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引入新加坡"小贩中心"模式 打造"美食天堂"

路边小食摊吸引“吃货”光顾,但固定档口跨门店占道经营、乱摆乱卖等问题不但给居民造成了困扰,且对市容市貌有很大影响,其食品安全与质量也难以保障。
日前,广东惠州市河南岸街道引入了新加坡“小贩中心”模式,在该辖区华隆大厦建成使用小贩中心试点,将现有农贸市场和肉菜市场进行升级改造,解决流动小贩和饮食类小排档占道、扰民、污染和食品安全等方面问题。
据了解,目前,惠州城区共有流动摊贩4500多档约20000人,其中食品类小摊贩620多档2000多人,经营场所面积严重不足的饮食店310多家1000多人。
广东惠州市河南岸螺仔湖的华隆大厦,其二、三楼为“小贩中心”的租用铺位,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其中4500平方米将设为停车场,可供60辆小车停放,其余区域为铺位经营区域,每个铺位均10平方米,一共有170个铺位,都配备公用桌椅、水电气、洗涤、厕所等配套设施,主要经营特色小吃、食品、烧烤等品种。其中楼层中间广场区域为公共就餐区,非常舒适、整洁。部分铺位已有挂出了“游子“、湘鄂情”、“金草帽”等招牌。
据惠州市调研工作组介绍,在20世纪60年代,新加坡也是小商贩随意设摊的城市,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1968年至1969年,新加坡政府对全岛的街边小贩进行登记,向期颁发临时营业执照,逐步把流动摊贩安置在街道后巷、停车场、空地等区域。1970年起,开始兴建有基础设施及配套的小贩中心,将约18000名持照街边小贩迁入。通过建设小贩中心和巴刹(Market集贸市场)、逐步将小贩引入市场的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流动摆卖带来的各类问题,促成“小贩”成为合法化行业规范发展,而且还形成了新加坡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给国民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借鉴新加坡小贩中心建设管理经验,惠城区河南岸办事处副主任杨军强介绍,在今年4月底,由惠州市政府牵头住建局、财政局、城管局、工商局等部门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采用新加坡的管理模式,在流动小贩较多、居民饮食需求旺盛的区域,建立小贩中心,集中经营,规范管理,打造规模化、特色化和规范化小吃饮食行业,传承和发展具有惠州特色的美食文化。
此外,惠州市有关部门将对小贩中心摊位租金进行扶持补贴,并出台优惠政策,指导设定门槛及租金上限,支持小贩中心经营工作。
据悉,惠州市调研工作组曾于2014年赴新加坡学习小贩小心的建设管理工作,就小贩中心的规划选址、建设维护、运营管理等方面,拜访了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小贩中心署、市区重建局等有关部门,实地考察了各类小贩中心的建设管理情况。(李月嫦)

via http://goo.gl/4e2fdA
请先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