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几岁

2019-07-18 21:51

我自己幼时觉得人生过了三十便大势已去,“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描述的显然是四十岁人士。而今自己站在三十边上,倒觉得自己的人生刚要开始,怎么也还是个含苞待放的……狗尾巴花。总之,“老”是一个独立定义各自表述的问题。不过,“显老”,就是一个可以加以探讨并形成共识的技术问题了。
自我感觉怎样良好姑且不论,现实倒实打实地给我来了一记上勾拳。第一次被问路的小学生用软糯甜蜜的童音称为“阿姨”时,尽管眼前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心中咆哮着“小小年纪什么眼神啊”的我还是不得不动用全身的善良细胞储备,才挣扎着没有给他们指反方向。
痛定思痛然后进入“面对并解决问题”状态的我迅速在身边进行了小范围抽样调查:“你认为什么地方让人显老?”
围观群众略微思考后纷纷作答:“皮肤?”“皱纹?”“驼背?”“神态?”“精气神?”“黑白分明纯净天真的眼眸?”
果断滤掉那条文艺中毒小清新的答案,我继续深入追问大多数回答“皱纹”的靠谱群众:“那么哪儿的皱纹最显老?”
这次大家的思考方向出乎意料地一致:“眼睛。”“眼角。”“眼下细纹。”“黑眼圈。”“鱼尾纹。”答完后甚至买一送一地给出了解决方案:“眼霜。”“眼袋霜。”“保湿霜。”“维A酸。”“痔疮膏。”——喂,最后一个答案谁说的啊!
就连我那个从不往脸上招呼东西的娘都连个磕巴也不打地给出了一样的答案,“准保是眼睛那儿的皱纹。你没听广告都这么说——淡化眼下纹……岁月不留痕……”
问题是,广告这东西作为信息来源实在可议。虽然它们每天轰炸着你的耳膜,试图告诉你哪些细节令你看起来天增岁月人增寿,但说到底,广告业者不是研究人士。广告词的作用是让你掏出钱包而不是带你认识这世界。对那些不敢稍懈地与时光作战的人而言,谁不想知道脸上哪里的纹路最彻底地出卖了你,以及究竟该把优势兵力集中在何处。
查了方知,研究皱纹成因的论文已经车载斗量,但研究皱纹权重的论文却少得可怜。或许是研究者们认为研究怎样的脸蛋显老不算个正经事,导致上一篇与之相关的系统性研究论文居然发表在三十年前。康涅狄格大学的研究者们在《知觉与心理物理学(Perception & Psychophysics)》杂志上探讨人们如何综合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来猜测别人年龄。最后结论是两个主要因素——头形(五官比例、侧面轮廓),以及皮肤皱纹——共同影响了人们的判断。
这项早期实验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用以判断的面孔是雇用画家绘出的,因此带有太多干扰判断的细节,而令许多潜在的影响因子未被排除——头发是稀疏还是浓密,发色是灰白还是亮丽,眉毛的色泽如何,毛孔是大是小,毛细管静脉曲张(即俗称的‘红血丝’)存在与否,嘴唇形状丰满还是干瘪,以及体表的脂肪组织分布。其次,定性研究做了,但具体影响力度多大这个定量研究没有做。最后,不同的观察者面对同样的面孔也可能做出不同的判断,这点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未见提及。
而最新的一项发表在《增龄,神经心理学与认知(Aging, Neuropsychology, and Cognition)》的研究则尽力补上这些缺失。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的研究者们一共设计了两轮实验。第一轮实验属于绝对年龄判定,99名不同年龄层的受试者判断自己看到的脸孔分属如下八个区间中的哪个:儿童组 (3-12岁), 少年组 (13-19 岁), 弱冠组 (20-29 岁), 而立组 (30-39 岁), 不惑组 (40-49 岁), 知天命组 (50-69岁), 花甲组 (60-70岁)以及古稀组 (70岁以上).
第二轮试验属于相对年龄判定,22名本科生每次比较两张同一性别不同皱纹组合的脸,判断哪张看起来更为年长。
在此研究中,研究者们用FBI用来绘嫌犯模拟像的软件Faces制造出了成批脸孔,这些脸孔全部是高加索人种(排除人种干扰),灰阶图像(排除肤色干扰),没有头发与眉毛(排除毛发干扰)。总之,脸与脸之间唯一的区分就是皱纹。
在严格控制变量的前提下,研究者对皱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研究——可变参数计有:皱纹密度(一至四条),皱纹深度(分为浅纹与深沟),以及皱纹出现的位置(前额,眼下,嘴周,鼻梁)。从实验结果来看,有些参数的改变显著改变了人们对年龄的判断,有些改变则说不准。

最后,他们还比较了不同年龄差的实验参与者做出的判断,参与者统共分三个年龄层:平均11岁的小学生组,平均22岁的本科生组,以及平均47岁的中年组。其中年纪较小的两组对年龄的估计显著低于中年组的判断数值——换言之,如果小学生眼里我是阿姨,那么年长的人眼中的我……一声长叹。
言归正传,回来看看他们对皱纹都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吧——
首先,皱纹的密度远比皱纹的位置更举足轻重。四条皱纹总是比一条皱纹糟——不论它们长在你的脸上哪个位置。
其次,皱纹深浅同样影响深远。深沟总是比浅纹令人看来更为老迈。
相较而言,皱纹分布在哪儿区别似乎没有那么大。如果非要选的话,比起在鼻子、前额、嘴巴出现纹路的脸,那些长着大眼袋或眼下纹路的脸被认定更为年轻。——但这只是对女性而言。眼袋对男性的增龄效应比女性显著得多,一对眼袋能让一名男士比没眼袋的同性加上五岁左右,比起有眼袋的女性则添了十岁!

统计结果还表明,女性的脸一般要比男性的显得年轻。本次试验中,具有同样皱纹特征的女性比男性平均被低估了6.8岁。当然,我也有少许怀疑这是因为他们为了强调性别特征——就算没有头发和眉毛也要让人一眼认出男女,结果弄出了一张相对来说比较缺乏魅力的男性脸庞。
令我耿耿于怀的是,研究者最终也没能给脸上的皱纹建立起确定的数学模型——比如额头的权重是0.9而眼周的权重是0.3,然后乘上每处的皱纹数,加个固定常数就能计算出一个表现型年龄那种模型。要知道,有两种猜谜游戏我向来不擅此道,一种是电话里的“你猜我是谁”,另一种就是面对面的“你猜我几岁”。曾经我把心中预估减了十岁才咬牙说出,“我看您不到三十吧,”结果眼前那原本上弯的嘴角迅速下拉成一条紧绷的下弦月,然后牙缝里一字字挤出“我下个月才满二十五。”于是努力送出的高帽变成了当众打脸的杯具。总之,估算初识者的年龄是件风险巨大的事情,若科学能给出条速算公式,那该有多么功德无量。
这个实验未来还有许多可以拓展探讨的空间,例如调查样本数不够大,也许很多人不愿意被参与实验的九十几人代表。另外,完全是用高加索人的面孔进行的实验,其结论是否可以完全照搬到黄种人和黑种人脸上也值得存疑。研究者自己还提及,希望未来能知道人们在判断与自己不同人种的年龄时是否会有更大误差——很多老外就觉得东方人都长了一张看不出年纪的娃娃脸,我的几个朋友则觉得黑人在他们眼中都长得一模一样,分都分不清,年龄更无从猜测。
此外,在现实生活中真会出现嘴部四周有皱纹而眼下光洁如初的人吗?我们对各处皱纹的不同反应或许只是缘于我们常识中出现皱纹的顺序。眼下部位之所以意义重大,缘于那里是挽留青春的第一道防线,这里一旦失守,此后便开始丢盔弃甲一路败退。不过至少女士们不必在眼下出现第一道纹路时便尖叫连连——更应该担心的男士们还显得情绪稳定呢。只是看到姜文15岁就被解放军尊称为叔叔,我就觉着“显老”这回事大概还有其他神秘的因素在里面——童年再怎么困苦艰难,也不能十五岁就满脸褶子吧?
虽然区区一道细纹可能无损你的魅力,但心底我们均深知,终有一天,什么果酸换肤钻石磨皮激光红外肉毒拉皮都将无济于事,我们只能逆来顺受心平气和地与时光讲和。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时间是怎样爬过了我皮肤,只在旁观者眼中最清楚。

0 个回答

查看全部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