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强迫症患者,我很想把圈子里所有的事情都写出来。可惜我自己的圈子太小,又大多局限于sm1之内。所以大家忍受完我没有文笔没有重点恶意卖萌还这么长的回答之后,请务必看看其他人的回答。我的回答看起来很多,其实很片面,只是占了早回答的便宜骗了很多赞-0-~也期待有见识更多的学长学姐可以写出更全面的答案出来~
=-=-=-=-=-=-=-=-=-=-=-=-=-=-=-=-=下面是一开始的回答啦=-=-=-=-=-=-=-=-=-=-=-=-=-=-=-=-=-=-=sm1,今年正要上大学。仅代表个人经历,无普遍性和代表性。
你说的圈子,我理解为【认识的人】而不是【熟悉的人】或者【朋友】。我觉得后两者并没有讨论的价值。
坡上留学生认识的方式不外乎那么一种,同学、宿舍、社交网络、线下活动还有其他。
以我为例子吧,我在坡上四年,作为一个不爱社交也不会主动去勾搭其他sm1的人,圈子算是中等大小。
首先,我的圈子里:1.同学两年初中两年高中,【有的人直接四年都是一个学校。。。祝幸】将来还有四年大学,同个学校的sm1肯定是认识而且基本上是跟自己最近的圈子。即使不那么合得来的人,一起上了几年学经历了同样的苦逼逗比傻逼的事情,也混得比较熟了,至少是那种纪念日会叫出来大家一起吃饭玩一下的。这里面也包括学长学姐学弟学妹,同个学校上下两届的人我都是认识的。初中的圈子会比较小比较近,初院(高中)的圈子会比较大比较远。隔一届的因为没在学校一起处过,所以认的就不太全了。当然学校里也会有非sm1的。大学会遇上sm2的人,还没上大学的我没有发言权,求学长学姐介绍。
初中和初院(高中)的时候就会遇到非scholar的同学。有些是很小过来并且已经新加坡化了的,除了名字之外很难看出原来大家同是PRC。我们初院就有很多PRC,大多数sm1根本就不认识,也不知道这些人作为PRC的存在。而他们对于我们sm1也没有特殊的感情。他们看我们就跟本地人看我们一样;我们看他们也基本上跟我们看本地人一样。。。除了觉得PRC果然还是好看一点-0-~
也有一些还没有新加坡化的。在我看来他们的生活比较苦,比起我们来他们没有奖学金,没有通过sm1圈子建立的关系网,也没有学校宿舍给予的种种方便(sm1是个大群体,也是政府支持的项目,所以即使遇到本地人没有的麻烦,学校方面也会帮忙;自己求学的则少有这个福利)。这些同学,因为跟我不住在一个宿舍,所以不会很熟。但是会有其他的交集,比如班级、社团、爱好等等。当然这部分同学也有一些虽然没有localize,但是通过自己的能力混的特别好的。不过我们讨论的是留学生的圈子而不是生活状况,就不多说了。
2.宿舍四年生活的主体其实并不是学校,而是住在一起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注意我的顺序咳咳】的宿舍。因为一个宿舍往往会住不同学校的学生,所以会发现很多性格爱好家乡学校不一样的人都认识。越小的宿舍圈子里的人越近,我们初中的宿舍只有一百多人,当时只住了两个学校的人【其实还有零星个别的人请原谅我忽略了你反正你也不会上知乎】;但是大部分坡上的宿舍还是很大的,里面有四五个初中来的都很常见,所以他们会认识很多人。当然对于很多不爱交际的人,也就仅仅是认识而已。
3.老乡这个在sm1圈子里比较少见,以后会更少见。我指的是老乡却不是同个学校的人。比较常见的现象是同一个学校的男校女校,也不排除同一个地方却被招到了不同的学校,但是似乎近年来后面的情况越来越少了。至于前者,大家大多是国内就认识了的,一起来到了坡上自然会互相照应,家长间联系也比较多。并且也会因为男女间(纯洁或不纯洁)的关系,连接上两个学校不是老乡的同学之间的关系。在非sm1圈子,老乡之间除非是国内本来就关系很好,不然接触也不会太多。国内跟我同一个学校但是并不是sm1的一个男生,虽然我一直知道他的存在并且偶尔会在人人上看到,不过我并没有去勾搭。。。也包括跨sm12的圈子。大部分城市都是既有sm1又有sm2,我国内的学校比较特殊,是六年一贯制,也就是说初中我们有sm1的项目,高中sm2的项目也会有一部分从我们学校招。我最好的哥们之一就是在我们学校sm2考过来的。当然坡上有一些地域性的组织,比如福建帮、新潮留【不要吐槽我见识少知道的少】,所以也是老乡们认识的方式。
3.社交网络对于我来说这个趋近于无,因为我实在不是一个爱跟别人相处的人。。。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认识】这个层面上,社交网络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闺蜜的前男友到好哥们的现女友甚至好哥们现女友的闺蜜-0-~【这些都跟我无关。。。我没有闺蜜,然后我的好哥们也没有妹子!】大家应该能理解在外求学的留学党们心中的寂(ji)寞(ke),和几乎不存在被父母发现的风险带来的自由。包括在网上(在我看来坡党大多数人用人人的频率高过FB)的共同好友认识的之类的,或者一个留学生的qq群,一下子圈子就不知道大了多少去。
4.线下活动好的比较常见的是小伙伴们出去玩耍,然后自己带了小圈子外认识的朋友过来,玩得来的话大家就熟了。其实我这种不太爱交际的人本来不习惯跟不认识的人出去玩的,上了初院(高中)之后认识了一个爱玩耍的好哥们,比较随和,跟谁都玩得来,偶尔带着我或者跟着我去混不同的圈子。于是我觉得这样也挺好的。然后也有留学生组织操办的活动。留学生组织大家都懂的恩,但是我没参与过就不多说啦~比较少见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参加比赛之类的过程中产生的友谊。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地方,国家级比赛随随便便就搞了,有特长或者(和)活跃的同学经常会在比赛中认识其他学校的人,这种友谊真的让我很向往啊可是我不是活跃的人也没有特长。。。同好也是拉近关系的方式之一,就跟国内同城的同好一样,坡上的同好们会有自己的组织和面基活动之类的。比如【请允许我打个小广告】我加了一个坡上仙迷骨粉的群(但是基本上大家都不说话),还有一个坡上墨明棋妙后援会(但是我已经不在里面了),因为有着同样的爱好所以可能大家更聊得来呢~
5.其他这个有好多,实在没办法穷举出来,但是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不得不说,我甚至想把它放到我答案的第一句话用最大字体加粗以表达我对它无以言表的心情。宝!贝!在!狮!城!这是一个坡上sm1家长们建立的组织,主要形式包括QQ群(不止一个)、论坛、以及线下活动。里面主要是sm1的家长们,还有几个在坡上的乐于助人学长学姐或者工作人士。理论上不让学生加进去。我父母在里面潜水,很少说话。不过有的父母很积极,很乐于助人,很关心孩子们。他们在最近举办了“四大”,第四次什么什么大会之类的我不太记得。。。因为总部不在我们这边啦我父母也不会去积极参与,不过会有积极的父母参与并且带上孩子并且有孩子表演/介绍经验。家长们的想法还是很好的。恩所以自然也是孩子们认识的一种方式啦~=-=-=-=-=-=-=-=-=-=-=-=-=-=-=-=-=逗比的分割线-=-=-=-=-=-=-=-=-=-=-=-=-=-=-=-=-=-
以上是我和我周围的圈子。下面我以我自己的了解说一下其他人的。只是我自己的了解。我说我自己的圈子是中等,因为有些人圈子小到可能只认识自己届的sm1或者到了初院自己届的sm1都认不全(当然后者并不能说明圈子小,一会会说)。理由很多,但是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有的人圈子特别大。当然这个跟呆过的宿舍和学校也有关系。我四年的学校宿舍在同等级里都算是小的了,初中宿舍只有100多人,初院则是同届sm1只有二三十左右。比起V HALL或者DUNMAN宿舍,或者VJ,TJ那样一届一百多PRC的情况,自然认识的人就不一样。当然也有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关系。不同圈子间的交集比较少。比如不可避免的sm1、sm2之间互相会有stereotype,然后有奖和没奖的生活也完全不一样。但根据我有限的见识,不同的“身份”可能阻碍的只是互相认识的过程,并不能对建立友谊产生很大的影响。--------------------------------------------------中国人的分割线-----------------------------------------------------当然我们说圈子也就包括了非PRC。这一点我很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本身就不爱扩展自己的圈子,加上语言障碍,导致我这个人是一个很不爱跟非PRC交往的人,而且我跟我的很多PRC朋友也都这么说。但是这并不妨碍我有非PRC的朋友。
先说本地人。local们对留学生的态度差别很大,也受他们父母的影响。我的初中是个华校,华人建立,里面有很多华人(注意我说的是华人不是华侨)。学生大多喜欢说华语而不是英语,包括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的对话。英语老师经常会头疼的跟local们说请你们多用英语聊天以提高你们的英语水平。因此我的语言障碍并不是很明显,跟同学接触也比较多。有的学校是英校,跟我们正好相反。我很惊讶的知道原来他们的华文老师会很头疼的让他们偶尔用华文交流。这些学校的同学,尤其是初中就在英校的PRC,就会碰上比较难过的语言关。当然我这个交际废还没有关系很好的local朋友,希望大学能找到合得来的~
再说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新加坡有上百所初中,但是只有18所初院(18所提供JAE的初院,不包括德明,立化,NUSH这类),所以在初中的时候见到其他国家留学生的几率比较小,但是进了初院就大大增加。我们班比较特别,22个人只有三个local。。。这个时候很明显以国家为单位的圈子就出现了,其中包括内部特别团结的印尼圈子,有大神巨神也有逗比的越南圈子,充分利用bilingual优势(其实何止是中英两种。。。)跟各个圈子都能处的马来西亚圈子,人不多但是都是有钱人的泰国圈子(嘛其实印尼圈子里部分人才是大大大壕),哦还有人很多内部还有很多勾心斗角小圈子的PRC圈子。。。等等等等-0-~我只说我见过的,其他的比如我认识一个老挝过来的没有圈子。。。(但是他自己能力很强)其中马来西亚的同学因为语言原因最容易被中国学生勾搭,我初院有两个马来西亚室友,我们经常一起出去吃东西。
最后不得不补充一点,经常有一些跨国籍不在自己圈子混的人让我很钦佩。但是问题就是他们自己国家的学弟学妹经常不知道他们的存在。。。我的初院里有一个在印尼圈子混的PRC,在马来西亚圈子混的印尼人,在PRC圈子混(而且被我们学长带出了一口东北味)的马来西亚人,当然也包括跟local混的各国留学生啦~前三个人据我所知都有很多的本国juniors不知道他们是自己国家的(异性juniors因为不住在一起所以不知道的比例更多,which is very sad for the seniors...),在我们这个留学生人数不多的初院做到这种程度让我觉得值得一提。
先这样吧,想到了再补充。
5555为什么写了这么多还骗不到赞赞赞赞赞?!还给不给人接着写的动力了!
-=-=-=-=-=-=-=-=-=-=-=-=-=-=-=-=-=-=-=懒懒的更新的分割线=-=-=-=-=-=-=-=-=-=-=-=-=-=-=-=-=-=-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在我懒懒的不想更新的时候其他人已经说得差不多了啊。。。唔既然我是sm1,就还是不要随便去说非sm1的圈子啦~继续说我们sm1的事情。
sm1圈子特别特别小,同届人基本上2度没问题。就像我上面说的,大多数人都经历了两个学校和两个宿舍,这四个大圈子的交错,让我很难找到一个同届的sm1既不是我现在同学过去的同学、又不是我过去同学现在的同学,或者宿舍同理。【当然相对应的,NUSH,RV,Dunman High就是三个独立的小圈子,很多人只能靠宿舍来认识其他圈子的人。
然后当我们说圈子的时候,我们说的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认识这些人的时候,我们知道的是什么呢?如果我说我知道某个sm1,那我对他信息的了解应该至少会包括他的初中,初院,国内城市,以后还会包括大学去处。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宝贝在狮城】的群里有好心的家长总结出了一个PDF文件,上面是不完全的本届sm1大学去向的总结,隐去了名字。上面的信息只有城市,初院,性别,大学去向这几项。我们不要讨论对这个文件的看法啦,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隐去的名字跟没隐去一样:我连分析都不用就从上面知道了初中同学在他初院找的女朋友去了哪个大学的什么专业;打工时遇到的同届的漂亮姑娘,我虽然没有说过话也不知道名字,但是轻而易举的通过排除法和穷举就知道了她来自哪个城市。sm1圈子就是这样子,细细一想很恐怖,这是一个进来了就很难走出去的圈子,只要留在新加坡就几乎没有重新开始的可能,黑历史永远会有周围的人帮你记得,但人人都有黑历史谁又真的会在乎。可能你大学遇到的新朋友就会通过她的闺蜜知道你刚到新加坡的时候如何始乱终弃,或者一年前你还在一边听女同学八卦某男生花心而且试图脚踏两只船一边骂着渣男,一年后就跟这个渣男成了好哥们并跟他一起讨论女生间有的勾心斗角。新加坡留学圈里,恐怕只有sm1这样经历了四个足够大到覆盖几乎全部的人、又足够小到可以让圈子里的人充分熟悉、还相互交错的圈子,才能达到这种地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