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对新加坡经济适时的提醒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文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篇报告建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须对通货紧缩的迹象,保持警惕,并在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政策。文章通过分析认为,这是个适时的提醒。
文章摘编如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比预期糟糕,将是新加坡经济面对的最大外在风险。此外,国内债务上升也可能扩大外在风险带来的影响。它建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须对通货紧缩的迹象,保持警惕,并在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政策。
自前年11月起,新加坡整体物价的消费价格指数连续下跌,直到今年3月已连续下跌17个月,创下物价下跌历时最长的纪录。不过,有不少经济师表示,目前新加坡还没有出现通缩(deflation)的现象,而只是通胀放缓(disinflationary)。他们指出,扣除受政策影响的私人交通和住宿费后,新加坡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仍然是正数。
一般上,通胀放缓并不是一个大问题,它反映的是部分物价的下跌,而非预示经济衰退。另一方面,通货紧缩则是总需求疲软,导致价格全面下跌,而企业及个人减少开支,进一步使总体经济陷入长期萎缩的状态。从这个角度而言,通胀或通缩反映了整体经济的活力。
虽然新加坡的核心通货膨胀率仍呈正数,不过金管局在最近的《宏观经济检讨》报告中指出,核心通胀率增长步伐将比先前预期的慢,今年全年将处于0.5%至1.5%区间的低端,而在中期,它将稍微低过2%的适中水平。总体而言,在全球经济乌云笼罩之下,新加坡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前景,并不乐观。
除了外围的周期性因素,新加坡也面对国内结构性的问题,包括人口老化及劳动力市场萎缩。为了克服这些结构性的问题,新加坡通过提高生产力及创新,踏上了经济转型的道路。然而,这个过程阵痛连连,生产力停滞不前,离目标还有一 段很大的距离。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因无法将额外的成本全部转嫁出去而利润受到挤压。此外,工业厂房、办公楼及私宅都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
面对通胀放缓的态势,金管局在今年4月放弃了让新元升值的政策。此外,政府在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也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增加了50亿元。但有分析师认为,由于经济的走势不乐观,政府可以做得更多,包括推出预算案外的援助配套,如2009年的205亿元振兴配套,并撤出部分的房地产降温措施。
不过,政府并不认为目前的经济情况,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那么糟糕。尽管制造业深受外需疲软的冲击而裁员,但资讯通信业还是在增聘人手。尽管房地产价格走软,但总体的需求还是相当强劲。尽管中年失业的人数增加,但总体的失业率还是很低。
新加坡政府承诺,若经济情势急转直下,它将做出适当的反应。然而,那些已经深受需求疲软冲击的行业则担心,政府出手过慢,力度不够,可能削弱了政策调整的效力。政策调整的时间点,是个判断的问题,而政府及行业人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即使通货紧缩还未到来,投资者及消费人的通缩预期,也可对总体经济造成一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而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金管局的建议,是个适时的提醒。
http://goo.gl/YKDK5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