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7 年开始,伦敦政府每半年会对全球 75 个金融城市打一次分,并以此公布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简称 GFCI)。根据过去十七次的CFCI排名,纽约和伦敦每次都稳居一、二位。香港每次都略微高于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所以业界有“纽伦港”一说。最近一期2015年3月的评分前20名如下:<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7527fedd3ddbced0290926a1cded1e6_hd.jpg" data-rawwidth="286" data-rawheight="5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6">中国大陆金融城的排名是:上海(16名,2007年第24),深圳(22名),北京(29名)。话说亚洲的金融中心在过去一百年变了好几次,在上世纪初,亚洲金融中心是上海;50 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末期是东京。但在 GFCI的评核标准下,东京只被评为「过渡期国际金融中心」。至于有人提到的时区优势,这一点上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是一样的。从资产管理规模看,香港及新加坡同是亚洲除东京外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不过东京的基金主要是本地基金,有别于香港和新加坡管理的基金大部份来自国际市场。香港比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在于股票市场。本来新加坡有机会收购澳洲证券交易所,合并后会是全球第五大上市证券交易所。但最后澳洲政府还是否决了这项合并。截止到2015年5月,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大概只有香港的1/4,光香港市场内中资股加起来就是新加坡总市值的一倍。虽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台湾、东南亚、澳洲及新西兰的公司的公司来上市。但和中国经济崛起的体量比实在是太小了,光香港主板的中移动和建设银行这两家加起来,就能顶整个新加坡市场股票市值的一半。中国容许国企及民企到香港上市可以说根本性地提升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地位。新加坡比香港有优势的地方在两块,一是金融衍生品,二是伊斯兰金融。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新加坡市场的买卖活跃,产品比香港丰富的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前些年在香港认识的青年金融人士,数学好的这两年大多去了新加坡,偏文科的都留在香港或者去了京沪。国内了解伊斯兰金融的不多,所谓伊斯兰金融是因为古兰经禁止利息收取,所以穆斯林投资者需要通过非利息的方式收取投资回报。香港政府曾经在 2007 年提出在香港发展伊斯兰债券市场,但n年过去了毫无动向。而新加坡因为靠近马来西亚,这方面的优势是香港比不上的。拜海湾国家之富有,整个伊斯兰金融市场非常之大,接近2万亿美元,10多万亿人民币。这块大饼香港是抢不过新加坡的。在金融政策方面,香港采用的是传统的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而新加坡则多采用政府主导,各有利弊。个人所得税从税率上看差不多,但根据我和新加坡朋友的交流,同等收入的实际缴税额新加坡略低于香港。目前看来香港的最大劣势在于各类租金比新加坡贵得多。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对远郊的土地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发计划,大量的商业、居住楼宇堆积在维港两岸,日积月累,室内空间之小、价格之高,已到了畸形的地步。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在回归十年以后,自己完全能够决定用地政策,却被有房阶级和地产商绑架政策空间,完全没有将香港放到正确的轨道上的意思,已经导致民粹崛起,政治生态恶化,总体来说香港的生活质素在剧烈下降中。本来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国际金融机构把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迁走。但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力实在太大,外资机构根本舍不得撤走。所以,就算香港的生活质素及居住环境如此剧烈下降,全球的专业人士目前也能容忍下去。这些都是中国给香港带来的隐性红利,可惜香港的本地人士极少领情。但新加坡也是有不确定性的。未来10年内最大的不确定,在于李显龙的健康状况。目前媒体已经公开的信息,光癌症他已经得了两种。如果未来由于健康问题离开权力中心,人民行动党能否在未来的东亚政治中保持一党专政,能保持多久,没人能预测。香港和新加坡一个号称“李家城”,一个号称“李家坡”,现在前者脚底频频抹油,后者还能独裁多少年,其实都是未知数。如果陷入民粹夺权的狂潮,今天香港和台湾发生的一切一样可以在新加坡上演一遍。另一个和新加坡有关的不确定因素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争端,有很小的可能会演变成地区冲突。这将对新加坡的地缘周边稳定和航运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反映在金融市场。但这未必是坏事,作为区域内最稳定的国家,任何东南亚的动荡只会导致避险资金一股脑地涌入新加坡。回到香港,从长远来看,香港的最大对手根本不是新加坡,而是上海。而且香港和上海的竞争不仅在金融领域,而是全方位开撕的。虽然目前国际舆论没有几个人相信上海能在 2020 年打造成一个全面的国际金融中心,但香港的精英阶层已然恐慌了。一个小例子就是,香港以前股票开市是10点,看着上海市场的定价能力日益提升,香港赶紧把开市时间提早到9点半和上海一样,差半个小时对于两地的交易价格可能就是自变量和应变量的天壤之别,竞争之激烈可见一斑。
史丹
从 2007 年开始,伦敦政府每半年会对全球 75 个金融城市打一次分,并以此公布 Global Financial Centre Index(简称 GFCI)。
根据过去十七次的CFCI排名,纽约和伦敦每次都稳居一、二位。香港每次都略微高于新加坡之上居第三。所以业界有“纽伦港”一说。
中国大陆金融城的排名是:上海(16名,2007年第24),深圳(22名),北京(29名)。
话说亚洲的金融中心在过去一百年变了好几次,在上世纪初,亚洲金融中心是上海;50 年代是香港和新加坡;80 年代末期是东京。但在 GFCI的评核标准下,东京只被评为「过渡期国际金融中心」。至于有人提到的时区优势,这一点上香港、新加坡和上海是一样的。
从资产管理规模看,香港及新加坡同是亚洲除东京外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不过东京的基金主要是本地基金,有别于香港和新加坡管理的基金大部份来自国际市场。
香港比新加坡最大的优势在于股票市场。本来新加坡有机会收购澳洲证券交易所,合并后会是全球第五大上市证券交易所。但最后澳洲政府还是否决了这项合并。截止到2015年5月,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企业的总市值大概只有香港的1/4,光香港市场内中资股加起来就是新加坡总市值的一倍。
虽然新加坡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台湾、东南亚、澳洲及新西兰的公司的公司来上市。但和中国经济崛起的体量比实在是太小了,光香港主板的中移动和建设银行这两家加起来,就能顶整个新加坡市场股票市值的一半。中国容许国企及民企到香港上市可以说根本性地提升了香港市场的国际地位。
新加坡比香港有优势的地方在两块,一是金融衍生品,二是伊斯兰金融。在金融衍生产品方面,新加坡市场的买卖活跃,产品比香港丰富的多。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前些年在香港认识的青年金融人士,数学好的这两年大多去了新加坡,偏文科的都留在香港或者去了京沪。
国内了解伊斯兰金融的不多,所谓伊斯兰金融是因为古兰经禁止利息收取,所以穆斯林投资者需要通过非利息的方式收取投资回报。香港政府曾经在 2007 年提出在香港发展伊斯兰债券市场,但n年过去了毫无动向。而新加坡因为靠近马来西亚,这方面的优势是香港比不上的。拜海湾国家之富有,整个伊斯兰金融市场非常之大,接近2万亿美元,10多万亿人民币。这块大饼香港是抢不过新加坡的。
在金融政策方面,香港采用的是传统的政府积极不干预政策,而新加坡则多采用政府主导,各有利弊。个人所得税从税率上看差不多,但根据我和新加坡朋友的交流,同等收入的实际缴税额新加坡略低于香港。
目前看来香港的最大劣势在于各类租金比新加坡贵得多。在英国统治时期,香港对远郊的土地没有什么特别的开发计划,大量的商业、居住楼宇堆积在维港两岸,日积月累,室内空间之小、价格之高,已到了畸形的地步。更令人失望的是,香港在回归十年以后,自己完全能够决定用地政策,却被有房阶级和地产商绑架政策空间,完全没有将香港放到正确的轨道上的意思,已经导致民粹崛起,政治生态恶化,总体来说香港的生活质素在剧烈下降中。
本来这样的情况会使得国际金融机构把设在香港的亚太区总部和分支机构迁走。但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吸引力实在太大,外资机构根本舍不得撤走。所以,就算香港的生活质素及居住环境如此剧烈下降,全球的专业人士目前也能容忍下去。这些都是中国给香港带来的隐性红利,可惜香港的本地人士极少领情。
但新加坡也是有不确定性的。未来10年内最大的不确定,在于李显龙的健康状况。目前媒体已经公开的信息,光癌症他已经得了两种。如果未来由于健康问题离开权力中心,人民行动党能否在未来的东亚政治中保持一党专政,能保持多久,没人能预测。香港和新加坡一个号称“李家城”,一个号称“李家坡”,现在前者脚底频频抹油,后者还能独裁多少年,其实都是未知数。如果陷入民粹夺权的狂潮,今天香港和台湾发生的一切一样可以在新加坡上演一遍。
另一个和新加坡有关的不确定因素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地区争端,有很小的可能会演变成地区冲突。这将对新加坡的地缘周边稳定和航运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并反映在金融市场。但这未必是坏事,作为区域内最稳定的国家,任何东南亚的动荡只会导致避险资金一股脑地涌入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