们在刚来头两年都要上教育部给强制性安排的额外英语补课,每周两次,加起来大概五六小时吧。上课特别无聊,但我们那个老师由于认识一些高层,也偶尔给我们讲一些政府的八卦(也包括李光耀家族的各种人在各种名校拿第一啊感情史啊家里琐碎的八卦啊之类的)当作课堂小调剂。

当时原话我不太记得了,毕竟年代久远,但大概意思就是给我们说了政府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又分别给不同的条款,到底什么目的。

SM1项目是招全国各地重点中学的初中毕业生,给我们提供中学两年(中三中四)和初级学院两年(高一高二)奖学金,但是免费学习生活四年之后,大学可以随便报,不需要留在新加坡,也没有工作服务的义务。

那么问题来了,人家让你白吃白喝白住白学了四年,居然没让你留下为他们新加坡社会服务,脑袋有坑?这是我当年签合同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老师说教育部的人说,招这批孩子,主要目的是因为15-20岁是人成长最重要的阶段,从一个小孩成长为大人,交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也获得了影响一生的价值观。我有很多SM1项目的朋友在高考之后选择去了美国加拿大英国澳洲读大学,但之后的朋友圈子也主要还是新加坡圈子过去的人,毕竟价值观相似。新加坡政府打这张牌,可以说确实特别有眼力。他才不怕你走,哪怕你走了,你对这地方还是有emotional attachment,新加坡是你除了中国以外第二个家,所以等你以后出人头地了,无论是有哪些政治上还是生意上,再有别国竞争者的情况下,你第一个还是考虑跟新加坡合作、给新加坡好处。这无疑在无形中给新加坡在国际上增添了很多战略性合作伙伴。

(评论区有质疑这样的人性布局战略太理想主义、不靠谱的,于是我在这儿也说一下我所见到的SM1“收买人”的成效吧。

我认识的比较老的SM1(哈哈比我还老几届)很多人都在英美上大学,当年奖学金比较多。那部分人现在散落世界各地,但也包括其中一些大学留守的和拿A star去剑桥的,毕业之后都回来新加坡给A star工作啦。

轮到我这个年代,美国经济危机,大学奖学金给的也没有以前慷慨了,新加坡学费相对便宜,而且从有奖学金到没有奖学金这个转变,让大家一下子感觉穷了很多,于是都留在了这边。于是就有三个选择,拿奖学金学理工科,毕业后服务六年;拿助学贷款,服务三年;什么钱都不拿,没有服务时间。我们当年可是奖学金生啊,已经习惯了免费吃喝的生活了好么,怎么舍得出全款读书呢,于是在高中毕业本应没了bond的情况下,我们又自己给自己徒增了三或六年的bond。(反正我认识这么多人里面只有一个土豪是自己给所有学费的,然而他也留下了工作了哈哈哈)

那么另一部分土豪,就是出国读书了,然而英美很难留不下,很多人都跟我说他们很想回新加坡工作,还是习惯并喜欢这边。我认识的SM1里面,从北美、澳洲、欧洲读完大学再回新加坡工作的有不少。

以后的话我不好说,现在SM系列人越招越少,水涨船高,来的可能都是尖子中的尖子,可能拿美国名校奖学金比我们这一代容易。但现在新加坡大学也雄起了,虽然我很想吐槽QS,但他们最新的那个世界大学排名,国大12南大13,力压耶鲁、康奈尔、宾州大学等名校,说不定大神们为了更好的学业也会留在新加坡吧。

我也跟在外国的朋友偶尔联系,有很多学姐已经跟在当地的从新加坡过去的新加坡人结婚了。很多时候新加坡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有时甚至连爱情观也改变了。

年轻的时候长大的地方总是会在心里面有个烙印的,去了国外的SM1朋友不仅向我们这些还在的人表达对新加坡的想念,在他们当地难得遇到新加坡人时也是特别亲切地嘘寒问暖甚至通宵畅饮。俗话都说,“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在国内遇到家乡人,都是好说话好办事,在国外更是一样。新加坡人口基数又不大,所以他们需要把我们这些对他有感情的人放射性分散到全世界,增加“好说话好办事”的“家乡人”的人口基数。目前来看,这步棋子还是走对了的。)

至于SM2和SM3,他们分别是国内高二生和大一生,学业成绩更突出,但是对新加坡的感情肯定没有SM1的深。于是,教育部给他们每人安排了六年的bond,留下这些人才为他们的科研啊经济啊等等作贡献。

听完了内幕,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不得不说,政府不是在乱招人、乱出条例,而是在下一盘很大的棋呢。

———————————————————答完题之后再看。。。尼玛 我好像严重偏题了。。高考作文估计就不及格了。。。我错了。。题主问的貌似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我答成对新加坡国家的影响了。。。。

anw 还是希望以上部分内容能对你们有帮助。。

好了,接下来还是说一说通过SM1项目来新加坡对我个人的影响吧。

作为一个来了九年的老学姐,我几乎每年都会遇到各种国内的亲戚/朋友/老师来咨询,问我来新加坡的奖学金项目好不好,要不要让他们孩子过来,每次这个时候我都要重新思考一遍我的人生,我还真的就不知道要怎么回答了,当然有好有不好,见仁见智,每个人都不一样,就算是同一个人有得到就有失去啊。。。。尼玛真是心累啊。。一个连我自己都搞不懂的问题我要怎么建议别人呢。。。。我只能装作听不懂的样子,一杯橙汁塘塞过去就权当完成任务了。

先说不好的吧:1、刚来头两年的心理落差

初中毕业能被招过来的孩子,在国内都是重点学校里的优等生,但是来了新加坡之后,政府会把大部分的人分到可能并不太好的学校。1)刚来的时候,我会觉得老师不认真备课,没有一个系统的教课安排,经常讲两个笑话就过去了,浪费时间;2)同学们比我们小一两岁(SM1过来要重读初三),而且由于没有题海战术的磨练,在那个时期,他们会显得又蠢又幼稚,频率不同无法做朋友,不像在国内,大家成长背景都一样,随便两个人凑上都能玩儿得好;3)学的内容要不太简单(数理化),要不太死板(文科不熏陶文化素养光靠死记硬背),总的来说就是没意思,所以特别没有学习激情;4)必须参加课外活动是为了攒够积分上高中,要么就是强度很大的为了比赛而做的训练,要么就是很多连你自己都没搞懂那是为了啥的社区服务,只不过非得凑够那个小时数,感觉好不容易不用学习了搞点课余活动,还全是负能量。

前两天跟同届一起招来新加坡中学的闺蜜们聊天,大家都表示secondary school就像几个世纪前的事情,太不真实了,而国内初中反而更像前几年发生的,还是很多回忆很亲切。总的来说就是刚来的时候对这里没有归属感,过得不适应、不开心、不想再回忆。

虽然说适应期这种东西总得过去,但毕竟国内高中生活显然丰富多彩很多,人生仅此一次,你错过了就没了啊亲!!!什么篮球场上的帅哥啊,校运会上的风云人物啊,艺术节上能歌善舞的女神学姐啊,新加坡都没有的啊!!我们都只能空虚地看韩剧看韩流明星舔屏幕来弥补有木有!!所以有时候真的会觉得,虚度了两年光阴,木有了童年!!!

2、学习压力

在新加坡SM1圈子有句很流行的话,“躲过了国内高考,没想到还有更恐怖的A Level(剑桥版高考)”

其实我已经记不太清楚为什么当年a lvl压力这么大了,可能因为之后大学又遇到过更多压力更大的事情,但在当下确实是特别恐怖。我估计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每一门科目分成好几个paper,考试持续了足足一整个月长吧(所以每次学校模拟考也是整一个月)。我算是比较好的,我只是在考完某个paper结束之后回宿舍大哭了六个小时而已,我有同学被折磨得好几个月每天晚上睡不着的、割腕的、得抑郁症的,真人真事。。。

加之,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自己scholar的身份,本地人都要交学费,你一个外国人在这边拿着人家政府奖学金还敢不好好学习么。当时JC(新加坡高中)大纲内容太多了,加上中国人英语本身就没有本地同学好,我好几次都觉得智商跟不上了很想放弃,真的全凭“不能丢中国人面子”的信念在硬撑着啊。我就曾经听本地同学说过,你们都是拿我们爸妈纳税的钱来读书,矮油那感觉真的不好受啊。当然了,我也认识不少朋友由于成绩没达标,JC半路奖学金就被取消了,你顶不住压力、跟不上抢进度,钱就没了,这个社会还是很残酷的。

上大学之后,我的成绩很差,绝对是因为摘掉了四年来“奖学金生”这顶沉重的帽子,我终于可以回头是岸好好做人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安泰

98年国内初中毕业的SM1。

如果再来一次,当然还是选来新加坡。

来到新加坡后,人生的路宽广了很多,选择多了很多。

初中的时候我就想,如果出国了随时可以选择回国,但如果呆在国内,那么想出国的话,就不是随时都可以出国了。

sm1这个项目我个人觉得不够好,主要的问题是因为学制的不同,浪费了两年(开学时间不同浪费大半年,重读一年初三又浪费一年。)完全可以直接上中四,或者是加长英文补习然后上jc的。

中三甚至中四除英文外的课程都太简单,搞得很多人,比方说我去到新加坡后都玩去了,基本不读书,搞得最后学业荒废掉(只能上留在新加坡自费上国大南大)了。

如果加大下压力,可能会多些人努力读书吧~

但作为sm1的同学,如果真的非常努力读书,那大学必然是去英美牛校,而不会留在新加坡的,说不定新加坡政府会不爽。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