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的不幸福 (转)

太懂事的孩子,大多活的不幸福 (转)
 
昨天,云音乐给我推荐了《童年》这首歌。习惯性地打开评论页,看到一条热门留言:
大街上,有个小男孩吵着要买棉花糖。
妈妈指着他手里的小糖人,说:“刚买的孙悟空还没吃呢,怎么还要?”
小男孩不听,赖在原地,非要买棉花糖不可。
妈妈没办法,只好同意了。
小男孩终于拿到了棉花糖,开心地对小糖人说:
“大圣你看,你的筋斗云来了!”
这个不到100字的故事,差点把我看哭了。
小时候,我从来没有对着喜欢的东西就哭着喊着要爸爸妈妈买过的经历。
相反,我会主动压制自己的欲望,给自己洗脑:太贵了,买了也没有什么用,我不想要。
后来,我见过一言不合就要和别人撕逼绝交的同学;见过哭天抢地非要父母买最新款手机的小孩;见过理直气壮地要求男朋友为自己买这买那的女生;见过在公交车上就是不给老人让座的年轻人。
很多词可以用来形容他们:自私、任性、不懂事。
我不知道他们做得对不对,只是很清楚的知道,我不敢。
我不敢和别人吵架,不敢让爸爸妈妈买我很喜欢的东西,不敢对男友随意撒娇,不敢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不让座……
不敢自私,不敢任性,不敢不懂事。
之前,槽值发过一篇推文《懂事的孩子,最可怜》,好多粉丝在后台留言讲了自己的故事,每一条我都细细读了,很多故事我都感同身受。
原来,有这么多被“懂事”这个词绑架的孩子。
大人们总是一遍遍地说“懂事才是好孩子”,好像学会像成年人那样去思考是一种好孩子必备的技能。
<!--splitpage-->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很多大人忘了,这个世界上除了懂事和成熟,还有两个词叫做“委屈”和“不快乐”。
而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懂事,往往就是与“委屈”和“不快乐”的经历联系起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嘴里的零食,手里的漫画,心里初恋的童年”;更多的人,拥有的只是“耳边的教训,手里的习题,心里委屈的童年”。
《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得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懂事的孩子,也只是个孩子。
“从小就会察言观色,擅长分析大人的情绪”
我有一个表妹,从小就特别擅长讨好大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次我妈烫了头发,乐滋滋地回来问我们好不好看,当时我们正在玩游戏,我和表弟漫不经心地瞟了一眼说,不好看。
只有她,认真地看了一会我妈,然后很诚恳地说:“姑妈,我觉得你现在好漂亮,和电视里面的明星一样。”
当时她才小学四年级。
印象里她从来没有违背过大人的意愿,从来都是乖巧地坐在一边,就连哭都只是默默地掉几颗眼泪,不会像我弟那样把嗓子都吼哑。
当时她是我们所有孩子学习的榜样,但是现在回想起来,突然觉得她真的挺可怜的,在最应该肆无忌惮的年纪却活得谨小慎微。
懂事的孩子有这个年纪不应该有的成熟与稳重,代价往往是牺牲任性的权利与天真的童心。
有一个粉丝,因为在家里是老大,记事以后就被各种要求“懂事”。
小时候,去别人家做客,家长不点头就绝对不会碰人家的一饮一食,哪怕再想尝试。
邻居小孩来家里吃饭,大口大口地吃鱼肉,他只吃寥寥几口,就再也不肯多吃。
然后自己跑去后面的院子里哭,因为他觉得心疼,那个鱼肉是平时妈妈都舍不得吃的。
<!--splitpage-->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怎样学会“不懂事”。
朋友们聚会的时候,他都会细心观察朋友的表情,如果有人稍有犹豫,他就会偷偷把单买掉,回来和朋友说,这次我请客,下次你再请;
工作中一旦有大家都不愿意做的工作,他就会主动承担,因为这样才能给别人带来方便;
别人有困难让他帮忙永远一口答应,一旦自己遇到了困难却绝不轻易找人帮忙,因为害怕麻烦别人;
一旦跟人诉苦了就会有深深的自责,因为这是把负能量带给别人……
他用尽心机让对方高兴、希望能让一切麻烦消失,却没有勇气向别人展现真正的自己。
他渴望爱人也被人爱,渴望身边的世界能一团和气。
小时候是父亲和家人,工作了是同事和学生,之后是恋人。
懂事的孩子,会被很多人夸“人好”。然而,他们的“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恐惧。
因为他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只有“懂事”,才能得到关注和爱,一旦不那么“懂事”,就会被否定,被批评。
所以,为了不被抛弃,他们一步步让出自己的利益,压抑自己的情绪,默默承受内心的委屈和无助。
懂事已经成为他们讨好别人的方式。
“总是忍不住先去道歉”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往往通过批评的手段来控制孩子。
比如有的父母经常说: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情,都要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马上承认错误并道歉是让父母停止训斥的最好方法,虽然可能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虽然他们心里可能也很委屈。
这样的模式逐渐被内化,当不好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孩子总是会觉得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读者留言说,她一言一行都小心翼翼字字斟酌后才敢说出口,生怕引起周围人的不满。
<!--splitpage-->有时候朋友无缘无故或者因为特别小的事情跟她发火,就算不是她的错,她也会忍不住先去道歉,道完歉后又后悔,感觉自己贱兮兮的。
可就算她把自己变成一块橡皮泥一样任人捏扁搓圆,但真正的朋友却寥寥无几。
她说,我总是想,只要我拼命怪自己,那么别人看到我内疚的样子就不再忍心继续怪我。但是,我也不再相信自己能做好什么事,只是等着别人来原谅我。
有研究报告称,那些将不幸归因到内部因素,而将好事归因到外部的因素的儿童,往往会容易有更多的抑郁体验。
因为很多事情是无法通过自身力量改变,习惯性自责往往会演化为习惯性否定自己的价值和真实能力。
就像一颗小树苗,成长的时候没有得到好好浇灌,一辈子都会营养不良。
“喜欢的东西妈妈说不能买,我就说不喜欢”
有个读者的父母,规定想吃一个5毛钱的甜筒要考一百分,他成绩不好,从来没有考上过一百分,所以也从来没有吃到过甜筒。
后来他实在太想吃冰棍了,就去帮班上家里有钱的同学跑腿,替他们去小卖部买冰棍,作为跑腿费,他才可以吃一根一毛或者两毛钱的硬冰棍。
还有读者说,小时候想要什么,会拽拽妈妈的手,妈妈说不要了她就点点头。
长大之后,她和妈妈逛街,突然看到店里有卖4块钱一瓶的酸奶,就是她小时候特别想喝却没有喝过的那种,她下意识地就拽了拽妈妈的手。
妈妈的眼睛当时就红了。
小时候特别想要却得不到的东西,长大之后就会变成一种执念。
很多人,去商店看到小时候吃不到的零食,都会忍不住去购买,虽然那个东西可能并不一定好吃,他们也不一定爱吃,可还是忍不住会去买。
他们想用这种方式,买回小时候那一刻的心动。
千金难买我愿意,但是,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堂哥一直在哭,爸妈他们安慰他,而我,被骂了一天”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从小就希望爸爸可以喜欢她,为了让爸爸喜欢自己,把鬼脸变成下意识的本能。努力按照爸爸的要求去读书,去工作,可是这一切的努力都不如体弱的妹妹一句咳嗽更让爸爸挂心。
有网友问:为什么我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为什么我做事情都要为他们着想,考虑他们的立场,在乎他们的感受,就因为我懂事我善良就为你们承受这些么?
有个朋友,小时候自己存钱买了一把心心念念的玩具手枪,和堂哥一起玩的时候不小心打到堂哥的手。
堂哥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听到哭声后,舅舅立马冲了过来,一把拧起他的衣领,冲他大吼。
然后,转身就把他的玩具枪给摔烂了。
他被吓傻了,堂哥一直在哭,虽然手并没有事。
爸妈安慰堂哥,给堂哥做好吃的,而他,被骂了一天。
那一刻,他的童年就结束了,和那把摔得粉碎的玩具手枪一起,埋进了心底。
其实,小孩子的“懂事”,就是他们照顾大人的方式:不争不抢,不哭不闹,不给大人添麻烦。
可是,一些麻木的大人,却把这些孩子的“懂事”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忽略他们内心的脆弱,无视他们偶尔流露的孩子气的任性要求,扼杀他们敢想又不敢求的渴望,不懂他们想要靠近却又举步维艰的踌躇。
说来可笑,娇纵有人疼,懂事遭雷劈,太懂事的孩子真的没糖吃。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小时候摔跤,总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有就哭,没有就爬起来;长大后,遇到不开心的事,也要看看周围有没有人,有就爬起来,没有就哭。
<!--splitpage-->小孩就是应该这样,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好奇了就去探索,喜欢就大胆去争取,不怕出错,敢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必小心翼翼讨好大人,伪装自己。
父母就是孩子通向社会的演练场,如果在父母前面,孩子都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不敢出一丁点儿错,那在社会中,他们很难自信独立。
蔡康永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愿你能吃糖也会要糖,能独立战斗也有人依靠,会照顾他人也善待自己,能换位思考也坚持内心。
愿你们只懂该懂的事。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9 个回答

章堂儿

所以孩子要怎么教?
由着他,会任性,不懂事。。。纵着的话怕“太懂事”。。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屠宁军

我已经拼了命教我们的娃懂事了
但是不成功,不懂事是天性吧。你就注意教的时候以引导为主不要硬来她自然就不会太懂事了。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湛宗宽

花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
把自己放到孩子的立场上感同深受,想想如果自己是孩子,你希望怎样被呵护和对待。如果要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怎样能以小孩能理解的方式去解释。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杨安泰

要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子本来就是个伪命题,
环境不改变的情况下,父母行为模式不改变,孩子也不会改变
对于我自己来说, 总是能在孩子身上看见自己最憎恶自己的一面,但是我改变不了自己,就不能遑论改变孩子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章堂儿

家有2宝。
自从有了小宝,明显觉得大宝会做些引人注意的事情,现在也发现大宝比较会各种讨好人,我很不喜欢娃这样。
至于小宝,之前老人家很宠,脾气特别坏,达不到目的就哭。现在老人家回国了,跟老公也下定决心要好好管教下小宝。。。但是每次一骂,就睁着眼睛,含着泪,看着你。。。

我先在纠结的是,我不喜欢大宝的“乖”,也不喜欢小宝的“不乖”。。。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章堂儿

同感
大宝很多坏习惯,都能在我跟我老公的身上看到影子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章堂儿

确实倾听很重要
发现几次小朋友的要求不是无理取闹而来的。
有时候是看到其他小朋友有,就会跟着要
有时候其实是老师布置要做,要买,要尝试的事情/东西
有好几次都是事后才发现他要求的真正原因,但是事后我们也尽量补救了
小朋友现在还无法很好的表达清楚,只说要,也不说为什么要。就算我们问了为什么,也不把真正的原因说出来,我不知道他为什么不肯说真正的原因,但是我跟我老公还是很开明的,有正当原因,我们还是会同意的。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沈叶

觉得小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一样的,“懂事”应该也有不同尺度来量吧。
3,4岁的小孩还可以胡闹,7-8岁以后就应该慢慢懂事了,过了7-8岁,9-10岁,应该对大人的辛苦和挣钱有了解。如果还胡闹,应该是家长管教不周。 见过当街躺地,大哭撒泼的4岁小孩,非让妈妈陪着走路,多10米也不肯走,当妈的累在旁边,小孩是一句话也不肯听。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利谦青

别被这种文章洗脑了
除非你不想孩子适应这个社会或者你希望他情商低任性自我当一辈子熊孩子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