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五区和六区z
上一篇讲了巴黎市中心的一到四区,今天接着说五区和六区。这里有很多大学,学生老师遍布每个角落,但是建议游客即使走丢了也不要问路。首先,这里的路径复杂,小街交错纵横,没有固定方向,转弯时很少有90度的弯儿,别人告诉你怎么走也还是搞不清楚。其次,学生老师们赶课时急匆匆的样子,不好意思打扰人家。也许一位大思想家正在脑海翻腾,一位大数学家正在苦思冥想,一位大作家正在酝酿新篇,突然被路人打断,一定很心烦。
除了不问路,走路时尽量靠边儿,地铁通道里最好靠右边走,留下空间给那些飞奔赶路的人。其实地铁车次很多,几分钟就一趟,总是有人要赶那两三分钟(想起当年中国交通不发达的年代里一句宣传词:宁让三分,不抡一秒)。作为游客,观察巴黎人的日常生活、借问路与其面对面也是一种旅游的乐趣。如果真需要找路,最好问一个看上去像是旅游达人那样的游客。
有人会问,不是说法国人会享受生活、不疲于奔命吗?甚至很多人认为巴黎人吃午餐两小时很正常,为什么要急匆匆的。在巴黎生活过的人并不完全认同这一点。现代巴黎人的生活节奏咱不敢乱讲,当年在巴黎上学时所经历的实际情况真是没有外国人想像的那么夸张。午饭出去喝酒的教授确实有,但也有简单一个三明治当午餐的辛勤园丁。以我所在的实验室为例,遇到做低温试验时,好不容易把温度降下来,时间已近中午,老板叮嘱学生看着仪器,自己出去上街买了个三明治,回来后边吃边干。有时不忍,劝学生还是照常去食堂吃饭。可是,需要搬东西时一个人还真是不行。
走南闯北经历了许多,我发现任何国家、任何地方都是这样,忙的总是忙、闲的依旧闲。公司里不管人手多少,总有埋头干活的,也有整天无所事事的。所以说法国人懒不能一概而论。如今法国经济不景气,中午去餐馆吃大餐的白领蓝领越来越少见了,人们随便买份吃的坐在电脑前边吃边干变得很普遍了。
巴黎五区是巴黎最古老的街区,众所周知的拉丁区是五区的一部分,从中世纪至今一直被视为巴黎文化与知识的圣地。索邦大学、先贤祠、巴黎植物园传承了几个世纪的历史文化。时至今日,这里汇集了法国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单位,其中巴黎六大(又称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规模最大,但只有理工科。依据获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人数和论文发表数等标准,巴黎六大排名居法国第一。2015年巴黎六大被评为全球第五大研究型大学,特别是在数学领域位于全球第四(前三名为普林斯顿,哈佛,加大伯克利)。巴黎六大的物理专业也不逊色,量子物理方面共产生了三名诺贝尔奖得主,另外在世界最佳研究机构排名靠前的还有其化学、地球物理、材料科学。
游览巴黎五区必看先贤祠 (Pantheon),建于18世纪的圣日内维耶教堂,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改称为荣誉殿,地下室有许多伟人墓,其中有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喜爱自然和植物的游客更不能错过巴黎五区的植物园既自然历史博物馆,可欣赏到许多古老的树木。不远处的卢森堡公园虽然也有许多树木,但已不属于五区了。
巴黎六区值得大书特书,圣日耳曼德佩(Saint-Germain-des-Prés)大街、卢森堡公园、奥迪翁(Odéon)代表着巴黎风情,街道建筑保持着旧世纪的历史风貌,Café de Flore和Les Deux Margots两个咖啡馆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觐见,历史上众多知名人物都曾汇集于此,可谓人杰地灵。巴黎六区既有画廊、博物馆,也有美食和时装店,既能看到车水马龙的商业街区,也能探寻到远离喧嚣的静谧处所。繁华的商业气息与法国的传统文化在巴黎六区结合得天衣无缝。卢森堡公园旧时为王家花园,众多作家包括雨果、萨特、缪塞、瓦莱纳、乔治桑、巴尔扎克、海明威等都流连于此。园内的卢森堡宫最早建于1625年,拿破仑时期改建成了参议院。参议员在这里开会讨论法律草案,参议院议长是法国总统之后的第二重要人物。
巴黎六区有一所建筑叫Reid Hall,早年被一位聪明的美国人Reid买下来办学校,现在依然是美国人的,哥伦比亚大学在这里开课,吸引了很多留学生。以后将详细介绍。
苗贝
MIDNIGHT IN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