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金融业而言,香港比新加坡更发达吗?如果是,为什么?

从 2007 年开始,伦敦政府每半年会对全球 75 个金融城市打一次分,并以此公布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简称 GFCI)。根据过去十七次的CFCI排名,纽约和伦敦每次都稳居一、二位。香港每次都略微高于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所以业界有“纽伦港”一说。最近一期2015年3月的评分前20名如下:<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7527fedd3ddbced0290926a1cded1e6_hd.jp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5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中国大陆金融城的排名是:上海(16名,2007年第24),深圳(22名),北京(29名)。话说亚洲的金融中心在过去一百年变了好几次,在上世纪初,亚洲金融中心是上海;50 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末期是东京。但在 GFCI的评核标准下,东京只被评为「过渡期国际金融中心」。至于有人提到的时区优势,这一点上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是一样的。从资产管理规模看,香港及新加坡同是亚洲除东京外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不过东京的基金主要是本地基金,有别于香港和新加坡管理的基金大部份来自国际市场。香港比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在于股票市场。本来新加坡有机会收购澳洲证券交易所,合并后会是全球第五大上市证券交易所。但最后澳洲政府还是否决了这项合并。截止到2015年5月,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大概只有香港的1/4,光香港市场内中资股加起来就是新加坡总市值的一倍。虽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台湾、东南亚、澳洲及新西兰的公司的公司来上市。但和中国经济崛起的体量比实在是太小了,光香港主板的中移动和建设银行这两家加起来,就能顶整个新加坡市场股票市值的一半。中国容许国企及民企到香港上市可以说根本性地提升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地位。新加坡比香港有优势的地方在两块,一是金融衍生品,二是伊斯兰金融。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新加坡市场的买卖活跃,产品比香港丰富的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前些年在香港认识的青年金融人士,数学好的这两年大多去了新加坡,偏文科的都留在香港或者去了京沪。国内了解伊斯兰金融的不多,所谓伊斯兰金融是因为古兰经禁止利息收取,所以穆斯林投资者需要通过非利息的方式收取投资回报。香港政府曾经在 2007 年提出在香港发展伊斯兰债券市场,但n年过去了毫无动向。而新加坡因为靠近马来西亚,这方面的优势是香港比不上的。拜海湾国家之富有,整个伊斯兰金融市场非常之大,接近2万亿美元,10多万亿人民币。这块大饼香港是抢不过新加坡的。在金融政策方面,香港采用的是传统的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而新加坡则多采用政府主导,各有利弊。个人所得税从税率上看差不多,但根据我和新加坡朋友的交流,同等收入的实际缴税额新加坡略低于香港。目前看来香港的最大劣势在于各类租金比新加坡贵得多。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对远郊的土地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发计划,大量的商业、居住楼宇堆积在维港两岸,日积月累,室内空间之小、价格之高,已到了畸形的地步。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在回归十年以后,自己完全能够决定用地政策,却被有房阶级和地产商绑架政策空间,完全没有将香港放到正确的轨道上的意思,已经导致民粹崛起,政治生态恶化,总体来说香港的生活质素在剧烈下降中。本来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国际金融机构把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迁走。但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力实在太大,外资机构根本舍不得撤走。所以,就算香港的生活质素及居住环境如此剧烈下降,全球的专业人士目前也能容忍下去。这些都是中国给香港带来的隐性红利,可惜香港的本地人士极少领情。但新加坡也是有不确定性的。未来10年内最大的不确定,在于李显龙的健康状况。目前媒体已经公开的信息,光癌症他已经得了两种。如果未来由于健康问题离开权力中心,人民行动党能否在未来的东亚政治中保持一党专政,能保持多久,没人能预测。香港和新加坡一个号称“李家城”,一个号称“李家坡”,现在前者脚底频频抹油,后者还能独裁多少年,其实都是未知数。如果陷入民粹夺权的狂潮,今天香港和台湾发生的一切一样可以在新加坡上演一遍。另一个和新加坡有关的不确定因素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争端,有很小的可能会演变成地区冲突。这将对新加坡的地缘周边稳定和航运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反映在金融市场。但这未必是坏事,作为区域内最稳定的国家,任何东南亚的动荡只会导致避险资金一股脑地涌入新加坡。回到香港,从长远来看,香港的最大对手根本不是新加坡,而是上海。而且香港和上海的竞争不仅在金融领域,而是全方位开撕的。虽然目前国际舆论没有几个人相信上海能在 2020 年打造成一个全面的国际金融中心,但香港的精英阶层已然恐慌了。一个小例子就是,香港以前股票开市是10点,看着上海市场的定价能力日益提升,香港赶紧把开市时间提早到9点半和上海一样,差半个小时对于两地的交易价格可能就是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天壤之别,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6 个回答

史丹

从 2007 年开始,伦敦政府每半年会对全球 75 个金融城市打一次分,并以此公布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简称 GFCI)。

根据过去十七次的CFCI排名,纽约和伦敦每次都稳居一、二位。香港每次都略微高于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所以业界有“纽伦港”一说。

中国大陆金融城的排名是:上海(16名,2007年第24),深圳(22名),北京(29名)。

话说亚洲的金融中心在过去一百年变了好几次,在上世纪初,亚洲金融中心是上海;50 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末期是东京。但在 GFCI的评核标准下,东京只被评为「过渡期国际金融中心」。至于有人提到的时区优势,这一点上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是一样的。

从资产管理规模看,香港及新加坡同是亚洲除东京外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不过东京的基金主要是本地基金,有别于香港和新加坡管理的基金大部份来自国际市场。

香港比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在于股票市场。本来新加坡有机会收购澳洲证券交易所,合并后会是全球第五大上市证券交易所。但最后澳洲政府还是否决了这项合并。截止到2015年5月,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大概只有香港的1/4,光香港市场内中资股加起来就是新加坡总市值的一倍。

虽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台湾、东南亚、澳洲及新西兰的公司的公司来上市。但和中国经济崛起的体量比实在是太小了,光香港主板的中移动和建设银行这两家加起来,就能顶整个新加坡市场股票市值的一半。中国容许国企及民企到香港上市可以说根本性地提升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地位。

新加坡比香港有优势的地方在两块,一是金融衍生品,二是伊斯兰金融。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新加坡市场的买卖活跃,产品比香港丰富的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前些年在香港认识的青年金融人士,数学好的这两年大多去了新加坡,偏文科的都留在香港或者去了京沪。

国内了解伊斯兰金融的不多,所谓伊斯兰金融是因为古兰经禁止利息收取,所以穆斯林投资者需要通过非利息的方式收取投资回报。香港政府曾经在 2007 年提出在香港发展伊斯兰债券市场,但n年过去了毫无动向。而新加坡因为靠近马来西亚,这方面的优势是香港比不上的。拜海湾国家之富有,整个伊斯兰金融市场非常之大,接近2万亿美元,10多万亿人民币。这块大饼香港是抢不过新加坡的。

在金融政策方面,香港采用的是传统的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而新加坡则多采用政府主导,各有利弊。个人所得税从税率上看差不多,但根据我和新加坡朋友的交流,同等收入的实际缴税额新加坡略低于香港。

目前看来香港的最大劣势在于各类租金比新加坡贵得多。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对远郊的土地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发计划,大量的商业、居住楼宇堆积在维港两岸,日积月累,室内空间之小、价格之高,已到了畸形的地步。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在回归十年以后,自己完全能够决定用地政策,却被有房阶级和地产商绑架政策空间,完全没有将香港放到正确的轨道上的意思,已经导致民粹崛起,政治生态恶化,总体来说香港的生活质素在剧烈下降中。

本来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国际金融机构把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迁走。但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力实在太大,外资机构根本舍不得撤走。所以,就算香港的生活质素及居住环境如此剧烈下降,全球的专业人士目前也能容忍下去。这些都是中国给香港带来的隐性红利,可惜香港的本地人士极少领情。

但新加坡也是有不确定性的。未来10年内最大的不确定,在于李显龙的健康状况。目前媒体已经公开的信息,光癌症他已经得了两种。如果未来由于健康问题离开权力中心,人民行动党能否在未来的东亚政治中保持一党专政,能保持多久,没人能预测。香港和新加坡一个号称“李家城”,一个号称“李家坡”,现在前者脚底频频抹油,后者还能独裁多少年,其实都是未知数。如果陷入民粹夺权的狂潮,今天香港和台湾发生的一切一样可以在新加坡上演一遍。

另一个和新加坡有关的不确定因素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争端,有很小的可能会演变成地区冲突。这将对新加坡的地缘周边稳定和航运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反映在金融市场。但这未必是坏事,作为区域内最稳定的国家,任何东南亚的动荡只会导致避险资金一股脑地涌入新加坡。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闻保军

新加坡差远了, 高票答案给的统计结果不能反应真实情况. 这类统计基本把一些技术含量低但是规模很大的金融服务也计算在内, 例如主权基金, 财富管理, 大宗商品交易等. 这类业务的规模基本不能反应该城市金融业的竞争力, 只是由于税收和地缘政治等原因而繁荣, 单位交易额对金融智力的需求并不高. 一个很简单的比较方式就是各投行front office的规模. 新加坡现在可能连香港的1/3都不到吧...而且还继续在裁. 金融一定是依附于实体经济而存在的, 新加坡主要服务的东南亚市场和香港所服务的大陆市场差了几个量级, 新加坡的金融服务能力比香港低几个量级应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惠琦娅

Oct. 5 (Bloomberg) -- Andy Xie's resignation as Morgan Stanley's chief economist in Asia last week followed an e-mail in which he characterized Singapore as an economic failure dependent on illicit money from Indonesia and China.

Xie, who worked at Morgan Stanley for nine years, sent the e-mail to his colleagues after attending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and World Bank annual meetings last month in the Southeast Asian island state. The 46-year-old Shanghai-born economist questioned why Singapore was chosen to host the conference, and said delegates ``were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to praise Singapore as the success story of globalization.''

``Actually, Singapore's success came mostly from being the money laundering center for corrupt Indonesian businessmen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Xie, who was based in Hong Kong before leaving Morgan Stanley on Sept. 29, wrote in the e-mail. ``Indonesia has no money. So Singapore isn't doing well.''

Singapore's $118 billion economy is recovering from three recessions since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and is expecting growth of as much as 7.5 percent this year. The city-state is grappling with growing competition from China and India, two of the world's most populous nations, where labor costs are less than a quarter of those in Singapore.

Mountain Summit

Officials from the public-relations departments of the 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and the government's information servic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the contents of the e-mail. They also declined to be identified.

Xie declined to comment on his departure when contacted on his mobile phone on Oct. 2 and said he hasn't decided what he will do next.

``I'm not at liberty to comment on anything,'' said Xie, who holds a doctorate in economics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civil engineering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I'm in Guangzhou and I'm taking a break on top of a mountain. It's quite nice here.''

Xie, who said in September that the U.S. economy may fall into a recession in 2008, worked at the corporate-finance division at Macquarie Bank in Singapore before joining Morgan Stanley in 1997. He earlier spent five years as an economist with the World Bank, overseeing the bank's programs in Indonesia and other countrie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ccording to the New York-based firm's Web site.

`Corruption Money'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 which is ending a four-decade ban on casinos, plans to triple tourism revenue to $19 billion and double visitors to 17 million by 2015.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said in September that Singapore's economy may sustain annual growth of 3 percent to 5 percent for the next 10 years to 15 years as the country expands industries rang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tourism.

``To sustain its economy, Singapore is building casinos to attract corruption money from China,'' said Xie, who ranked No. 2 among regional economists in a 2003 Asiamoney magazine survey.

Morgan Stanley confirmed the contents of the e-mail and said the New York-based firm doesn't elaborate on the reasons behind employee departures.

``This is an internal e-mail based on personal suppositions and aimed at stimulating internal debate amongst a small group of intended recipients,'' said Cheung Po-ling, a Hong Kong-based spokeswoman for the world's largest securities firm by market value, in a written statement. ``The e-mail expresses the views of one individual and does not in any way represent the views of the firm.

``Morgan Stanley has been a very strong supporter of Singapore and has a great deal of respect for Singapore's achievements,'' Cheung said.

Morgan Stanley Deals

In the U.S., Wall Street analysts have lost their jobs for recommending shares of companies that they privately disparaged. Citigroup Inc., Merrill Lynch & Co. and eight rival securities firms agreed in 2003 to pay $1.4 billion to settle charges that analysts published misleading stock research in a bid to win investment-banking business.

Morgan Stanley ranks sixth among merger advisers in Singapore this year, handling $1.5 billion of deals, according to data compiled by Bloomberg. It advised Temasek Holdings Pte., the Singapore government's investment company, in the purchase of a 9.9 percent stake in Mumbai-based Tata Teleservices Ltd. Morgan Stanley, the No. 3 arranger of stock sales in Asia outside Japan, hasn't underwritten a Singapore deal this year, Bloomberg data show.

`Strange Choice'

``I tried to find out why Singapore was chosen to host the conference,'' Xie wrote in the e-mail. ``Nobody knew. Some said that probably no one else wanted it. Some guessed that Singapore did a good selling job. I thought it was a strange choice because Singapore was so far from any action or the hot topic of China and India. Mumbai or Shanghai would be a lot more appropriate.''

At a dinner party hosted by Singapore Prime Minister Lee Hsien Loong, ``people fawned him like a prince,'' Xie wrote. ``These Western people didn't know what they were talking about,'' he wrote, describing the praise for Singapore as ``nauseating pleasantries.''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尹鸣贤

新加坡的金融业确实很发达,但是感觉跟香港不是完全类似。我也不是很专业,就是说说我知道的一些。1.两个地方的存款都是接近零利率、而且没有养老金,所以当地居民都必须理财。本土的理财需求就很有可为。2.就股市而言,量级就不一样,香港港股有很多内地公司上市挂牌。而且所占市值不小。新加坡股市也有一些内地公司,但绝大多数都是新加坡本地公司。不过现在新加坡金融服务业也在积极开拓中国内地市场,一个在UBS的同学还用qq跟中国土豪联系理财和投资事宜。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逄玛

获取更多资讯,请微信搜索“觅罗宝”,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一带一路”继承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辐射范围涵盖东盟、南亚、西亚、中亚、北非和欧洲,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许多国内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乘风出海”,而“出海”过程中“桥头堡”的位置就凸显重要。香港和新加坡同作为两大国际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领域,尤其在亚洲金融的地位重要性不言而喻,常常作为国内企业“走出去”考虑的地点。

香港和新加坡存在不少共同点,比如两者都是以华人社会为基础,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都是亚洲的国际金融中心,重要的贸易和航运中心,都遵循英美法体系等等。因而一直以来,香港和新加坡政府的领导人都视对方为竞争对手。尤其在近几年海外并购浪潮掀起的态势下,港新之间的火药味愈加浓了几分。为了帮助中国企业更好地进行评估判断,本文将对港新之间做一个全面的分析。

上表很直观地可以看出港新之间的不同,就金融业而言,香港作为中国的领土,有先天的优势,单就港交所和新交所的规模上来说,港新都不在一个量级上。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香港也被视为人民币离岸中心中的中心,重要地位可见一斑。但是单从数量上比较并不全面,在跨境投资并购中,还有许多需要我们注意到的点。

1、港新地位差异 - 城市级与国家级

自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与新加坡之间的比拼从以前的地区与国家变成了城市与国家。从大局上看,一个城市的资源是要给国家机器服务的,不论港人治港也好澳人治澳也罢,背靠着祖国母亲,不想站在战略的高度看问题也是不可能的。从这一点上说,新加坡的整体情况要方便的多,机构精致、层级扁平,方圆716平方公里的地方,交流的范围可以说是达到通讯基本靠吼的程度,整体效率如此之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可以说,周围都是自己国家领土的香港和周围都是其他国家领土的新加坡,前一个承担的是责任,负责担任国家的运输枢纽的角色;而后一个则是机遇,所有的流量经过这里都是宝贵的财富。其发展思路已然这样,发展结果也可想而知。

2、港新经济政策差异 - 放任派与管制派

香港政府一向倾向于奉行不干预的自由主义政策,政府无为而治;而新加坡则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就像保姆,人民的生活从方方面面得到了考虑。这两种差异虽然导致了香港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体,但是在08年金融危机之后,人们也终于意识到自由也需一个度,不能闭着眼睛放任不管。新加坡虽然“专制”,但相对较稳定。

当然,这种差异的形成在我看来有一个原因是与周边环境的稳定性有关。香港可以依靠祖国母亲自由成长,大不了最坏的情况就是沦为国内的二线城市;但是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周边国家的不稳定性,以及现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争端,都使新加坡时时抱有“危机感”。

3、港新投资环境差异 - 新略胜一筹

投资环境是国内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部分。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中,国内企业应该比较各地区的优势劣势,综合评估,以减少投资阻力。下表来源于一些世界权威机构的评估报告,我们以投资者的角度,在评估投资环境中选取了比较核心的影响因素,如经济表现、竞争力及营商环境、政策环境、人才资源等,港新不相上下,各有千秋。但是在商业法律法规和政府效能方面,新加坡略胜一筹。

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海外投资国家风险评级”中,包含了35个“一带一路”国家,低风险级别(AAA-AA)仅有新加坡一个。选择海外投资地点本来就不是拍脑袋决定的,国内投资者在乘东风、顺大势的同时,应充分考虑到潜在的风险因素。

4、政府扶植力度 - 新用尽“洪荒之力”

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以“低税”政策来吸引外资,这并不难理解。香港以低税增强资本市场活力,相比较,新加坡虽地处东南亚战略性要位,但回顾历史,东南亚似乎一直都没强过,其自身硬件的局限导致了新政府不得不做出更多的努力,来吸引更远地方的资本。

除了税收优惠外,在政府支持力度上,与香港政府相比,新加坡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使出“洪荒之力”,把距离直飞低于7小时的地区作为重点引资区域,并出台一系列的亲商政策,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公开透明法律体系等等。让我们用下面这张列表直观地感受下新加坡政府的引进力度。

这一系列的招商引资计划,不但给新加坡注入新鲜的血液,也因此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精英人士,形成一个投资的良性循环,“全球最易经商的地方”名副其实。

结语

顺人民币国际化之趋势,乘“一带一路”之东风,走出国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抓住大机遇的同时,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策略,简单的第一步也许就是搭建一个海外平台,把它作为“一带一路”策略的桥头堡。

获取更多资讯,请微信搜索“觅罗宝”,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http://weixin.qq.com/r/3z_YgLbEWesmrfLj92rN (二维码自动识别)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林春菊

有一个指数叫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2014年11月的报告显示:2014年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并列)、巴黎、法兰克福、北京、芝加哥。报告链接:新华-道琼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14中文版)详细阐述了指标体系和各金融中心发展现状分析比较,具体可见报告,答案都在里面啦

希望知友们补充其他权威指数~

-----直观感受分割线-----

作为一个身在香港的N流分析员,我只想说,以后要是有机会我就去深圳上海好了,潜力股大大的。

相信大家也感觉到,随着深圳上海的发展,香港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愈发尴尬,感触最深的是在股市上,真是爹不疼娘不爱,哪边有难跟着摔……

虽然股市上还是外资主导,但随着各种通,中资开始进来以后,生了个混血儿,股市风格逐渐往两不像靠拢……心里默默的说一句。。wtf。。。

再说客观环境上,吸引力真的不高……物价贵,居住环境狭小,也没什么可玩的……综合一看,薪酬绝对数上的一点点优势根本就是。。然并卵。。

对于不是香港人,没有必要死耗在这的人来说,相信很大一部分和我的想法差不多。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