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00万人的阶层比例跟中国大的比例一致,在周边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在以上三个岛(或者其他的一些独立小岛上),以华人为主的话能否创造出类似于新加坡的…
查看全部回答
这个问题简直是太奇葩了,接近于伪命题了。
首先说一点,这三个岛的面积怎么能和新加坡比?新加坡国土面积才719.1平方公里,而你说的这三个岛,最小的斯里兰卡也有65,610平方公里,将近100倍的大小,更不要说马达加斯加(587,041平方公里)和古巴(110,861平方公里)了。而你却只丢出去500万人?你想过人口密度吗?还有,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并不是题主说的这么大,只有75%左右,如果按照你说的情况,和中国没什么两样…简直就是小中国。其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成功是因为其在东南亚,华人普遍较多,离中国又近
其次新加坡的成功可以说绝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处北纬1°18′,东经103°51′,北临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正所谓“咽喉的咽喉”。这些绝佳的地理位置条件帮助及促进了新加坡港口贸易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亚洲最大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水深港阔,自13世纪开始便是往来欧亚的中途驿站,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的商船已经由此地来往航行了好几个世纪。新加坡也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新加坡在本土没有规模性的天然资源产出的条件下,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新加坡的优势就在于它较早地明确了自己在世界能源版图上的定位,抢占了国际市场的先机。新加坡是因港而兴的国家。由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使新加坡本身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同时,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每年都要经由新加坡输入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东南亚各国对石油的消费需要也日益多样化。新加坡较早地意识到由能源决定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形成,而新加坡这个港口之城,正处于西亚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之间。新加坡找到了自己在世界能源版图上的分工,充分利用其扼守能源通道的特殊位置,审时度势,发展了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并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和亚洲石油交易市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也帮助其成为世界的航空中转中心。这些条件都是其他三个岛国所没有的。
英国的殖民时期也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在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这些可以说是为新加坡后来的成功做铺垫。
新加坡完美的自然气候也是促进新加坡成功的一个要素,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这些使得新加坡更适于居住和游玩,促进了新加坡的旅游业的发展。相比较于新加坡,只有斯里兰卡的气候和新加坡最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斯里兰卡有山区,这些地方的气温就要比平原要低,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平均最低气温16.5℃。而且其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个国家有旱季的出现。而古巴的热带雨林气候太潮湿,马达加斯加更是因其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大,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高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半干旱气候,四种气候之多,这些条件都不利用人口的移动和适应。
和新加坡比较,其他三个岛国都有其自己的自然资源,多数是矿藏,不然就是渔业、林业、农业,这些都是新加坡所缺少的,所以说新加坡当时的成功可以说是逼迫出来的。就像前面说的,在英国殖民地时期,英国大力开发港口业。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在缺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以免税、低廉可靠的劳工和稳定的政治的牛活下,吸引国外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接着新加坡大力开发工业和造船业,工业多数表现在电器用品,金属业,木材制造业以及纺织业。在1970时期,新加坡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是9.4%,在那个时期都算是世界排名高的。接下来,新加坡开始从低技术产业进化到搞技术产业,开始制造电子产品,电脑硬件,合金工程和石油业。在1980年开始,新加坡开始发展商业,运输业,通信交通业以及金融业。1990到现在,新加坡大肆开发旅游业,赌场和新机场候机厅的建成都是为了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新加坡多数靠的是高科技产业,工业,而不是靠自然资源。而且李光耀的英明政策和贡献也是新加坡成功的一大因素。请问现在去哪里再去找一个李光耀呢?
习骅
这个问题简直是太奇葩了,接近于伪命题了。
首先说一点,这三个岛的面积怎么能和新加坡比?新加坡国土面积才719.1平方公里,而你说的这三个岛,最小的斯里兰卡也有65,610平方公里,将近100倍的大小,更不要说马达加斯加(587,041平方公里)和古巴(110,861平方公里)了。而你却只丢出去500万人?你想过人口密度吗?还有,新加坡的华人比例并不是题主说的这么大,只有75%左右,如果按照你说的情况,和中国没什么两样…简直就是小中国。其次新加坡华人社会的成功是因为其在东南亚,华人普遍较多,离中国又近
其次新加坡的成功可以说绝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新加坡地处北纬1°18′,东经103°51′,北临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为邻,南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度尼西亚相望,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的“咽喉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正所谓“咽喉的咽喉”。这些绝佳的地理位置条件帮助及促进了新加坡港口贸易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航运中心,亚洲最大的转口港,新加坡港水深港阔,自13世纪开始便是往来欧亚的中途驿站,中国、阿拉伯和印度的商船已经由此地来往航行了好几个世纪。新加坡也是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三大石油贸易枢纽之一,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新加坡在本土没有规模性的天然资源产出的条件下,成为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确实有些不可思议。新加坡的优势就在于它较早地明确了自己在世界能源版图上的定位,抢占了国际市场的先机。新加坡是因港而兴的国家。由于港口贸易的繁荣、往来船只数量巨大,轮船、飞机需要的燃料油数量和品种不断增多,使新加坡本身成为国际上主要的燃料油消费市场。同时,伴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每年都要经由新加坡输入大量的能源资源,而东南亚各国对石油的消费需要也日益多样化。新加坡较早地意识到由能源决定的世界经济版图正在形成,而新加坡这个港口之城,正处于西亚原油产地和东方石油消费区之间。新加坡找到了自己在世界能源版图上的分工,充分利用其扼守能源通道的特殊位置,审时度势,发展了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学工业,并一跃成为世界重要的炼油中心和亚洲石油交易市场。新加坡的地理位置也帮助其成为世界的航空中转中心。这些条件都是其他三个岛国所没有的。
英国的殖民时期也是新加坡成功的因素。在1819年,英国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雇员斯坦福·莱佛士登陆新加坡,并开始管辖该地区。1824年,新加坡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最初隶属于英属印度殖民当局管辖。1867年,新加坡升格为海峡殖民地,受英国直接统治。随着蒸汽船的发展以及苏伊士运河的开通,新加坡成为航行于欧亚之间船只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后,当地橡胶种植业发展蓬勃,新加坡也成为全球主要的橡胶出口及加工基地。这些可以说是为新加坡后来的成功做铺垫。
新加坡完美的自然气候也是促进新加坡成功的一个要素,新加坡地处热带,长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为赤道多雨气候,气温年温差和日温差小。平均温度在23至34℃之间,年均降雨量在2,400毫米左右,湿度介於65%到90%之间。这些使得新加坡更适于居住和游玩,促进了新加坡的旅游业的发展。相比较于新加坡,只有斯里兰卡的气候和新加坡最像,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但是斯里兰卡有山区,这些地方的气温就要比平原要低,山区平均最高气温26.1℃,平均最低气温16.5℃。而且其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个国家有旱季的出现。而古巴的热带雨林气候太潮湿,马达加斯加更是因其地形独特,各地气候差异大,拥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高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半干旱气候,四种气候之多,这些条件都不利用人口的移动和适应。
和新加坡比较,其他三个岛国都有其自己的自然资源,多数是矿藏,不然就是渔业、林业、农业,这些都是新加坡所缺少的,所以说新加坡当时的成功可以说是逼迫出来的。就像前面说的,在英国殖民地时期,英国大力开发港口业。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后,在缺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的情况下,李光耀带领新加坡以免税、低廉可靠的劳工和稳定的政治的牛活下,吸引国外投资者和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接着新加坡大力开发工业和造船业,工业多数表现在电器用品,金属业,木材制造业以及纺织业。在1970时期,新加坡每年的平均增长率是9.4%,在那个时期都算是世界排名高的。接下来,新加坡开始从低技术产业进化到搞技术产业,开始制造电子产品,电脑硬件,合金工程和石油业。在1980年开始,新加坡开始发展商业,运输业,通信交通业以及金融业。1990到现在,新加坡大肆开发旅游业,赌场和新机场候机厅的建成都是为了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新加坡多数靠的是高科技产业,工业,而不是靠自然资源。而且李光耀的英明政策和贡献也是新加坡成功的一大因素。请问现在去哪里再去找一个李光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