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东亚银行中后台工作过,有资格回答下这个问题先说结论:外资行现在的待遇已经普遍不如国内股份制银行,在中国收到各种业务限制,没有国内银行的“主场优势”,客户群体也没国内银行多。
外资银行的特点是其总部和高级管理层大部分来自国外,所以会采用一些国外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来做中国市场。同时他们希望能够利用他们关于海外的商业知识,不管是经济还是政策方面的信息来帮助国内的客户,以获得更好的资本渠道,不论是投资、借贷还是其他的金融服务。
国有银行的话大家也比较熟悉,由于背靠政府,它们拥有最多最全面的牌照,覆盖最全面的网络,拥有最多的网点,可以提供最便捷的服务。但是其缺点是国有银行的服务质量可能并不会那么高或是整体结构比较臃肿和滞后。比如说最近国内电子商务的兴起,国有银行在这方面的跟进速度相较于一些民营银行或股份制银行就有一些差距。当然外资银行相对于国内银行会有一些优势。首先,一个比较显著的优势就是外资银行拥有许多海外的资本和资源。举个例子,国内政府会为外资银行提供一些外债的额度,也就是说外资银行可以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额的资本到国内,而这些资本比如说美金,通常在海外市场上会比国内要便宜很多。如果外资银行从国外引进美金在国内市场上操作,相比操作国内相对昂贵的美金的国内银行来说,具有巨大的优势。此外外资银行还可以贷款给一些对它来说比较重要的客户或者拆借到国内的银行金市场上,这都可以成为外资银行盈利的来源。
其次是外资银行在国外的运作历史更久一些,比如花旗银行和汇丰银行都已有超过150年的运作历史,因此它们对于整个商业银行的市场规则以及在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商业策略都有比较成熟的经验。
汇丰银行目前来说应该可以算是国内最大的外资银行。但实际上整个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还是非常小的。据我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所有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超过3%,也就是说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还是被国有银行以及其他的国内银行所占有。
外资银行对客户的选择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论是零售业务还是对公业务,我们都会倾向选择那些资质明显比较好的客户。比如零售业务,外资银行就主打增值服务,比如说客户可以在全球都拥有同一家银行的帐号,这样客户在海内外安排他的资金就可以享受非常便捷而实惠的服务。对于对公业务,我们对企业资质有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我们会更喜欢一些已经上市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管理透明度会高很多,而且受到市场的各种监管。而非上市企业的话,我们会比较喜欢规模比较大,在本地市场比较有名,有较好口碑的企业,包括需要有比较透明的财务报表。另外我们还会通过当地一些规模大口碑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财务的审计以及我们对它的上下游客户的一定了解或者我们甚至已经是它们上下游客户的合作银行,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对非上市银行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另一个方面,对公业务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风险控制。外资银行都有比较成熟的风险定价系统。简单来说,我们有一个IT系统,可以把一个公司的重要数据和信息输入这个系统,然后把给客户的金融服务做一个基本定价,通过这个系统算出在这个客户的风险级别上大概的回报率是什么水平,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获得汇报率的数据进一步调整给客户的价格,从而保护银行的利益。从这一点上说,外资银行在风险定价方面已经比较成熟,因为它有一个比较完善,公开透明的体制,这个信息也包括客户经理对这个公司客户本身的了解、认知以及他自己的判断,但是风险定价系统相对来说是比较客观和成熟的。
外资银行的风险控制首先是通过风险定价系统做个基本的判断,之后会把每个企业的信贷分析报告给对应的风险控制的同事进行审批,最后才能决定是否给客户进行融资服务,以及这个融资服务的具体架构和金额是什么样的情况。而国内银行对风险控制这方面的模式就没有那么系统,也没那么重视。国内银行会有一个风险控制委员会,由这个委员会开会去讨论一个企业是否值得审批一些有风险的信贷服务。但是总的来说,外资银行在中国市场上对于风险的偏好都更加弱一些,也就是说更保守一些,对于坏账的控制更强,所以对客户的资质要求更高。而国内银行首先有足够大的网络去对不同企业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其次资本金会更充足,对融资服务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更高,因此它们的风险控制相对来说会更弱一些,风险的偏好也会更高一些。
实际上在外资银行当中也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汇丰银行在中国的策略是开发资质比较好的中型大型客户。而渣打银行在中国的策略是先开发中小企业也就是我们说的“SME”。这些企业的风险确实更高,但是回报率也会更高。所以几年以前,国内的经济飞速发展,坏账率也非常低的时候,渣打银行发展地非常迅速。但是近两年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一些我们所谓的“影子银行”或是“地下钱庄”的出现,已经出现了一些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坏账率也远超前几年。这种情况导致渣打银行的坏账率迅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