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经济论坛』 [理论研讨]深入浅出:金融危机全景分析(高杠杆的世界如何解套?)

2019-07-19 16:44
一篇让人思考的文章。虽然并不能说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最起码作者思考过(作者本身也不断声称只是自己的想法,希望高人指教。) 我比较欣赏本文作者因为只有了解总体大局,才能判定经济/股市/房产走势。才能在投机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并没有写完,因为很长,如果有人有兴趣剩下的我就跟帖转


作者:killmoney 提交日期:2008-10-15 11:59:00
=======================================

这是本人最近学习总结后所写的系列稿。
  目前已经完成三小节。分别是:
  
  第一节:从我的ID谈起
  第二节:流动性过剩原理初探
  第三节:央行如何控制市场的流动性
  
  前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无论全球的股市,楼市,汇市还是大宗商品市场,都掀起了滔天巨浪,这其中自然蕴藏了巨大的机遇,也伴随无数的杀人陷阱。如何清楚明白的看懂这次金融危机,明白世界各大央行各种举措为什么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同影响的逻辑原理,对交易员显得越来越重要。最近,我收集了一些资料,经过消化整理,按照自己的思路整理成文。希望这一系列分析文章能对大家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有所帮助。
  
  (第一章:从我的ID谈起)
   我在天涯经济论坛注册个人ID: killmoney。很多网友问过我kill money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理解不了啊。我曾解释过几次,但自己都不太满意。不过,经历了这次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后(今年咱们经历的“百年不遇”也太多了!),大家对所谓的kill money应该有点感性的认识了。希望大家读完本文后,对什么是kill money,以及金融危机的本质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同时此文对帮助大家独立分析黄金,以及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楼市的后市行情也多少有些裨益。
  
   kill money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首先需要清楚“钱”的定义是什么。


 要理解“钱”,就需要理解所谓的货币供应量和它的分级定义。美国自70 年代以后,面对各种信用流通工具不断增加和金融状况不断变化的现实,先后多次修改货币供应量不同层次指标。到80 年代,公布的情况是:
  
    M[1A]=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
  
    M[1B] = M[1A]+可转让存单+自动转帐服务存单+信贷协会股票+互助储蓄银行活期存款
  
    M2 = M1B+商业银行隔夜回购协议+欧洲美元隔夜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票+所有存款的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
  
    M3 = M2+大额定期存单(10 万元以上)+定期回购协议+定期欧洲美元存款
  
   L = M3+银行承兑票据+商业票据+储蓄债券+短期政府债券
  
  其实,这些都是“钱”,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异。我们面对的金融世界,钱的定义已经如此宽泛而复杂。但是,借助这些分级很细化的定义,我们依然理解不了什么是 killmoney,也理解不了当前金融危机的本质。因为,上面的描述还是无法包括金融创新所拓展“钱”的范畴。
  
-------------------------------------------


 要充分理解所谓钱生钱的游戏和目前金融危机爆发后,kill money 的现实。朋友们需要理解这几个概念:流动性,流动性过剩,流动性紧缩,流动性陷阱。
  
   目前对流动性的定义五花八门,我理解了各种定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流动性就是资本市场内或各个市场之间“流动资金”的充裕度。
  
   流动性高,说明活动的资金充裕。表现形式:交易(投资或投机)兴盛,资金套现更容易,商业活动活跃;一般也伴随更高的通货膨胀。
  
   流动性不足的表现形式:交易萎缩,套现更难,商业活动减弱,通常也伴随通货紧缩。
  
   比如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普遍就弱于股市;香港创业板内大部分股票的流动性基本停滞,套现几乎不可能。去年全球流动性严重过剩,今年全球经济流动性严重不足。
  
   流动性陷阱的意思就是,在市场流动性不足,商业银行大幅压低利率(比如日本接近零的利率),但由于实体经济本身的问题,无法接纳这些低成本资金用于投资和扩大生产。利率接近零,而市场流动性依然不足的现象,就是流动性陷阱。

  金融危机爆发前,全球经济表现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股市暴涨,大宗商品价格迭创新高,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
  
   而今年以来,随着地产危机加深,金融危机越来越严重,流动性严重过剩转眼变成流动性严重不足。股市,大宗商品,房价全球齐跌,美国部分地方政府破产,甚至出现冰岛,巴基斯坦国家破产危机。
  
   为什么会有这么巨大的反差呢?是什么力量让流动性发生如此戏剧性转变?为什么满世界的流动性很快枯竭,就像资本市场的水池下面突然有了个巨大的地漏。流动性源源不断地被地漏吸收,直至枯竭。为了深入探究这次危机,我们还必须搞懂流动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


  (第二节)流动性过剩原理初探
  
   谈到流动性过剩,一般我们会联想到货币发行量,相当部分朋友会想: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货膨胀就是钱印多了嘛。是不是这样呢?或这种想法是否准确呢?
  
   让我们运用第一章关于货币供应量的分级原理,来考察一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
  
   下面一段分析引用自 《全球流动性是否过剩的讨论》
  
  =================================

  根据瑞士联合银行经济学家的研究,2002年以来,七国集团货币供应增幅与名义GDP增幅之差呈下降趋势。其中,2005年下半年以来,M1增幅低于 GDP增幅,且差距不断扩大;M3增幅从2005年以来只比GDP增幅高1%左右。可见,七国集团的经济流动性与实体经济需要大体相适应,甚至偏紧。摩根斯坦利的任永力(Jen,2006)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货币供求进行了分析,发现无论用M1还是M3来衡量,其与名义GDP之比在欧洲、日本都在上升, 显示这些经济体货币供应较宽松;在美国,M3/GDP过去3年多有一定的起伏,但变化不大,而M1/GDP在过去10年持续下降。这说明,美国并非像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大量投放货币,造成全球流动性过剩。

  然而,观察更多的经济体,就可以得出流动性相对充裕的结论。例如,根据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最新的研究,从2004年下半年以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货币供应超过名义G D P增长的幅度呈扩大之势。如果把OECD国家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放在一起,则货币供应加快的现象更明显。当然,这些经济体货币供应增幅只比G D P增幅高出不到3%,很难说流动性非常充裕,甚至过剩。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考察的范围最广:用美国基础货币与全球外汇储备之和为指标衡量,过去4年全球流动性名义增长高达18%,实际增长约15%,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这一指标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随着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的不断扩大,美国不断对外大量支付美元,美元在全球的供应增加,但这一指标没有考虑货币需求的因素(如全球GDP增长),难以得出全球流动性过剩的结论。


===================
  
应该指出,由于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全球流动性状况主要是由发达经济体决定的。但亚洲经济体和产油国国际收支顺差,可能导致中央银行大量收购外汇,扩大货币供应。例如,2006年末,中国M2同比增长近17%,比名义GDP增幅高出约4.7个百分点。由于不具有美元发行能力,这些经济体国际收支顺差并不增加美元的流动性,但可能增加本币流动性,推高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

   总之,就与实体经济相关的经济流动性而言,最发达的几个经济体尤其是美国经济流动性充裕状况并不明显,但全球范围内经济流动性相对充裕
 
理论上讲,只要经济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来表示),M2 都需要提供大体相当的增量资金来“配合”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近三年,中国M2年平均增发量为18%;而美国为5.5%。考虑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世界经济近三年也保持比较高的发展速度。这样的M2增速无法解释股市,大宗商品,楼市上财富的急剧增长。也无法解释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原因。
  
   所以,用传统的,教课书上的M2/GDP 来计算流动性是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金融创新曾出不穷,我们需要自己的分析方法。
  
   那么推动全球楼市,股市,大宗商品暴涨的资金来自何处呢?答案就是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中大量使用杠杆,多层次杠杆给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流动性。这些流动性是各国央行难以控制和准确掌握的。


-----------------------------------------------------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杠杆。现代金融杠杆几乎随处可见。做保证金外汇,期货的朋友比较容易理解杠杆。投机市场的杠杆比列就是:最大可操盘资金/保证金。假如你打入帐户的保证金是1000美金,杠杆比例是100倍。就是理论上你可以做10万美元的交易;如果交易商品价格波动超过1%,满仓状态下,赚了保证金就翻倍;反之,保证金就清零,也就是“爆仓”。
  
   大家最熟悉的杠杆工具就是按揭贷款。比如房价是100万RMB,你首付10万,借贷90万,30年利息总计80万。你的杠杆比例就是180/10=18倍。做过保证金交易的朋友应该明白18倍杠杆满仓操作的风险有多高。
  
  美国的房贷玩杠杆更加疯狂。美国可以零首付贷款给购房者,这还不说,前几年,全球房价持续上涨。美国银行就继续创新:购房者贷款买房后,如果房子升值了,可以请机构评估一下,假如增值5万美金。贷款人还可以用房子增值部分到银行抵押贷款5万元出来消费。这5万其实就是二级杠杆。假如房价逆转,资产缩水,无论银行(转嫁给了房贷债券购买者)还是购房者都将面临巨大的损失。这其实就是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高杠杆操作,方向错误,爆仓很容易。金融创新的工具包含大量的高杠杆,多层次杠杆。

  这个房贷例子就是专家所说的美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模式:资产增值拉动型增长。无论高按揭比例买房,还是资产增值贷款,都可以拉动消费和经济增长。但它是不可持续的。一旦资产泡沫破裂,危机就全面爆发。
  
   所谓钱生钱的游戏:就是利用杠杆工具,在方向正确的时候,获取高额利润。贷款炒房,保证金期货,外汇都是例子。最近国内将要推出的融资炒股,其实就是保证金炒股票。也算金融创新之一。
  
   但怎样理解金融创新如何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研究央行控制市场的流动性原理。
  
  (第二节完)


=================================================================

 第三节:央行如何控制市场的流动性
  
   要深入理解市场的流动性,我们还需要学习一个概念:货币乘数效应。
  
   各国央行真正印刷出来的钞票,叫基础货币(M0)。前文提到的金融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M1 = 基础货币M0 * 货币乘数K0。
  
  M2 = M1*K1
  
  M3 = M1*K2
  
  。。。。
  
   这些Kn 就代表所谓的货币乘数效益。为什么会有这个乘数效益呢。举个例说明:
  
   居民A把工资收入存入银行1万元;银行把这1万元借贷给B企业作为流动资金,B企业的部分流动资金会存入银行(假定7000元);银行又可以把7000元借贷给企业C作为流动资金,企业C可能还会把部分流动资金(假如5000元)存入银行。。。。。
  
   这样1万元的初始存款,就被银行多次贷款所放大,最后银行基于1万元的初始存款的总贷款数可能远远超过1万元。这其实就是银行所谓的金融杠杆,也就是典型的货币乘数效益。所以,我们生活中的经济杠杆工具真是无处不在,俯拾皆是。
  
  (我的表述难免出错,如果朋友们认为我的理解有误,敬请赐教!)

  我个人理解基础货币M0才是没有任何泡沫的真实财富(假定央行是诚实的)。央行如何确定M0的发行量呢?我目前的理解就是基于居民收入存款,盈利企业的存款和国家财政盈余。
  
   M1,M2,M3都是金融不断创新后,产生各种金融杠杆,为经济活动注入更多的流动性。当经济活跃度上升时,企业会尽量利用各种渠道融资,M1,M2,M3都会相应增长。金融杠杆放大,表现为经济发展和就业率上升。
  
   但企业都是从局部和自身角度看待问题,盈利效益累计往往导致信贷放大,货币供应量上升,经济产生过热的危险。这时,央行就需要介入,进行所谓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什么呢?就是调控流动性。也就是控制货币乘数效益:让Kn值下降。
  
   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现在汇率也成为一种调控工具。这几者如何影响Kn 的大小,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研究。这里暂略。

  到这里,我们可以理解,央行可以通过一些金融杠杆调节工具来调整货币乘数效益,从而控制货币供应量,进而抑制或促进经济活跃度。
  
   但为什么金融危机爆发前,各国央行对流动性过剩几乎失去控制,资产价格持续飙升,全球通胀愈演越烈,我国宏观调控也是越调越高呢?这就需要我们超越目前《货币银行学》教科书的Mn多层模型,进一步理解金融创新是如何使流动性失控的。
  
   个人感觉,无论是企业家,投资人,股民,汇民还是期民,炒房客都需要把流动性波动原理研究透。理解越深入,把握投资机会,投机买卖点及趋势就更加准确。
  
  第三节完。
  
  (期待大家参与讨论,让我们共同努力来揭开金融危机这锅烂肉的盖子。)


-------------------------------------------------------------------------


 (第四节)世界金融的流动性是如何失控的?
  
   要回答这个问题,显然需要研究美元这个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的供应量。
   以下部分为资料,摘录自《美元存量与流量究竟有多少?》
  
   全球一共存在多少美元?其分布在何处?又是如何分布的?对于这些问题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认清美元的货币供应量。
  
    美国境内美元存量的统计口径包括了M0(流通中的美元现钞)、M1、M2、M3(广义货币),截至2007年底,美联储发行的流通中的美元现钞有 7743亿美元,加上活期储蓄以及旅行支票后的M1为1.4万美元;同期公布的M2数据为7.5万亿美元,最广义货币统计口径M3美国于2005年始停止公布(2005年最后公布数据为10万亿美元),估计在2007年底同口径可以达到12万亿美元。另外在欧洲货币市场上派生出的欧洲美元存款,按照前述方法预估,其规模超过4万亿美元。因此,全球市场上的广义美元货币总量约在16万亿美元以上。

  从这段资料,以及美元M2的历史数据来看,美国M2的增速非常有限。近三年平均为5.5%。但是市场却感觉却是美元流动性明显过剩。下面列举一些衍生品市场的数据说明。让我们通过数据来验证感觉。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10/15/10400158_13382175.gif

图一:CDS市场合同价值总量变化图


上图是CDS市场的合同价值总量的变化曲线,美国CDS市场从2001年的9千多亿发展到2007年底的62万亿美元的恐怖量级。
  下图是比较把CDS市场和全世界的GDP及美国宏观数据的对比。

http://img15.tianya.cn/photo/2008/10/15/10400159_13382175.gif

  金融衍生产品让市场流动性扩大到让人无法相信的量级。是什么让M2数据和我们看到的充沛流动性发生巨大反差呢?
  
  下面是引述一位网友的分析。(请大家一起来分析下面这段逻辑是否正确。)
  
   金融创新造成的货币供应失控才是真凶!
   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监测货币供应量多少的主要指标是M2。但是,贷款资产证券化,使得M2失去了原有的监测能力。如果仍然以M2作为监测货币供应多少的指标,只会导致货币供应的失控。
  不存在银行贷款资产证券化之前,商业银行通过贷款创造货币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假设起初商业银行有100元资产,和100元负债,央行存款准备金率为 10%,所有贷款均为住房抵押贷款。那么通过信贷货币创造最后银行应该是100元央行储备,900元贷款,1000元负债。根据美联储对M2货币总量的定义:M2是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包括货币市场存款帐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非机构)及其他流动性较强的资产,如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储蓄存款、隔夜回购协议和隔夜存于欧洲非美国银行的美金等。此时,M2应该为1000元。
  但是,现在资产证券化来了,把900元的贷款变成了证券化的资产ABS、MBS、CDO,然后一部分储蓄从银行体系脱离,购买了这些证券化的资产。现在再看银行资产负债表,就变成了100元央行储备,100元负债。此时,M2变为了100元!!!整整少了10倍,但是住房贷款没有变还是900元。
  
   这个简单的例子,告诉我们当存在资产证券化,这种脱离银行信贷机制的融资方式时,如果美国已M2作为监测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只会造成货币供应的失控。而资产价格在短时间内大幅上涨,最本质的原因就是货币发多了!


从这段分析中(大家需要关注这段分析是否有大的漏洞),我们暂时得出结论:美联储公布的美元M2被金融创新工具极大的扭曲了。数据严重失真!
   修正后的美元M2 应该远远超过当前的数据。这也许是美联储拒绝在2005年初最后一次公布M3后,继续公布M3的理由吧。
   我个人认为如果上述逻辑成立,这应该是金融创新,借助杠杆工具向资本市场注入了超级流动性,同时脱离美联储掌握的根本原因(美联储应该比谁都清楚)。


  研究流动性,我认为是目前金融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所以,下一节,准备把所有影响流动性的因素汇总一下。这将有助于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理解各大央行的各种救市措施的有效性。
   也就间接有利于分析各种救市措施实施后,股市,楼市,大宗商品等市场的价格走势。
 

------------------------------------------------------

 现代金融体系确实相当复杂。
  
  比如影响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因素,就非常多。每个因素在不同的时候的权重变化也很大。
  
  但金融市场需要这么复杂的设计码,我以为不能简单下结论。比如杠杆,如果现代金融没有杠杆,难以想象经济能发展如此迅速。
  
  就好比简单设计的软件,功能一定是有限的。复杂程序,功能就强大一些,但BUG也更容易产生。DOS系统的安全性一定高于windows xp。但两者的功能根本不可同日而语。金融系统设计的道理类似。

 所以,虽然现代金融系统非常复杂,功能强大。
  而且,目前的系统发现一个critical bug可能导致死机。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就是尝试分析bug 的机制。和预测金融系统的设计者将怎样de-bug。也就是预测未来的政策。如果de-bug失败,还需要准备系统死机后,如何应对。
  
  原理+逻辑+实证 是蹲马步,步步为营。看似简单,我以为非常重要。
  
  同时还要深入浅出,我尽量吧。

----------------------------------------------------------


(第五节) 尝试全面分析金融流动性原理
  
   无论你打算预测未来经济要通胀,通缩,还是滞胀,资产价格上升,下降都需要首先来准确分析流动性的变化!
  
   所以,我个人认为,这一节所关注的内容的重要性无论对实体经济的参与者还是金融市场的投机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深入一点啦,希望大家坚持把这节看明白,后面金融危机的全景分析就水到渠成了。如有错误,也还望不吝赐教。)
  
   先总结第四节的内容:影响流动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一般采用M2来考量。
   上节最重要的结论就是目前的美元M2严重缩水。市场实际的货币供应量远大于此。
  
   决定金融市场货币供应量的要素包括:M0,基础利率,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央行票据),货币乘数因子(金融杠杆)等五个要素。
   如何影响,大家自己研究吧,略过。而美国M2扭曲的关键就是货币乘数因子没有包括大量新出现的金融杠杆工具。

   要全面分析流动性,必须要引入一个关键概念:流通速度。
  
   怎样理解呢?借用微观经济学中的资金周转速度就清楚了。企业盈利有两种方式,提高单次资金周转的盈利率;和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扩大到宏观领域,就是流通速度。
  
   同样的道理,货币流通速度越高,同等货币供应量下,金融流动性越高,一般经济活跃度就越强。
  
   次贷危机开始前,世界经济(GDP)高速发展,既有货币供应量的上升,也有货币流通速度的大幅提高。
  
   这今年货币流通速度在明显加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金融创新:随着多功能信用卡、自动电子柜员机、自动转帐服务、电子化资金转移系统等等都有效地加快了微观经济各个层面的资金周转。
  
   这里不得不继续深入一点:西方经济学关于货币流通速度的两个公式。


  以下内容为引用资料
  ============================
   在1911年出版的《货币购买力》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费雪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作了清晰的阐述。货币数量论最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可以表示为:MV=PY。那么货币流通速度V=PY/M。
   该式中,Y表示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总量,P表示一般物价水平,M表示流通中的货币量。
  费雪在这里认为Y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所以它在短期内是不变的,V是由支付制度、个人习惯等因素决定的,由于这些影响因素在短期内是稳定的,所以在短期内可视为不变的常量,这样决定物价水平的是市场上的货币量。费雪方程式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说明物价水平的变动仅源于货币数量的变动,最大的特点是假定货币的流通速度保持稳定。
  
   凯恩斯主义假定人们对货币需求出于3个动机: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
   他的实际货币需求模型是Md/P=f(i,Y),式中i表示利率,Y表示国民收入,即货币的需求是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函数,把上式代入V=PY/M,其中M用Md代替可以得出:
  
   V= PY/M=Y/f(i,Y)
  
  该式反映出货币流通速度是实际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由于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小于1,因此货币流通速度随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实际国民收入增加,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同样,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水平呈正方向变动,其原因在于利率水平的上升,货币持有成本增加,货币需求就会减少,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正由于货币流通速度对收入和利率的变化做出有规律的反应,收入和利率水平变化又是事实,这就决定了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

-------------------------------------------------

   考虑到目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咱也只有麻起胆子,对各位前辈大师指点,指点了。咱如果错了很正常哈!
  
   凯恩斯的公式是在费雪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也更配合当前的金融现实。但凯恩斯计算流通速度的公式中少了一个关键参数:资金风险偏好度。当然,也许我的理解不够深刻,是否其中的利率“i”就代表了呢?
  
   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资本的风险偏好下降了。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银行间拆借利率(伦敦Libor),这个利率上升,说明资金风险偏好下降,银行间资本流动减缓,从而降低了整个金融市场的资本流通速度。
  
   让我们大胆地把凯恩斯的公式改动一下:
  
   V= J*Y/f(i,Y)
  
   这个J就代表资金的风险偏好度。资金风险偏好越高,资金流动速度就越快,投资和投机就越兴盛。
  
   这个J如何定义呢?除了Libor,应该还有其他参数。大家帮我想想。


   这个资金偏好度其实反应投资或投机的风险溢价。也就是资本成本要素之一。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其,这一因子迅速变小。
  
   使得资金流通速度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市场的流动性。
  
   归纳一下:目前金融危机中流动性迅速下降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
  1)金融杠杆迅速下降,去杠杆的结果使得货币供应量大幅下降。
  2)风险偏好度大幅下降,其结果就是货币流通速度大幅下降。
  
  全球空前的注资活动,购买企业债,购买银行股票,都是在与这两个因素抗衡。
  
  但是,目前为止,天平明显倒向前者。

 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双降的威力让全球震惊!
  
  即使天量注资也无法与之抗衡!
  
  而去杠杆活动正陷入另外一个更加恐怖陷阱:去杠杆陷阱


 第六节完。
  
  理论基本准备就绪。下面章节将逐步展示金融危机的全景和再次分析杀钱的原理。
  


------------------------------



作者:killmoney 回复日期:2008-10-16 18:12:11 

  LS兄弟等久了。主要考虑这段分析,需要天涯的朋友帮我校正,
  
  如果有错误,丢脸事小,白费工夫和大家的时间啊。
  
  前段时间,我记得分析大宗商品期货的走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句话:
  
  美元贬值和经济萧条的对冲,会让期货交易员对市场的判断陷入空前的矛盾。正因为这个判断,让我在国庆长假前基本空仓。
  
  现在看来,知识准备严重不足啊,去杠杆效应,和流通速度大幅下降造成的流动性迅速枯竭的原理在今年三月上演过一次。但我偷懒了,没有下真功夫去研究究竟。
  
  国庆前,如果此文出来,期货市场的超级做空行情,就不会在自己眼前白白流掉。
  
  痛啊,悔啊,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知识就是财富,此话不假呀。

---------------------------------------------------

0 个回答

查看全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