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局昨天(1月8日)发文告说,随着我国居民死亡的人数增加,丧礼空间的需求也会逐年提升,到了2040年,预计每年死亡的人数会达约4万人,政府因此必须提早规划发展相关设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对殡葬设施及服务的需求预料会增加,国家环境局因此计划在未来约10年将四个地段发展为新的殡仪馆场地。
这四个地段是宏茂桥63街靠近新捷运巴士车厂一带、武吉巴督23街工业区一带、万礼路靠近现有的万礼骨灰瓮安置所一带,以及兀兰工业园E8区一带。
“殡葬设施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它们可依据宗教和文化的习俗,给予死者尊严,也为死者的家属提供慰藉。”
文告也提到,上述四个地段经多个机构共同策划所选出,并坐落于我国不同角落,以让殡仪馆能有更好的分布。
环境局指出,这些地段新建的殡仪馆无论在设计或运作上都会尽量减少对周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例如提供遮屏以让丧礼更隐秘、尽量确保丧礼仪式只限殡仪馆场地内进行,以及附近的交通受到控制和有足够停车位等。
环境局先征询利益相关者反馈建议
发展这些场地前,环境局也会先征询周边利益相关者的反馈与建议。
环境局也说,虽然丧礼一般都在组屋底层的多用途空间举行,但使用殡仪馆灵堂办丧礼的需求也有增加,当局会继续与土地规划机构合作,以确保能应付对殡仪馆空间的长期需求。
“本地一些发展项目需要国人做出调适。通过提前通知、精密规划,以及采取必要的缓和措施,个别机构会尽量减少这些发展项目所会带来的不便。”
受访房地产业者认为,上述四个地段不会因为规划发展殡仪馆而面对房价贬值的问题。
噢瑟地产有限公司(Osel Land)总裁孙诗凯指出,这四个地段本来就不靠近住宅区,而且买家购买房子的趋势也显示,房子抢手与否取决于地理位置是否吸引人,并非与殡葬设施的距离。
“有些组屋项目之前虽是坟地,但因地点好还是很受欢迎……其实从可持续性的角度来看,殡仪馆场地应融入住宅区,而不是规划一个地方兴建这些设施之后就算了。如果殡仪馆的地点能有更多用途,如建造餐饮设施或商业空间,土地才能获得更好的利用。”
殡葬协会主席洪子生受访时表示,协会成员非常欢迎政府腾出土地建造殡仪馆的做法,指这有助缓和殡仪馆灵堂供不应求的问题,尤其是在翡珑山骨灰瓮安置所和殡仪馆让路给组屋发展项目之后。
此外,他也希望政府接下来规划发展殡葬设施时,能考虑让地点不限于工业区附近,而是更靠近住宅区。
“目前,大多数殡仪馆都在工业区内,靠近维修厂和车房等,不是送至亲最后一程最理想的环境……我相信通过良好的设计与经营,殡葬设施所可能给居民带来的不便是可以克服的,也能改变殡仪馆给人的印象。再说,专用于殡葬的设施能更好地服务大众,至少胜过于在组屋楼下临时搭建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