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驻美大使反驳《纽约时报》有关本地方言文章

2019-07-18 19:40

 
 
(联合早报网讯)新加坡驻美国大使米尔普里(Ashok Mirpuri)致函《纽约时报》,否认报道中提到我国政府在数十年的“语言压制”后,对华人方言的使用开始软化。
《纽约时报》在8月26日的报道“在新加坡,华人方言经过数十年管制后复活”,引起了我国政府注意。该文章作者、获得普利策奖的记者作家张彦(Ian Johnson)在文章中描述一个三代同堂新加坡家庭,讲福建话的祖母和讲英语的孙女挣扎着沟通。
文章指出,这是“新加坡政府大规模、数十年来的语言工程”,是禁止华人方言、由华语(或称普通话)取而代之的结果。
米尔普里于8月27日致函给《纽约时报》总编辑费尔(Thomas Feyer)说,该报道对于语言压制和政府因公众不满而软化方言政策的两项指责都弄错了。
米尔普里在信中说,新加坡选择英语为工作语言,因为这是国际经商语言,本地家长因坚信孩子必须掌握英语才能生存,从60年代起大批把孩子送到英语学校。
“尽管面对这样强大的潮流,新加坡政府仍然保持母语(华语、马来语和淡米尔语)的活力,将推广双语作为教育之本。”
他说,新加坡华人得在不同方言和华语之间选择,已故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力推华语,因为它的经济价值,以及教导多种相互无法理解的方言并不实际,他也想在新加坡华人中建立起共通的语言。这仍然是政府的政策。
他也澄清,用方言广播并不是新政策,这些为年长者制作的节目一直都有。“祖父母想用方言同孙辈沟通,但又不想孙辈为了方言而影响学英语和华语。大部分新加坡人并不是有语言天分的语言学家,他们最知道要掌握多种语言的困难。”
他最后说,像新加坡这样年轻的国家会继续发展自己的文化和认同感。“我们鼓励年轻新加坡人学习他们社群的历史、文化、文化遗产和语言。但我们必须承认新加坡华人面对的是讲英语和华语的未来。”
纽约时报还未刊登米尔普里的信。

https://goo.gl/QwzeS1

1 个回答

查看全部回答

2019-07-18 19:40

祝彦宝

LKY是对的,不知道他是不是学蒋总统的
推广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