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从内地去新加坡当医生吗,能介绍一下新加坡当医生的感受吗?内地人去新加坡行医会不会受到排挤?

这里说的新加坡做医生,是指在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 (SMC) 注册后,合法从事现代医学医疗工作,中医、针灸、推拿等替代医学不在讨论之列。医生又包括短期进修(clinical attachment/clinical observership)Clinical associate通常所说的长期注册执业的医师。前两种在SMC为Temporary Registration,第三种至少需Conditional Registration。区别在哪里?对中国医生来说,就是学位的区别。如果你是SMC认可的8所中国大陆大学的长年制毕业生并取得中国执业医师执照后,理论上即满足Conditional Registration的条件,从而可以进入当地主流的医疗机构执业、学习、培训、晋升。否则,则只能从事在临时注册条件下进行短期医疗工作。这8所学校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re (PUHSC)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2.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Doctor of Medicine3.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Tsinghua UniversityDoctor of Medicine4.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Doctor of Medicine5.Sun Yat-Sen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 (Guangdong), Sun Yat-Sen UniversityDoctor of Medicine6.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7.School of Medicine, Wuhan University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8.The West China College of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第一种为常见的进修学习,中国至新加坡访问的多为国内医院公派,为期半年至数年不等。理论上也可以自己向新加坡当地医院提出要求自费进修。这是以往中国医生前往新加坡最多的途径。第二种,Clinical associate实质为医疗机构的合同工,医生与雇主签订工作合同,一般为期1年,从事某一个专科或全科的临床工作。兼有打工与进修的性质。绝大多数的雇主是政府公立医院尤其是某些人手紧缺的科室,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临床能力和英语能满足当地的工作要求,并且由于是合同制,有比较严格的考察,如被解雇则立即失去注册,即失去在当地从医资格。反之如果临床能力被认可,则有望续约继续工作。以往在中国学位完全不被承认的年代,有一些前辈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公立医院。当然大多数人遭遇语言、文化、临床能力等种种困境挫折后,选择回国或去其他国家学习,也有少数顺利立足甚至不乏成功转型为第三种情况,长期培训,晋升的例子。第三种即为长期从医,由于近年来新加坡为应对人口增长开始大量规划公立医疗机构,同时意图将新加坡打造为东南亚医疗中心,而本地医学院长期奉行精英教育,毕业生培养代价高昂而数量有限,所以新加坡公立医院的管理机构MOH Holding(卫生部控股公司)开始大量从海外招募低年资医生,这也是近年来不少中国毕业生前往新加坡工作的一个背景。新加坡为英语国家,临床工作以英语进行。其医疗体制、医学教育、晋升体系有很重的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色彩。新加坡的医生职称等级分为:House Officer HO,为医学本科(MBBS)毕业后PGY1,相当于实习医生Medical Officer MO,PGY2以上,相当于住院医生。一般由MOHH直接招募的中国医生为MO。Clinical Associate在临床上等同于Medical OfficerRegistrar,相当于主治医师,该级以上为专科医生Associate Consultant/ Consultant,相当于(副)主任医师必须完成多年MO级别的临床轮转,并通过Post graduate考试后(一般为英国或英联邦及本地专科考试),才可晋升为主治医师,从事专科工作。也有不少毕业后或多年住院医后,不走专科路线,而从事全科医学或家庭医生工作。近年来新加坡开始改革原有英式制度,学习美式住院医制度,从医学毕业生、HO/MO中招募专科Resident,其流程与美式系统颇有形似,但是新加坡并不直接从中国毕业生中直接招募住院医,而是面向已在从事MO工作的中国医生。中国医生在新加坡的工作感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中国医生同时有PRC和医生两重身份。第一,新加坡近年排外情绪严重,本地人对于外劳尤其是大陆人抱有看法。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工作外,身为中国人时刻会面对有色眼光。这几乎是新加坡所有外劳共同的问题。第二,医生为本地比较高端的行业,传统上医学院学生大多出身精英家庭,中国医生与本地医生必然存在一定的阶层差距。而由于早期中国医生普遍存在语言以及临床能力知识问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久而久之便存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例的“排斥”,甚至对于中国医生的刻板印象。当然,在事实上公立医院已充斥外国医生,印度裔或马来西亚裔医生早已大量进入新加坡医疗业,因此业内尤其是管理层并不存在针对外国医生的歧视。大陆医学生,只要英语过硬、临床知识扎实、有愿意吃苦耐劳的精神,则不乏在得到很高评价,在新加坡立足并成功者。如果是8所学校之一的学生,不妨留意新加坡MOHH的校园招聘信息,并可以参考往届学生的经验。附:SMC的注册要求Register of Medical PractitionersMOHH的官方网页Physicians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2 个回答

庞珠

这里说的新加坡做医生,是指在Singapore Medical Council (SMC) 注册后,合法从事现代医学医疗工作,中医、针灸、推拿等替代医学不在讨论之列。

前两种在SMC为Temporary Registration,第三种至少需Conditional Registration。区别在哪里?对中国医生来说,就是学位的区别。

如果你是SMC认可的8所中国大陆大学的长年制毕业生并取得中国执业医师执照后,理论上即满足Conditional Registration的条件,从而可以进入当地主流的医疗机构执业、学习、培训、晋升。否则,则只能从事在临时注册条件下进行短期医疗工作。

这8所学校是: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Pek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re (PUHSC)

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

2.Shanghai Medical College, Fudan University

Doctor of Medicine

3.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PUMC), Tsinghua University

Doctor of Medicine

4.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

5.Sun Yat-Sen College of Medical Science (Guangdong), Sun Yat-Sen University

Doctor of Medicine

6.Zhe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

7.School of Medicine, Wuhan University

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

8.The West China College of Medicine, Sichuan University

Master of Medicine, Doctor of Medicine

第一种为常见的进修学习,中国至新加坡访问的多为国内医院公派,为期半年至数年不等。理论上也可以自己向新加坡当地医院提出要求自费进修。这是以往中国医生前往新加坡最多的途径。

第二种,Clinical associate实质为医疗机构的合同工,医生与雇主签订工作合同,一般为期1年,从事某一个专科或全科的临床工作。兼有打工与进修的性质。绝大多数的雇主是政府公立医院尤其是某些人手紧缺的科室,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并且临床能力和英语能满足当地的工作要求,并且由于是合同制,有比较严格的考察,如被解雇则立即失去注册,即失去在当地从医资格。反之如果临床能力被认可,则有望续约继续工作。以往在中国学位完全不被承认的年代,有一些前辈通过这些途径进入公立医院。当然大多数人遭遇语言、文化、临床能力等种种困境挫折后,选择回国或去其他国家学习,也有少数顺利立足甚至不乏成功转型为第三种情况,长期培训,晋升的例子。

第三种即为长期从医,由于近年来新加坡为应对人口增长开始大量规划公立医疗机构,同时意图将新加坡打造为东南亚医疗中心,而本地医学院长期奉行精英教育,毕业生培养代价高昂而数量有限,所以新加坡公立医院的管理机构MOH Holding(卫生部控股公司)开始大量从海外招募低年资医生,这也是近年来不少中国毕业生前往新加坡工作的一个背景。

新加坡为英语国家,临床工作以英语进行。其医疗体制、医学教育、晋升体系有很重的英国及英联邦国家色彩。

新加坡的医生职称等级分为:House Officer HO,为医学本科(MBBS)毕业后PGY1,相当于实习医生Medical Officer MO,PGY2以上,相当于住院医生。一般由MOHH直接招募的中国医生为MO。Clinical Associate在临床上等同于Medical OfficerRegistrar,相当于主治医师,该级以上为专科医生Associate Consultant/ Consultant,相当于(副)主任医师

必须完成多年MO级别的临床轮转,并通过Post graduate考试后(一般为英国或英联邦及本地专科考试),才可晋升为主治医师,从事专科工作。也有不少毕业后或多年住院医后,不走专科路线,而从事全科医学或家庭医生工作。近年来新加坡开始改革原有英式制度,学习美式住院医制度,从医学毕业生、HO/MO中招募专科Resident,其流程与美式系统颇有形似,但是新加坡并不直接从中国毕业生中直接招募住院医,而是面向已在从事MO工作的中国医生。

中国医生在新加坡的工作感受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因为中国医生同时有PRC和医生两重身份。第一,新加坡近年排外情绪严重,本地人对于外劳尤其是大陆人抱有看法。因此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工作外,身为中国人时刻会面对有色眼光。这几乎是新加坡所有外劳共同的问题。第二,医生为本地比较高端的行业,传统上医学院学生大多出身精英家庭,中国医生与本地医生必然存在一定的阶层差距。而由于早期中国医生普遍存在语言以及临床能力知识问题,不能完全胜任工作,久而久之便存在某种程度上对个例的“排斥”,甚至对于中国医生的刻板印象。

当然,在事实上公立医院已充斥外国医生,印度裔或马来西亚裔医生早已大量进入新加坡医疗业,因此业内尤其是管理层并不存在针对外国医生的歧视。大陆医学生,只要英语过硬、临床知识扎实、有愿意吃苦耐劳的精神,则不乏在得到很高评价,在新加坡立足并成功者。

如果是8所学校之一的学生,不妨留意新加坡MOHH的校园招聘信息,并可以参考往届学生的经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易武

在新加坡做护士不是医生,也很少见到内地直接来的医生,所以不知道具体的感受是怎样。只说说在这边做医生(HO、MO 不包括Consultant)的大概情况。 首先,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要相当扎实的,如果不是的话,不仅影响跟病人/病人家属的交流,最难受的应该是与同事之间和与自己的大医生汇报时候的交流。虽然这边大多数病人和医生都是华人会讲中文,但很多新加坡人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说英文。然后,如果你还会点福建话、广东话、潮州话甚至是马来话,那就是极好的了。所以如果你的语言没问题,那应该会让你在新加坡做医生的日子好过很多。 第二就是,这边的HO、MO要会打留置针、抽血(我不知道国内的医生是不是也要)尤其是你在oncall的时候。护士打不进的留置针会要你来打。你自己开的ABG、血培养会要你自己来抽。经常看到一些医生抽一个血要抽半个小时扎五六针的。所以如果你这些技能也很好的话,应该也会帮助你很多。 最后,做医生在哪里都蛮辛苦的,在新加坡也一样,尤其是小医生,更何况是在另外一个国度另外一种文化和医疗体系下。最近我们科有一个新来的MO,听他的英语口音有的像中国人,别的医生都是早上做完doctor's round之后就走了,而他大概整天都在病房里,一个一个病人反复的看详细的问病人情况,还要背别人在后面笑话他的英语口音很怪(我亲耳听到。真是有的难过,我们中国大部分人的口音就是这样的好嘛。你们新加坡人口音才怪呢,哼)每次看他一个在那里默默地看病例,想想也是很不容易吧。 当然也不全是困难,毕竟新加坡还不少美国澳大利亚。只要多付出一些努力,能放弃国内一些浮华的东西,在这里应该还是能收获很多的。至少,工资不错,不会被打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2907 浏览
  • 洪融 提出于 2017-09-22 07:42

相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