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未雨绸缪# 1990年5月 开始实施 拥车证制度
今年,是新加坡的金禧年!
8月9日,我国将欢庆建国50周年。
半个世纪以来,岛国从简朴的小城市变成今日的大都会,这期间在政经文化上经历的风风雨雨,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坚忍不拔,携手共进退。
回首来时路,除了缅怀,更大意义是认识我们的历史。《岛国·星事》说的是新加坡(星洲)的事,也是我们的“心事”。每周一则,共50则,每次重新追溯一个历史事件,希望能推动我们更稳健的踏出下一步。
政府为了确保公路交通通畅无阻,决定从1990年5月1日开始,实施车辆限额制(即拥车证制度),时任交通及新闻部长的杨林丰博士于1990年2月26日在国会做上述宣布。
在这个制度下,除了公共巴士和学校巴士外,所有要购买新车的人都必须通过投标,付一笔限额费,以取得一张拥有汽车10年的证书(即拥车证)。使用10年以上的旧车如果车主要继续使用,就必须缴交10%的附加路税,附加路税每年增加10%,最高为50%。
在车辆限额制下,车辆分为小型、中型、大型、豪华、商用(包括货车和私人巴士)及电单车六种。在投标购车证时增设“公开组”。
杨林丰在国会阐述车辆限额制(拥车证制度)时强调,政府是为了确保公路交通通畅无阻,但是政府无意把汽车价格提高到人们可望不可及的程度,或以交通政策为借口来征收更多税收。
新加坡是全球第一个实施拥车证制度的国家,这个制度也是新加坡独创的。在政府提出拥车证制度的那年,新加坡约有80万辆汽车,其中约50万辆为小型汽车。为此,政府也断然采取了抑制私人交通工具,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的举措,而政府不断完善的高度发达的立体陆路交通网络也有效地鼓励了人们舍弃私人交通工具,采用便利而舒适的公共交通工具,主要是地铁和巴士。
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道路已占据其土地总量的12%;截至2014年,新加坡汽车保有量约为97.3万辆。
拥车证制度于1990年5月开始实行之后,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简称“陆交局”)会根据每年淘汰车辆的数量和道路建设情况确定每年新发放拥车证的数量。在一定的年度配额基础上,陆交局每月会拿出一定数量的拥车证,按中小型汽车组、大型及豪华车组、电单车组、货车和巴士组以及公开组5个类别进行公开竞拍。竞拍全程公开透明,先由竞拍者输入自己的竞拍价,然后由电脑从高价到低价排列,确定成功竞拍者。
拥车证每月进行两次公开竞拍,通常从每月第一个星期一和第三个星期一开始,到两天之后的星期三结束。
此外,由于新加坡没有汽车制造业,汽车全部依赖进口,买车还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再加上注册费、保险费等其他费用,在新加坡拥有一辆汽车的成本非常高,甚至可能超过汽车本身的价值。
通过拥车证制度,新加坡的汽车数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新加坡陆交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新加坡每年汽车数量的增长率约为3%;2009年以后,每年汽车数量的增长率约为1.5%;2013年2月至2015年1月,每年汽车数量的增长率约为0.5%;预计2015年2月至2018年1月,每年汽车数量的增长率将维持在0.25%左右。
实践证明,新加坡拥车证制度虽不是尽善尽美,但还是能让车辆增长严格控制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因此陆交局无意废除这个制度。如果没有拥车证,只靠收取附加注册费(Additional Registration Fee,简称ARF)限制车辆数目,一旦经济繁荣,汽车市场也跟着热起来,当局将无法调控车数的增长,公路上的车辆超出负荷,麻烦可就大了。
via http://www.zaobao.com/news/fukan/story20150621-49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