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此次新加坡总理逝世的新闻误报事件?

[图片] 手机里同时下载了网易,凤凰,头条,搜狐等APP,下载这么多,初衷是想看到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可是,每次有新的新闻事件发生,各个手机新闻APP门户几乎是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宋霞萱

3月18日22点左右的李光耀病逝乌龙报道,可能算是中国新闻史的一次大乌龙。只是因为一则国外推特用户上传的“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通告截图”,宣告李光耀老人家的病逝。中国的许多主流媒体迅速做出了反应,大面积传播,有的网站甚至赶出了专题,曰:“一个时代的终结”。

甚至有媒体,直接报道人家父子一起去世。惨不忍睹。李显龙明明是李光耀之子….

接下来,特别的反转和让人哭笑不得!

这则病逝的消息被证明是误报。新加坡政府辟谣,假消息竟然来自一个假冒网页。随后被打脸的这些媒体们又一次反应迅速,纷纷作出了道歉。还没到三十分钟,历史性的反转,也让被压着许久的纸媒终于抓住一次可以嘲笑网媒的机会了。“让你丫抢时效。”

不是只有央视和国内网媒中招,CNN这样的新闻领导者亦同样中招(貌似CNN之前还给贝利报丧了~)

这则大新闻叫“李光耀没有死”

“难道真的就这么着急,容不得二十分钟去证实下一国领导人之死?新闻竞争之激烈,网媒之匆忙可见一斑,但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在过去,二十五分钟时 间,连假新闻的展开与传播都不够,但现在,从假新闻出炉,到广泛传播,到辟谣,到辟谣形成大新闻,整个过程,不过二十五分钟,全套完成。

微博被刷屏,朋友圈被刷屏,这边已经辟谣“李光耀没死”,那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纪念李光耀”的文章还在陆续发出,人人都是新闻捕手,人人都是新闻推手。”

其实作为公众人物,在病危时提前准备好相关内容是媒体人应该会第一时间做的。很多新闻、专题其实早就做好了,就等结果的一刻。所以对于很多人骂媒体记者“盼着死”这是不对的。但为什么不能在发布的时候进行真实性的考察?想起了《新闻编辑室》第一季中里的那段精彩的场对话,“他是人,只有医生能宣布他死亡,新闻不能。”

很有趣的是,我在搜索相关微博评论的时候,看到了彭浩翔(对,就是那个拍志明春娇、撒娇女人的香港导演)转发了媒体辟谣李光耀相关微博的消息,很感叹。

于是我又搜了下,发现这位导演的感叹是有原因的,详细见以下贴出的知乎的相关提问回答,不多做复述。

彭浩翔真的说过这样的话吗? - 彭浩翔

看到这,很是感叹是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愿意去查证,就会去转发相关信息呢?一篇发表在《新闻晨报》(作者:知风)的观点,也许大概可能可以说明:

微信是一款主打熟人社交的产品,在微信中对于无论是好友还是公众账号的关注,都基于信任心理,因此谣言更容易被相信,也更具隐蔽性和蛊惑性。“随手刷微 信”成了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习惯,朋友圈便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盯上。因此,对微信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护公共利益的必要手段。   为何微信朋友圈散播谣言等有害信息的行为会愈演愈烈,几乎成了谣言的孳生地?从硬件而言,这是一种迅捷而低成本的交流和传播方式;从市场需求上说,这可

以通过虚拟的网络社会,满足各种现实社会的利益需求。微信传播,不但比现实社会的信息交流速度快、影响力大,而且可以规避现实社会各种法律法规的监督和制 约。  客观地说,微信朋友圈的不堪现状发展到“不能忍”的地步,除了别有用心的人趁机作乱外,与微信平台上公众的普遍意识密不可分。有人认为, “朋友圈不产生谣言,只是谣言利用了朋友圈”,那么,谣言为何要利用朋友圈?有业内人士认为,看上去“权威、能唤起共鸣”的帖子总能在在耸人听闻的表述方式下,利用了公众的心理敏感点。然而,对于这种“小道消息”,一般的公众缺乏核实消息真实性的能力,但又觉得事关切身利益,当然就觉得

有与朋友分享的必要,无意中成了某些谣言的推手。还有一种原因,就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春雷说的,“社会焦虑和情感需求是产生网络谣言的社会

原因”,他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公众产生一种社会焦虑感;而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人需要进行情感宣泄。这两方面的因

素加上社会热点话题的触动,就容易产生网络谣言。而看到这些信息的人,也会因同样的原因,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发,导致谣言扩散。

在耸人听闻的表述方式下,利用了公众的心理敏感点。然而,对于这种“小道消息”,一般的公众缺乏核实消息真实性的能力,但又觉得事关切身利益,当然就觉得 有与朋友分享的必要,无意中成了某些谣言的推手。还有一种原因,就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樊春雷说的,“社会焦虑和情感需求是产生网络谣言的社会 原因”,他认为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问题逐渐凸显,导致公众产生一种社会焦虑感;而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人需要进行情感宣泄。这两方面的因

素加上社会热点话题的触动,就容易产生网络谣言。而看到这些信息的人,也会因同样的原因,对这些信息进行转发,导致谣言扩散。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令狐眉

这件事发生的时候,长者的教导在耳边回响。

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的就是这个。十多年前香港记者跑得比谁都快,现在香港记者依旧跑得比谁都快。一国两制,连大陆也捎上了。

俗话说,跑得快,跌得惨。这次出洋相,就是跑得太快。

2014年国庆盛典

其实自从二月底李光耀先生入院开始,我们都清楚他这次进去可能出不来了。对比他2010年的照片和2014年国庆典礼上的照片,他的样貌已经走形了。人也消瘦了很多,像是被风吹就能吹倒。毕竟他今年已经91岁了。用我家乡的话说,就是人老了,熟了。

熟透了的果子是要掉的,这是自然规律。自从二月底起,总理公署每个礼拜都会更新李光耀先生的情况。大多是“没有变化”,有时候“稍微好转”。他入院的原因是肺炎,已经上了呼吸机。当前两天总理公署说他的病情突然恶化,并且次日又说“critically ill”的时候,大家都很清楚李光耀先生这次可能挺不过去了。

所以从媒体的角度,从中政府的角度,提前做准备也是很正常的。

按照病情的发展,大家都怀疑李光耀先生能不能挺过3月18日。于是媒体都到了。

李光耀的长孙也到了。(我这里就不放照片了)

这种情况下,在外面的媒体难免会觉得留给李光耀的时间不多了。这就是为什么,当假的截图出现的时候,没有人怀疑,也没有人查证。觉得一切都符合逻辑,一切都顺理成章。

我看到截图的时候,也是在朋友圈发了“RIP LKY”,因为我觉得这很符合逻辑。大家都知道和李光耀告别只是时间问题。可是奇怪的是,没有任何官方渠道的消息。这让我第一时间觉得这可能是假消息。把原来朋友圈的状态删了。这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对于普通人,可能这样还算可以接受。但是对于媒体,这样的行为就完全不能接受。因为他们时刻在影响着别人的判断,在改变他人的视听。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你知道你说的每一句话都会影响数以万计人的判断的时候,你就应该明白你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有重量的。

原来车马很慢,皇帝驾崩了可能一年半载还没让全国人知道。而现在一个人去世的消息是以光速传播的。过去查证的时间充裕,万一出错了,追上驿站的快马,射落送信的鸽子。现在出错了,就再无回旋的余地。一旦发布,希望没有人看到那真是痴心妄想。当你说的话是立刻生效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想一想,这句话该不该说?

当你想说一句话的时候,等三秒再说。那三秒足够让你想清楚这句话该不该说。

可是你说,新闻追求的是时效性。过了三秒,别人的新闻就传出去了。那我问你,新闻的真实性呢?不顾真实性只顾时效性,那是投机。和百度贴吧上天天预报地震的没有区别。每天说个地方说个时间,总有中了火了的。

如果是抱着这样的想法,肇事编辑那和贴吧上的混混无异。

新闻来源仅凭截图,不亲自去新加坡总理公署的网站上查证,没有通过新加坡媒体证实的情况下就公布李光耀先生去世的消息,这是对他的不尊敬,这是对生命的漠视。在他们眼里李光耀可能只是一个话题。一个流量产生器。在互联网时代,流量就是金钱。早一秒发,多抢一部分流量,多流入一袋金钱。

当一切和利益挂钩的时候,你会发现,最基本的准则都被破坏了。一切求快速,求高效,求利益。新闻的本质已经腐化了。同样地,前短时间各大公司的抄袭门,食品的质量问题,雾霾……这些都是急功近利的结果。我们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丧失了初心。

我觉得我们所有人的幸运,是活在一个资本流动如此活跃,信息传播如此高效的时代,然而我们的不幸,也在于再这样的时代里,急功近利成为了新的常态。

以上,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