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boy who was raised as a dog》读书笔记和思考(转载)

看完这个感触颇多,跟各位妈妈分享讨论。

The boy who was raised as a dog, by Bruce perry and maia Szalavitz

这本书是我读过的几乎最好的一本关于儿童发育和育儿的书。读完以后我十分的激动,因为它解释了很多我一直疑惑的问题,而且从最根本的地方—大脑时如何发育和如何运作的----用科学精神来解释儿童的成长。

关于如何育儿的 书多到数不胜数,但是大部分书的问题在于它们都是从经验出发得来的“傻瓜书”。它们告诉你孩子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以及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行为方式,作为 父母应该如何去应对,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解释的十分有限。就连我很喜欢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都经常在某些需要理论的地方开始“掉书袋”,某某教育家 说过如何如何。。。我一旦看到这种话,常常从心底产生怀疑,觉得不敢全盘接受(也许是scientific training的后遗症)。另外,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这些傻瓜书上给出的recipe很多时候只能给我一个建议或者启发的作用,用在实际生活中,因为生活中的情况往往略有不同,所以到了实际情况还是很多时候束手无策,不知道自己的应对是不是合适。更何况,许多育儿书的观点彼此矛盾,甚至截然相反(典型的例子是sleep training与否,比如著名的”exponential back-off” cry out scheme和sears的亲密育儿论)。东西方的观念又有很多不同,导致很多时候在各种理论和方法面前,如何育儿仿佛成为一种personal choice。到底哪个是对的?到底什么是最适合我自己的孩子?当书上所说的跟我自己的gut feeling不同的时候,到底听谁的?

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在于作者是一个神经学家(neurologist)和专业在幼儿创伤的儿童精神病学家(psychiatrist)。它用很多例子开始,慢慢介绍大脑的运行机制和通过对这些例子的研究介绍如何对待儿童的mind and body,他们的需要是什么,怎样才是好的,科学的育儿方式。我必须说这本书上的例子都是十分极端的,比如书名就来自于其中的一章,在狗笼子里长大的男孩这样严重的遗弃,还有比如经历sexual abuse的儿童等等。但是它的介绍并不注重于那些bloody details而是更加关注与这些故事背后的如何平复创伤,如何恢复和降低伤害。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1 个回答

丁悦

文中的例子让我揪心了很久,也思考了很多
原文地址如下,http://www.sinovision.net/bbs/viewthread.php?tid=57623&extra=&page=1

书里举了三个让人无比痛心的孩子。

第一个就是标题里的那个在狗笼里长大的男孩。他妈妈是一个15岁的少女。他出生后就遗弃了他给他的grandma。他的grandma是一个有爱心的老太太。但是不幸的是,她身体不好,在这个孩子11个月大的时候去世了。这个孩子,就跟着他grandma当时的boyfriend,一个80岁的老头,自己照顾自己都勉强,对孩子的需求一无所知的垂垂老矣的人。这个老头没有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接触过其他人的孩子,他只养过狗。所以他对这个11个月的boy的养法,literally 就是跟养狗一样,他整日在一个加高栏杆的crib里。老头只给他吃喝换尿布,但是不跟他说话,也没有任何其他的正常的人际交流。他周围陪伴他的就是老头的狗笼子,和里面的狗。

这个孩子后来发现有严重的发育障碍。他不会说话,没有正常的眼神交流,易怒,等等等等。他对外界的反应,如同狗对外界的反应一样。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跟正常人接触过,没有听过足够多的人类的语言,他无从学会如何跟人正常交往。

还有另外两个。一个是因为他的妈妈比较incompetent,他比较fussy,她妈妈无法handle他。最后做出的行为就是从4周开始,早上给他喂奶,换尿布,然后留他一个人在家里一整天。他妈妈跟他的当时4岁的哥哥出去散步,逛博物馆等等。另一个例子是一对工作很辛苦事业也成功的夫妇,雇了他们的 cousin来看孩子。这个可恶的cousin自己又找了另一份工作,所以每天早上和中午回来给这个孩子喂奶换尿布,但是其他的时候,这个孩子独自呆在 crib里,一直到18个月的某天,他的妈妈突然从工作回来,发现屋子黑着,这个可怜的宝宝自己坐在crib里,no light, no toys, no music, with a full and dirty diaper, no cry。这样残忍的经历这个宝宝经历了一年零6个月。他的妈妈当时决定quit工作,独自带孩子。但是这两个孩子因为情感忽视受到的伤害,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最后三个孩子的结果是这样的,第二个孩子,变成了一个冷酷的 murderer,他从preschool就是问题少年,bully别人,暴力等等。最后杀了两个人,自己面临死刑。他的问题在于他跟其他人的情感交流完全shut down,他不关心别人的情感,只关心自己。他从婴儿的时候,被独自留在家里,就知道了所有其他人都不可靠,都会“消失”掉。他完全没有同情心,最后在法庭上看到被害者家庭互相扶肩痛哭的时候,他疑惑的问:“进监狱的是我,他们哭什么?”

第三个孩子,没有变成暴力的bully别人的人,但是是被bully的人,他有各种各样的发育障碍。完全是socially inept。他无法读懂别人的交往的信号,自己发出的信号也非常的akward and na?ve。Dr. perry针对他制定了很多相应的therapy,这点我以后再说。但是是个漫长的恢复过程。

第一个孩子,虽然最悲惨的遭遇,但是可能有点出乎意料的是,反而是这三个人中恢复最快的。在有了正常的语言环境,他的进步十分明显。在8岁的时候,可以去上正常的kindergarden。对,这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是slow的,但是对他自己曾经的状态,如同狼孩一样,这个进步是惊人的。

Dr. Perry解释说,这是因为这个孩子最开始的11个月,过得是正常的有爱的生活。他的大脑里面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这跟后面两个孩子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后面的孩子,可怜的是,从刚出生就陷入情感的无边黑暗。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 0 关注
  • 0 收藏,402 浏览
  • 丁悦 提出于 2019-07-19 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