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哥之美 - 看完好想再去一次吴哥 推荐
这本书是蒋勋老师近14(还是17)次去吴哥的心得。 在吴哥时候,写个怀民的信件整理后的内容。
个人算是蒋勋老师的粉丝,不管是他的“细说红楼”还是“美的沉思“还是”孤独六讲“,都是我的最爱。
吴哥之美这本书也处处呈现出老师慈悲之心,对美的感悟之心。
摘录如下
观诸法空,无所障碍。吴哥,正是说法者。
法,是宇宙万有,一个念头,一座废城亦复如是。
蒋老师是生生世世之慧儿得如此观看之眼吧。
知道在废墟之中,有过生,有过死,有过繁华,有过人去城空。
可是空中,并非什么都没留下,也非什么都没有。
柔软是智慧,能柔软就有包容,能柔软就有慈悲。
巴扬寺四九座尖塔上一百多面静穆的微笑,一一从我心中升起,仿佛初日中水面升起的莲花,静静绽放,没有一句言语,却如此强而有力,说服我在修行的高度上继续攀升。
哥特式大教堂的信仰高处,只能仰望,不能攀爬。
吴哥寺庙的崇高,确实在人们以自己的身体攀爬时才显现出来的。
在通向心灵修行的阶梯上,匍匐而上,因为愈来愈陡直的攀升,知道自己必须多么精进谨慎。没有攀爬过吴哥寺庙的高梯,不会领悟吴哥建筑里信仰的力量。
使我在阶梯上不断攀升的力量,不再是抵抗自己内在恐惧慌乱的精进专一,而似乎更是在寺庙高处那无所不在的巨大人像静穆的沉思与微笑的表情。
高棉的微笑
在战乱的年代,在饥饿的年代,在血流成河,人比野兽还残酷地彼此屠杀的年代,他一直如此静穆地微笑着。
他微笑,是因为看见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吗?
或者,他微笑,是因为他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想领悟?
美,也许总是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可解的,属于理性,逻辑,科学;不可解的,归属于神秘,宗教。
而美,往往在两者之间,“非有想”,“非无想”。
《金刚经》的经文最不易解,但巴扬寺的微笑像一部《金刚经》
哭过,恨过,愤怒过,痛苦过,嫉妒过,报复过,绝望过,哀伤过。。。一张面容上,可以有过多少种不同的表情,如果《罗摩衍那》里诸神的表情。当一切的表情一一成为过去,最后,仿佛从污泥的池沼中升起一朵莲花,那微笑成为城市高处唯一的表情,包含了爱恨,超越了生死,通过漫长岁月,把笑容传递给后世。
大部分到吴哥的游客害怕当地人,一堆小孩,乞丐,残障拥过来,团团围住,伸手向你要钱要东西。 你的好心慈悲会引来更多的乞求者,像烈日下驱赶不完的苍蝇蚊虫,弄到最后,只有落荒而逃。对自己的无情残酷深深忏悔自责,对悲苦的现实又丝毫没有助益,许多观光客的“悲悯”,“教养”,“善心”都在这里受到了最大的考验。
我看他们制糖,谈谈笑笑,不慌不忙,像在巴扬寺的石壁浮雕里,天灾人祸都没有使他们惊慌忧愁。我品尝着棕糖的甘甜,觉得生活幸福美好,好像可以到寺庙叩拜,感谢神恩。
高耸的吴哥寺的塔尖,倒映在水池中,产生华丽虚幻的美,使人想到佛经说的“镜中花”,“水中月”。吴哥城许多寺庙都有水池的设计,但是很少水池能产生与实体建筑如此相映照的微妙关系。“实”与“虚”,“有”与“无”,吴哥寺体现了最深的东方哲学,使人想到两千年前老子说的“有无相生”,使人想到更早佛经开示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在哲学的层次上赋予“空”,“无”真实的存在意义。
日出之后,有人鼓掌,好像看完精彩表演;有人默默离去,若有所失。美的显现,使人欢欣鼓舞;美的显现,也使人忽然如见本心,沉默感伤,悲欣交集,无以名状。
我总觉得吴哥城像一部佛经,经文都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花开,花谢,生死起灭间诵读传唱,等待个人领悟。
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是一本冷门书,一位朋友到知名大学去借这本书,告诉我:“我竟然是第一个借这本书的人。” 事实上,1296年周达观写完这本书后,就没有很多阅读者。明清两代,会去东南亚旅游的人少之又少,吴哥城又已经灭亡。但是,一本书存在着,一本书被出版,一本书被阅读,一个曾经存在的文明就不会消失。
许多人觉得吴哥的发现是19世纪的奇迹,事实上,这奇迹的背后只是“阅读”。没有“阅读”,是没有文明奇迹可言的。 文明是一脉香火,在少数人之中流传,这少数人有时也不分种族国家。 对元代的周达观而言,虽然时空异代,法国的雷穆沙和伯希和应该更是知己。
我希望有一天“女皇宫”的讹名能被改正,观光文化也才有真实历史的基础,摆脱它的肤浅粗糙性质。
”未完成”常常成为世俗人们的遗憾,“未完成”却又常常是艺术创作上发人深省的启示,知道如何适可而止,知道无论如何努力巧夺天工,毕竟最后还有不可思议的天意。
坐在一尊残毁的古代吴哥的佛像下,佛像仍然低垂眼帘,闭目冥想沉思,嘴角微微浅笑,不知道是深情,还是无情,不知道是悲悯,还是讥讽,不知道是领悟,或是早已遗忘了人间。
什么是文明?当强大的帝国傾颓了,当王朝已成历史,宫殿城市都成废墟,有什么东西会留下来,被称为“文明”,被千百年后的人怀念眷念向往?
19世纪欧洲人在强盛的巅峰走进了吴哥废墟,他们震惊古文明的伟大,他们想占有美,他们用最贪婪粗暴的方法掠夺美,霸占美,试图把美占为己有。
但是,美从不属于任何私人。
美无法掠夺,美无法霸占,美只是愈来愈淡的夕阳余光里一片历史的废墟。帝国和我们自己,有一天都一样要成为废墟;吴哥使每一个走到废墟的现场,看到了存在的荒谬,或许惨然一笑。
斤斤计较艺术种种,其实看不到真正动人心魄的美。
美,总是走向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