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收支逐個瞄 雖勝九七勢不妙--信报

近期熱炒亞洲再現金融風暴的理據,是某些東南亞國家出現經常賬赤字(逆差)。記得由希臘出事帶起的歐債危機,遠因亦是經常賬收支長期失衡(重溫去年8月10日〈貿易失衡南北歐 道不同不應為謀〉)。究竟亞太區今次的情況又是否歐債的翻版?

坊間所見的經常賬佔GDP通常為年度,即「最新」是去年數字,但是我們知道,無論分子分母兩個數據均至少每季公布(有些更會每月公布經常賬)。故今文所做的,是要編制一貼市「季度比例」;為去季節性因素,比例將以四季移動計算。一如以往,經常賬「正盈負赤」,並分商品及服務兩類。以下將按亞太GDP由大至小逐個討論。

以GDP計中國是一哥;較遠及最新的經常賬均是半年度數字,故也取半年度GDP對應。如圖所見,入世以後至海嘯前,盈餘比例曾升至一成;但海嘯後全球貿易萎縮,過去四年比例雖未見紅(赤)但亦一路惡化,主要受商品而非服務收支驅動(圖1)。

中國經常賬盈餘惡化

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其實情況相若,但較惡劣(圖2)。經常賬同樣也受商品收支主導,服務收支一直赤字。一如中國,海嘯前盈餘增加但往後幾年急轉直下,商品更呈赤字。須知單是中、日兩國,已佔了整個亞太區GDP近三分之二,觀此兩國概能已知大局。

第三大國印度是風眼之一,其經常賬惡化得比日本更快,自2005年起已現赤字,今年首季更達GDP的5%(圖3)。服務收支雖一直盈餘,但仍不敵商品收支的惡化。中、日連同印度,加起來已佔整個亞太區GDP超過七成,然而三國的情況均不理想。排第四大的澳洲,經常賬收支近年雖然見改善了,但目前仍有3%GDP赤字(圖4)。

排第五大的南韓,是迄今所見情況最理想的一員:經常賬盈餘近年顯著加速增長,最新佔GDP逾4%,當中商品及服務收支均現盈餘,且以前者主導並且較高(圖5)。

接着是另一個被狙擊的雙印之一──印尼,縱超過一年沒有數據,但無礙判別大勢。過去幾年的經常賬顯然惡化,最新已見佔GDP近4%的赤字(圖6)。較諸1997年時,目前經常賬收支已近當時的赤字水平;相反,南韓目前的情況卻遠較1997年時為佳。

泰國目前雖也較1997年時為好,不過海嘯後的三年以來,經常賬收支一直惡化,過去一年以來已瀕臨赤字邊緣(圖7)。重溫上述案例,可見泰國的情況有點像中國。

至於接着的台灣,情況則較似其鄰國南韓;但無論以水平還是趨勢計,台灣更好,經常賬盈餘佔GDP逾一成,而升勢更勝南韓(圖8)。無怪這兩貨幣近無貶值壓力!

大馬收支急轉直下

馬來西亞則與泰國類同,自2009年起收支急轉直下,儘管目前仍盈餘(圖9)。

新加坡的收支趨勢一樣不好,由2006年一路轉差至今(圖10)。其唯一優勝之處是收支仍高近GDP的兩成,為亞太之冠;商品收支固然功不可沒,服務收支亦能平衡。

至於其勁敵香港,收支則難看得多了──過去四年情況急遽惡化,尤其商品收支,在貿易增長勁減下跌至近-10%(圖11)。雖然服務貿易強勁,但佔比小,無濟於事。

菲律賓雖與印尼一樣,股市創新高後急挫,且同樣盛產女傭;但其經常賬收支卻遠較印尼為好(圖12)。究其原因,乃過去十多年來其服務收支較商品收支更具主導性。

最後是紐西蘭,其經常賬收支多年來一直赤字,加之近年環球貿易不景氣,赤字佔GDP已近5%(圖13)。較諸其鄰國澳洲,顯然出現了此(紐)消彼(澳)長局面。

一口氣看過幾乎整個亞太,可見勢頭好兼有盈餘的,僅台灣、南韓頂多連菲律賓。其餘各地,趨勢以轉差的為主。首兩大國中、日,雖屬傳統盈餘國,但近年也見大跌,形勢不妙。不少地方的收支比1997年時好,故若今趟出現風暴,應該不似歐債危機,而是單純樓市、債市過熱,在外圍(即美國)收水推高各地利率曲線下,引爆泡沫。

交通銀行(香港分行)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