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酒逸游少年事
by 一瘦千斤
当时一心想上北京,是受了梁实秋老先生的蛊惑,看了他洋洋洒洒,下笔万言的北平小吃散记后羡慕得不得
了,想着皇城根下的人实在是幸福,不但大国泱泱的荣耀感最切身能体会到,还因为是首都,海纳百川,各地的
烹调技术自然就汇到了这儿。所以想着若真到了北京,冬涮羊肉夏饮酸梅汤,晨啜豆汁夜问熏鱼,便是神仙生活
了。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不可逾越似乎是一句百试不爽的话,及至到了北京,方发现原来老先生的话也不可
全信,尤其又因为年代久远,早已物是人非了。北京小吃包罗万象,深得各地精髓不假,但大抵已经经年累月的
改造,变得面目全非;而老先生所推崇的京味小吃,虽然金字招牌障目蔽街,但真能入口的也就寥寥(这里说的
自然是街头的平民小食,至于王府饭店的皇帝蟹之类,另当别论,呵呵)。最主要的是我是南方人,平日视佛家
所谓六荤之一的韭蒜类若致命毒药,更勿论芫荽孜然,简直入口封喉。于是虽有满街的灌肠炒肝的香味诱人,可
是从来不会去一飨口福之美。而京人中口碑极佳的几家老字号,若六必居,若稻乡村,或失之平直,或伤于肥
腻;若不到迫不得已,是一定不敢拼死吃一次的。于是深悔当时过于莽撞,尚不明真相呢,就急急巴巴地跑来
了。
越因为这样,仿佛自己的夙愿没有得以实现,越发觉得有在别地寻找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的必要。我本来就
爱玩,一有闲暇就四处出游,于是在旅游中吃当地小食就变成了一路上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环。一点点下来,居然
也有了不少心得。
行到水尽处
先从沿海一路说起,海鲜自然是绝佳风物。大连天高海远,又是云淡风急的天气,海边碎石嶙峋,养得一岸
好海带,不仅粗,而且绝对鲜嫩。当地最流行的吃法是用滚滚的水烫了加捣碎的蒜泥,直接浇上新醋,椒盐拌均
匀了下饭,吃法甚是粗豪,第一次在大连的饭馆看到这样的一盘粗黑的带状物时,简直让人无从下箸。但是想来
也怪,大连人却爱若至宝,在餐桌上消灭得最快的也是它。不过话说回来,大连的海带还真好,入口爽脆,给牙
妥妥帖帖的嚼劲,我就爱空口咬着吃(当然不加蒜,但讲求特色的不妨尝试大连人的吃法);很多时候,不仅仅
舌头是用来辨味的,唇齿间的脆韧的感觉也是享受美味很重要的一部分哦。
一路走到青岛——说到这个城市,恐怕大家最先想起的就是青岛啤酒;但是还有一样东西不能不提:皮皮
虾,学名称虾蛄的。青岛的皮皮虾真好,最适合用盐水白煮了吃,也有图省事刷了椒油用竹签穿了直接在碳火上
烤的,又是另一番风味;闲闲趿了鞋,歪歪倒倒坐在海边的小食摊上,看干干净净的海浪一波一波荡上来,又有
海风冰凉冰凉地吹着,就着虾肉慢慢喝啤酒,你就会真正了解为什么青岛人身上有这么种天然闲散的气质了。
上海,准确地说,上海算不得真正意义上的海边城市,但把它写在这里是因为它崇明岛上(一说来自阳澄
湖,但怪在崇明岛上做得最好)的大闸蟹。——那真是一绝,肉质细腻肥美,和上海人生活的精致完完全全如出
一辙。这种大蟹,其实严格说来也不是海蟹,而是介于淡咸水间生活,青绿色,大的盖过成年人的手掌,两只大
螯锐如戕戢;蟹脐雌团雄尖,从外形就可辨认——一般说来,秋天的蟹最肥,因为正是产卵季节,雌黄雄膏,丰
硕美腴没的说。大闸蟹不宜煮,一煮则水淋淋失了原味,适宜的做法是用当地的一种家常的蒸笼,分上下两屉,
下屉挖空,直接架在装水的铁锅上(一定要铁锅,非铁锅显不出蟹微甜的鲜香来)蒸15分钟。蒸蟹时有讲究,
用稻草绑住蟹的所有肢螯,以防蟹被热气一激后四处乱爬,撞掉了肢脚,这样蟹味就会发散,肉吃起来就会发
絮。煮好的蟹,宜蘸用糖、姜、陈醋(不宜用米醋,太酸!)、香油、精盐细细调了的煮过的酱油,再配温热的
上好的绍兴黄酒(蟹肉腥凉,非黄酒不能压服),执螯当桂,对酒高歌(崇明岛上,开的好桂花!),真是人生
一大乐事了。这种蟹,只有自己剥了来吃,方有滋味;动手之间,指端掌末,触及蟹肉的丝丝纹理,柔软微韧,
又皆沾染上蟹独有的腥气,就不免会对李渔以“蟹奴”自比发出“心有戚戚焉”的感叹。听说苏州得月楼曾用大
闸蟹推出一道名菜:“横行公子竟无肠”,是事先剔出蟹肉,裹以搓成球形的蟹黄,重新拼成蟹的形状,上蒸锅
蒸熟浇以特制调料上桌,所费工本巨大不说,光就这种做法剥夺了食客自己剥食的乐趣一点而言,就不讨好。不
过苏州人脍不厌精是出了名的,据说还有把猪后腿肉剁碎用针尖挑了填进豆芽梗里做菜的!其操作之繁琐不能想
象,自然也不在讨论之列。
再往南就到了宁波、普陀,在那儿,你真真就能了解什么叫“一碧万顷”:那天,是水洗般的淡淡洇开的
蓝,海面是不容争议的汪汪荡荡的澄清,似乎一眼就见得到底,映着天的色彩,一下子就鲜鲜活活起来了,象极
了风景明星片里的大海图。这样清清净净的地方,出的也是清清淡淡的水产:蛤蜊、淡菜、沼虾……做法也大抵
素淡,鲜见大炸大炒的,因为急火猛油,与这些菜肴的本质相悖甚远矣,常见的是用来墩或煮,不配什么特别的
作料,顶多打个蛋,怕伤了菜的原来的汁道;价格大多也极低廉,三五元就可以买上一小碟解馋。
在普陀吃蟹,又是另一种风味:当地人酷嗜生蟹糊,就是将新鲜打上的海蟹,剥去大甲直接用凿子捣成糊
状,加家酿的酒及各色调料拌匀,腥气扑鼻地端上桌,一盘子白黄的蟹肉,尚还抽动。吃这样的东西,需要十二
分的勇气!但是若你能闭目捏鼻吃上第一口之后,必会割舍不下,一口气吃个精光。奥妙在于他自酿的酒,醇香
芬芳,与蟹的新鲜相得益彰,又盖了生肉的腥,反倒显出熟的蟹所没有的细嫩贴口来了(当然,肠胃不好的最好
随身携带止泻药,以备不时之需。)。
与之相配的便是醉虾,用白酒醉倒生猛鲜活的虾仔活吃,这个做法似乎很多地方都有,勿须赘言。比较怪异
的是黄泥螺,大不过指甲盖,有透明的柔软甲壳,泡醋和白酒,用上下门齿叩了吸肉生吃,其咸无比,但不啻是
下饭的一味清爽小菜。
沿海边走了一圈,饱看了水色(广东、海南尚未去,遗憾!以后有机会再写一篇补上罢),突然觉得想看山
看云了(不是说流水有方能出世,名山如药可轻身么?),于是断断续续,又向西向北,开始了另一段旅程。
坐看云起时
最先去的是山西,入平遥,看云岗,登恒山。山西出的好醋,我至今还记得当时宿在老乡家,恰逢每周一次
的集(相当于我们南部少数民族的“圩”),一大早开始就人声鼎沸,村口一条小路,一字排开好多醋摊子!那
瓶瓶罐罐大多是手制的,装饰了许多花纹,模样实在古朴可爱。那醋也香,酸中带微微的甜,用来做当地人爱吃
的面食,也格外有滋味。
山西的面食,花色繁多,而且起名也极有特色:莜面栲栳栳,荞面纥恰恰……山西人一般吃的是削面片子,
在那儿吃面,宜在小店,方有家常的口味,同样的面食,经洗面,揉面,挤面,打面几个不同步骤后,他们做出
来的楞是特别劲道有嚼头,再厚厚泼上红油辣子,临上桌前随手舀满满两大勺(可不是一般的勺子,山西人敦
实,碗和勺子真大!)醋,你就随便吃吧,只觉一团重重实实的火火的酸,一下子就穿过口腔直达食道,再就到
了胃了,所以吃面片子,多是边吃边咝咝倒吸凉气的。不必顾忌吃相如何不够斯文,吃面时要的就是这种豪爽不
羁。
除了面片子,平遥还出好烧饼,千层,上一层面,刷一层油;再上一层面,刷一层油,放在大藤炉里用碳火
煨,好了后热热地沿街叫卖,喷香!一口咬下去,酥、脆,带微微的咸,3毛一个,就着白水,极为过瘾。平遥
的牛肉有名,但比起这些便宜小食,也不过尔尔。
秋初入晋,可以吃到沙棘,极小的红果子,极酸,打上蛋花同煮,只放糖,不失是生津止渴好饮料。
到了河南探少林,是因为看了电影《少林寺》之后留下了一块心病,去了之后方发现原来想象中可以求《金
刚经》的清幽少林早已面目全非,被不远千里慕名而来的游人和香客糟蹋了,一路上只有万头攒动。最过分的
是,沿嵩山一路上去,揽客的食摊叫卖不绝,而且,在佛门清净之地,多卖的是电烤鸡牛肉串!少林寺前所卖的
所谓“少林文饼、武饼”(素饼),也不过是普通的枣馅豆馅,卖个噱头而已,不值一试。倒是洛阳的水席,颇
有些意思。水席顾名思义,以汤为主,好大的汤碗,以白木耳垫底,浓汤勾芡,撒胡椒粉,微麻、辣,难能可贵
的是很多原是极清淡的菜,如油麦菜也可以做出性格张扬、口味浓郁的汤来。最适合的是饿极又寒极时,缩颈嘬
之,可驱尽困顿。
取道西安,爬华山。华山真是好山,峭立峻岌,白云缭绕,鬼斧神工;处处险绝,处处奇崛,极似上山前在
山脚面馆的一碗凉皮,同样也是奇绝,酸鲜香辣,诸般口味,层出不穷。陕西人的凉皮做得好,莹白透亮,配细
细剁碎了的碧绿的芫荽,见了就让人食指大动。我是为它的清新色泽所惑,在吃完满满一盒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畏
惧香菜的毛病不治自愈的。西安小吃繁多,可惜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比方老孙家的泡馍,比方贾三汤包。所以
在西安吃小吃,不宜上那些所谓“正宗”、“祖传”的大店。
在西安,有一样东西不可不提:钟楼奶糕,5毛一支,大小如儿时常吃的赤豆冰棍,冰得恰到好处,奶香馥
郁,但决不甜腻,大好的是口味清爽,化了水后不会到处留下渍子,吃后也决不会有粘口之感。我曾发性,一口
气吃了十支!最好吃的不是钟楼上背着小木盒叫卖“钟楼奶糕(zhǒng lóu nài gǎo)——好吃来——”
的人手里提着的,而是陕师大后门门市部里批发的,绝佳。
师大后门还可见有现做纥络的,极有意思,一个长竿,中间用木桩固定,一头连木锤,架在一个似莲蓬头的
木制器械上,里面装和好的荞麦面,下面接木桶。人一跳一跳地吊到竿的一头,利用重力将木锤下压,把面从莲
蓬头的细孔中挤出,做成拉面样的条状,新新鲜鲜下锅。味道怎样不说,有趣的是制作的过程,这种跳着做面和
木头撞击发出的通通的声音,成了师大夏夜的一大景观。
一路吃吃看看,终于走到了新疆,想去的是天山,但尚未到呢,就被沿街的馕和烤羊肉串摄了魂魄。新疆羊
好,肉质细嫩,而且没有北方羊常有的膻气,切成一厘米见方,穿在钢签上,用精制山西白炭熏烤,至热油滴淌
时香气四溢,上好的烤师烤出来的香味象双小手,柔柔绕绕就拽住了你的鼻和口舌,牵你在摊边难提得起脚。趁
正热时急洒上孜然、辣椒粉,手法要快,抖动均匀,这样才能避免调料凝结在一起,而且肉不会老。肉串宜热
吃,在钢签还烫手时用牙撕咬,羊油淌得满手满身,齿根能很明确感觉出肉的纹路的走向。吃烤肉需配的是扎啤
或新疆卖的十分火爆的“黄河皇”干啤,1.5升的大杯装,宜的是邀三五知己,且酒且歌,吃个酣畅淋漓,一醉
方休,最后用一张烤得外脆内软的馕作结,便是人生一大美事——新疆的馕也真好,明明是面食,却再没有第二
个地方,做得出这样米般柔软精细的口感了;妙在它外面还极松脆,有焦香而无焦味。一个馕能放好久!据说一
个月也不会走味。过去新疆多游牧人家,往往就是经月作一袋子馕,带上就可以去新的草场了。也有将羊肉在用
以烤馕的坑里烤了后填入馕里一起吃的,也叫馕包肉,又是别一样风味。
上得天山之后可以直接去哈萨的帐篷,白云生处,好醇香的奶茶味!红茶特别压制成的茶砖,研细了兑浓浓
的奶汁,冲沸水,加的是盐,入口酥香润滑,微微带咸味,又有厚烈的茶香,(但决不同于我们常喝的绿茶哦,
新疆的茶,熏染了牧民的豪放气质,在口感上也变得直截了当起来,那香,浑厚!)喝奶茶时吃的是手抓羊肉,
其实做法没什么特别:羊肉切大块,盐水煮熟,手抓蘸卤汤吃。但肉质特别,与奶茶的味道在口中混杂,就如高
手过招,一一化出诸般变数,倒让人不觉想起《射雕》里蓉儿为七公做菜一节——她所用羊羔坐臀,必取自天
山,不然哪来这么膏腴嫩滑之感?
与所有人所想的相悖,新疆不只出好羊,沙湾的大盘鸡堪称一绝,据说厨子当年被乾隆爷点名进京献技过;
如今又得过江主席的赞誉。整鸡切大块,加青红椒、大块的土豆,浓酱爆炒,起锅时浇卤汁,文火熬20分钟收
水。用七十厘米见方的大盘端上,吃至肉菜将尽时倒上煮开沥尽水的宽面,拌匀了作正餐。现在做法好象已渐东
传,但这样酥而不烂,浓而不腻的,别地吃不到。
吃了一通肉之后似乎应该来点餐后水果,新疆的夏季,正好是时鲜纷纷上市时,不说西瓜是如何薄皮蜜汁,
葡萄是如何甘美多水,只消说说小香梨:只有黑李般大小,却香气逼人,轻轻一口咬下,清甜的汁液,便绵绵不
绝直接冲入喉口,齿所触及,极细极松,用一个通感,便是让人不由通身酥软。以至后来离开新疆,我大包小包
带了一大堆;好笑的是香梨极易坏,于是在火车上只好猛吃,却搞得一车厢奇香无比。
啸傲水云乡
从西北的这一路下来,多吃的是面食,做法又多走的刚猛一路,让人有时不免怀念江南的精细。但是此行最
大的收获便是居然不知不觉,发现了孜然芫荽的诸多好处,对这种气味浓烈的东西,再也不一棍子打死了。之后
又有同学相邀,沿京沪一线,渐南下,辗转徐州、南京、苏州、扬州、无锡,再到杭州,入绍兴,进奉化。到的
是水云萦绕之乡,风味自然与前迥异,但大抵是愈往南,就愈偏重食物本身的味道,就愈偏清淡,现就草草举几
个例子罢。
南京:最好是在灯火阑珊时的夫子庙,秦淮河畔,红灯高挂,银烛高烧,各色小吃,最多最全。肉串之类处
处可觅的,不吃也罢;盐水鸭虽美,但不宜当街饕餮。万万不可错过的是它的糯米细点,若桂花糕之类,不但口
味清雅,最妙的是造型颇具匠心,精致不失是艺术品。
扬州:烫干丝、肴肉、长鱼面、净肉包子,一样都不能少。烫干丝是茶客通常的早饭,豆腐干切细丝,加麻
油、芝麻拌;鱼面有说是用飞快的刀剔出鱼泥,加入面中,用宽的棍拍打均匀的,我未见其做法,但真是滑软,
有鱼松自然的鲜香。扬州的老食客有自己的一套切口,当你坐在面馆里听到有鹤发鸡皮的老人说出“一碗带面,
拣瘦、去皮、轻面、重洗、盖底、宽汤、免青”时,切不要以为是什么珍奇异品,译过来不过是:手擀细面过水
两遍,加上好瘦肉,不要带肥,不要青葱,注意寡面多汤而已(此中还有个别字眼的意思我尚未搞清,请有幸去
扬州的朋友帮我问一问)。净肉包在扬州称“馒头”,扬州的馒头有名,在清人的《调鼎集》里就有记:“做馒
头如核桃大,笼蒸熟用之,每箸可夹一双,扬州物也,扬州发酵最佳,手捺之不盈半寸,放松乃高如杯碗。”现
在这么小的馒头是难找了,可扬州馒头发酵佳着实不假,极小的一个面团,想不出做出如此松泡香软的面皮,体
贴温柔地舒畅你的舌和胃。
杭州:在杭州吃小吃宜进几家老字号,如酒旗风的雪菜泡饭,听说最近湖滨拆迁,已经没了;但又听说银泰
楼上的还在,有机会就去尝试一次吧,非常家常,且清汤素净,让人想起的是每日早上母亲亲手做的羹点。又有
知味馆的片儿川,一个字:鲜,但决不是味精调出的单调的鲜味,笋片之鲜加雪菜之脆,恰到好处,一般饭店做
不出来。
绍兴:似乎著名的是咸亨酒家的茴香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为它赚来了多少食客!的确值得一吃,但是决
不是最妙的,最经典的是酒家外卖的卤水花生及沿街推车叫卖的油炸臭豆腐。前者不去皮,加绍兴加饭酒、精选
小辣椒、盐、糖,禁水文火焖炖,炖至极烂,最适坐乌蓬船行悠长水道逐远日,观夹岸风景入画屏时,自剥自
吃。后者可惜绝大多数北方人吃不惯,甚至有人说:有一股臭袜子的气味。但是当地人嗜之如命,而且闻惯了那
气息再吃,配甜面酱及稀薄的辣酱,便会发现的确可算无上美物,从舌尖至舌根,处处有不同感觉,难描摹尽。
绍兴有三乌出名:乌蓬船、乌毡帽,乌干菜,船与毡帽是极具水乡特色的东西,干菜却传出好远!现北方多
的梅菜扣肉,即化于此。干菜扣肉,不另加油,要的就是六肥四瘦的肉自己的油度,小火慢炖,满满地加糖。随
吃随热,反复热的次数愈多,其油液浸渍入干菜的也愈多,菜的味道也愈发散出来。最后舍肉,吃的是干菜,
香,异香,烘烘的暖胃的香气,钩起的是不绝的食欲。
北方人恐多不知螺蛳为何物,在江南却是最普遍的一道下饭菜。螺蛳清水中蓄养数天,使之吐尽泥沙,剪了
尾巴,加猪油,上好火腿肉切细丝,倒入酱油、精盐、糖,饭架上蒸至香溢出锅,临出锅时抓一把细切的葱花,
味精拌匀,手抓了吮着吃,可下饭,也可空口当小吃消闲,绝佳。
在绍兴吃独山菱,妙在小,汁多嫩脆,旋摘旋吃,宜扣舷放歌,爽!
依旧满身花雨、又归来
渐走渐游,不觉已走出好远!暮色四合,我从返京的火车走下,包中沉甸甸的,是一路好景,也有一路美
点。当北京城中洒洒闹闹的扬花扑面过来时,方幡然醒悟,原来走走停停,已经回到了原来的出发地。正是初夏
溽热的时候,王府井的街头,依然熙熙攘攘,夜风中裹着的是小吃街上飘来的香,踱到了入口处,毫不犹豫地,
习惯性地在一家摊子前立定,习惯性地要了一只大的冰糖葫芦,习惯地边吃边在音乐喷泉前微笑看来来往往的人
们,突然发现出去的日子,自己原来是这样想念北京的俯拾即是的普通小吃。
当最后在习习凉风中在街边的冰摊中坐下时,我形容懒散而松懈,手中抱着的是最爱的红豆冰山,晶莹细碎
的刨冰,均均匀匀铺着甜度适宜的饱满的红豆,上面浇有精炼的炼乳,一口口悠悠闲闲地吃,心情放松而安稳。
突然想起曾被自己暗暗责怪了很多遍的梁老先生,那时他在旧北平街头唤芸豆摊子买黑豆饼时,心情也该是这样
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