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纽约经济有多糟 百老汇大街瞧一瞧
前不久一个闷热的早晨,我离开家门,准备沿着长长的百老汇大街(Broadway)一直走下去,看看在这段经济形势比较艰难的日子里,“真实”的纽约究竟过得怎么样。
“真实”的纽约当然有很多个,很难从中挑选。但对我来说,从西100街沿百老汇大街从北向南到哥伦布广场(Columbus Circle)这2.5英里的一段,真是再“真实”不过了。
首先,我住在这片街区。其次,这里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有富人、穷人,也有中间层;有完美无瑕的豪华共管公寓,也有单调乏味的中产阶级租赁房和不干不净的单间房;有15美元的马蒂尼酒、高端冰淇淋商店,也有脏兮兮的披萨饼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贝娄(Saul Bellow)这样说百老汇大街:庞大的人群,由许许多多不同种族和类型的人组成的连绵不断的洪流,蜂拥而来,接踵摩肩,各种各样的年龄,各种各样的才能,怀揣着各种各样的秘密,古老的,未来的……
Zabar's是全纽约最好的美食城。假如我以一种对经济形势略感乐观的心情(上市公司二季度的利润相当不错)走进去的话,Zabar's从业33年的总经理戈尔德辛(Scott Goldshine)就要打击我的乐观了。
戈尔德辛说,经济形势糟透了,业务没有起色,比去年还略显不如,我交谈过的供应商或批发商当中,没有哪一个说他们今年做得更好,没有哪一个这么说。
戈尔德辛乐于承认,超闷热的天气限制了Zabar's的顾客流量。另外,如果家里预算紧张,或许你实在不需要吃65美元一磅的熏制鲟鱼。
但Zabar's的口号也说,“纽约就是Zabar's,Zabar's就是纽约”。它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一家社区商店,而很多居民“差钱”,特别是那些收入固定的老者。戈尔德辛说,他们不再是一个星期来四次,而是一个星期只来一次。
对此,他能做的不多,只好随大流拿政府的钱。Zabar's最近开始接受顾客根据联邦SNAP(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计划付账。在Zabar's用粮食券,这就是我们经济境遇的写照。
在这次百老汇大街上的“死亡行军”(前面说过,天气很闷热)当中,我跟十几位商人、职工和门卫进行了交谈,而戈尔德辛对经济的看法是这些人当中最悲观的。
美联储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可能就会认为,百老汇大街的情景“不是一般地”让人困惑。第76街一幢新的18层石灰石材料的共管公寓“The Laureate”正在拔地而起。第67街一家新开的苹果专卖店正在火热销售iPad和iPhone。而且,入职两年后就拿奖金的做法不是已经重现华尔街了吗?
鞋店Harry's Shoes的经理却丝毫没有感受到上述经济火爆的场面,Harry's Shoes是上西区另一家标志性零售店,紧邻Zabar’s。
我问,生意怎样?
不行。
因为这是夏天。
就算对于夏天来说,也不行。
我眉飞色舞地讲起一个让人感到些许希望的见闻,我说,6月中旬带着孩子路过Harry’s时,里里外外都是人。事实上我觉得Harry's一直是挤满了人。
他又说,不行。确实,店里面只有十来位顾客在漫无目的地闲逛。
而且Harry's是一家名店(Zabar’s也差不多),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经营到现在的成功企业之一。
百老汇大街的其他地方,一路都是失败者。几十家曾经是咖啡馆、俗艳服装店和餐馆的小生意门面,由于企业主无法支付曼哈顿昂贵的租金,如今都已空空如也。
在纽约租门面价格很贵。就算是在华尔街很景气、经济繁荣的时候,百老汇大街的小生意也只能是勉强维持生计。现在就更不用说了。
但大公司的情况又不一样,它们交得起租金。所以百老汇大街的北段两边变得越来越像美国城镇郊区的大型购物中心了,星巴克(Starbucks)、Urban Outfitters、Pottery Barns和很多家宽敞的银行网点密布。沿着百老汇大街从哈莱姆区(Harlem)到时代广场(Times Square)的这一段,道明银行(TD Bank)就拥有六家全功能网点。
我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到第72街与百老汇大街繁华的交叉口,带着一身的汗水和沮丧来到餐馆Gray's Papaya的柜台,花三美元叫了两份热狗,并向服务员询问,他们的“衰退特惠套餐”(两份热狗加一份14盎司的饮料,含税共计4.45美元)卖得火不火。
他回答说,不算火,生意还好,这个社区不差钱。然后他为我点的番木瓜冷饮(很爽口)减去了一美元。就在这个时候,我看到百老汇大街另一侧有一个大标牌,宣告一家新的有机食品超市Trader Joe's开业。看来经济形势还不至于那么不景气。
众所周知,我们纽约人习惯于夸大事物和极端式思考,这一点反映在纽约人笃信其在一个世纪以前就已经是宇宙中心,特别是有关于其何时成为了中心。
最好的。最坏的。最热的夏季。最冷的冬季。一个英雄。一个笨蛋。如果你想让一个纽约人感觉难过的话,就告诉他其实他就是一个普通人,这会杀了他。
当我和百老汇大街上的商人、办事员和门卫交谈时,我心里试图保持一种纽约人夸张的习惯。当然,经济并不繁荣。我住在西区。我可以看出来。
但是经济真的就像百老汇空荡的店铺所彰显的那样萧条吗?商业就像我在餐馆Zabar’s和鞋店Harry’s Shoes所听到的那样疲弱吗?
当我路过位于89街的“新式”中餐馆兼外卖店Ollie’s To Go时,发现了预示着世界可能并没有走向没落的第一个标志。外卖店Ollie’s To Go的前身是Ollie’s Noodle Shop,那里多年来一直是我们家买中餐外卖的地方。但它在2009年的一次劳资纠纷中关门大吉了。
现在它又重新开张了。当然Ollie’s To Go的规模变小了且人员精简。但是它又回来了!我询问了正在扫地的一位中年的中国男子,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张的。“上午11点”,他回答说。“对不起”,我说,“我的意思是开业”。但是从这位中年男子和那位柜台后面的年轻中国女孩那里我听到的是同样的回答。
没有关系。纽约移民的梦想还在继续,而我仍可买到我的中餐外卖!
沿着百老汇大街走到76街,我步入了哈里森大楼(The Harrison)的大厅,这座大楼拥有125间光鲜的豪华公寓,这些公寓面朝阿姆斯特丹大街(Amsterdam Avenue)。
哈里森大楼(The Harrison)是在地产泡沫达到顶峰时的2007年修建的。由于华尔街陷入困境,我相信这座大楼需要10年才能住得满,因为这座大楼三套卧室的公寓的售价是300万到400万美元。
但我却大错特错了。哈里森大楼(The Harrison)的门卫告诉我说125套公寓中只有三套还未售出。“谁住在这里?”我问。“年轻的家庭、养着宠物的人、孕妇”,他说。不一会儿,一位年轻贵妇推着一个婴儿车走进了大厅。
在过去的30年中,上西区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果你想了解变化有多么巨大,那就去租一部1971年由阿尔帕西诺(Al Pacino)主演的名叫“Panic in Neddle Park”的电影吧。这部电影展现了在距今天哈里森大楼所在地不远的百老汇大街上,吸毒者乱开枪和闲逛的情景。那时的百老汇大街满是残破的救济收容所、肮脏的餐厅和当铺。你将不能相信30年后的街区彻底变了模样。
我在时代华纳中心(Time Warner Center)结束了行程。时代华纳中心是一栋位于哥伦布广场(Columbus Circle)的巨型双子座玻璃外 的大厦,内有商店、写字楼和高级公寓。许多纽约人不喜欢其过于干净、缺乏个性和充斥着高级连锁店的风格。
时代华纳中心拥有一流的空调系统。在闷热天气下,走了大约50个街区,我需要在这里休息一下。我漫步于“The Shops”,又徜徉于大卫杜夫(Davidoff’s)这家高级雪茄店。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可以肯定的是,大卫杜夫雪茄店的营业额接近于零。
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家店内的三位销售员之一奥图尔(John O’Toole)对我说,业绩不好,但“也不太糟”。他解释说大卫杜夫拥有很多常客,他带着我走进了一间关着门的密室,那里有六位大卫杜夫的顾客一边看着CNBC的电视节目,一边正在惬意地吞云吐雾。
我坚持认为,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人不是来自于华尔街,就是住在楼上文华东方酒店(Mandarin Oriental)的客人。“不是”, 奥图尔说,“公交车司机也是我们的顾客”。正在此时,一位身穿制服的纽约市警察出现了,他的警徽上写着里韦拉(Rivera)这个姓氏,他走进了我们所在的一间宽敞的、玻璃外 的雪茄屋,想要好好地过把雪茄瘾。
在结束了我的百老汇之行后,我了解了我应该了解的事实。就像你不能只通过看一本书的表面来判断这本书,你也不应该从闲置的店面来判断经济。今日“真实”的纽约,过得不算最好,也不算最坏。纽约同胞们,我抱歉地说,你们的经济状况仅仅是普普通通罢了。
(评:消费在美国GDP增长点的比重大概是70-80%,而作为美国重要城市纽约里面的百老汇更具有代表性,正所谓一叶而知秋。在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大举刺激经济政策实施1年之后,其效果已然在上面这篇文章中体现。一旦刺激经济政策效力退潮之后,美国经济非常值得担忧。作为全球经济风向标的美国经济犹如一叶扁舟,在浩瀚的大海里即将迎接再次暴风骤雨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