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的新加坡也经历了经济腾飞之路

华裔的新加坡也经历了经济腾飞之路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东南亚马六甲海峡北岸主要由汉族人构成的面积为718平方千米的小岛国新加坡1960年人均名义GDP为428美元,同年马来西亚人均为299美元,日本为473美元,美国为3006美元。(本篇文章的实际GDP都是换算成2013年的美元价值后得到的)

从1961年到1965年这5年间,由于1964年6.1%的负增长,人均实际GDP增速较慢,年均约2.85%,这只是相当于同期美国人均实际GDP增速,比现在大部分发达国家那时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要慢。人均名义GDP增速也是很慢的,1965年人均名义GDP只是516美元。

广告

从1966年开始,新加坡经济进入腾飞阶段,当年人均实际GDP增长8.2%,这已经是相当块的增速了。此后几年,经济增速就更快了,连续两年达到12%,类似于同期日本、韩国经济增速。一直到1973年,还保持着9%的人均实际GDP增速(1966年到1973年这8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年增速为10.05%。1973年人均名义GDP达到1928美元。同年马来西亚为694美元,日本为3822美元,美国为6740美元,此时的新加坡应该还不算是发达国家,人均名义GDP与马来西亚的差距在明显增大)。此后,受到石油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速连续两年放慢。从1976年开始,经济增速恢复提高,又持续了一个较快经济增长时期(1976年到1984年这9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年增速接近6.44%。1984年人均名义GDP达到7117美元,同年马来西亚为2254美元,日本为10629美元,美国为17093美元,此时的新加坡已经可以算是二流发达国家了,是马来西亚人均名义GDP的3倍了)。1985年人均实际GDP负增长0.8%,1986年也只是出现了微弱的1.4%的增长。这次经济困难,导致常住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甚至1986年出现了负0.97%的常住人口增长局面,这其实是经济恶化,带来的外来人口回国潮流所致。

广告

1987年经济重新繁荣起来,当年人均实际GDP增长9.1%,此后,较快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到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1997年(1987年到1997年这11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年增速5.97%。1997年人均名义GDP达到26158美元,同年,马来西亚为4594美元,日本为34297美元,美国为31538美元,此时的新加坡已经可以算是一流的发达国家了,人均名义GDP已经与马来西亚拉开了很大距离,是马来西亚的5倍多了),当年新加坡货币汇率虽然下跌5%,但是人均实际GDP依然增长了4.9%。1998年汇率继续下跌11.3%,这带来了人均实际GDP下降5.4%的局面。此后两年汇率跌幅很小,人均实际GDP增速明显恢复,比如2000年人均实际GDP增速为7.2%。而2001年又出现了反复,汇率GDP与人均实际GDP都下跌3.8%。此后,汇率处于升值状态,人均实际GDP也处于较快增长状态,经济处于繁荣周期。这个经济繁荣周期被美国金融危机打断,2008年实际GDP负增长4%,2009年又下降3.1%。2010年出现了人均实际GDP增长13%的报复性大恢复,次年又增长3.8%,2012年出现了反复,人均实际GDP负增长0.6%,2013年增长2.4%,看来,新加坡经济出现一个新的稳定增长周期是不成问题的。2013年人均名义GDP为55182美元(同年,马来西亚为10457美元,日本为38468美元,美国为53001美元)。1998年到2013年这16年,人均实际GDP年增长2.83%,这个增速只是比同期科技所应该对应的人均实际GDP增速略高,也比美国人均实际GDP增速略高。这段时间,新加坡无论人均实际GDP还是人均名义GDP,都已经处于一流发达国家水平,并且还具有继续拔高的趋势。

广告

从1961年到2013年这53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年增速为5.16%,在如此长的时间内,这属于较快的人均经济增速,如果考虑到这53年年均2.27%人口增速,其总体经济增速就更快了,可以达到7.43%。从1961年到2013年这53年时间,人均名义GDP增长了127倍,年增速为9.58%,此期间,美元年贬值速度为3.47%,6.11%的名义GDP实际增速高于5.16%的人均实际GDP增速,这符合我们曾经得出的人均名义GDP增速快于人均实际GDP增速的结论。

我们如果分析过卡达、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出口国家的人均美元名义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速情况,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真正依靠自然资源或某些优势禀赋而实现富裕的国家,其人均美元名义GDP增速会远大于人均实际GDP增速,甚至其实际GDP增速是停滞不前的。而新加坡人均名义GDP增速只是略大于人均实际GDP增速,这显示新加坡并不是靠所谓的某些优势禀赋而富裕,比如,所谓的马六甲地理位置优势。而是靠自己人口的勤劳和智慧而逐渐走向富裕,这从新加坡人均实际GDP的增长情况可以感觉到这一点。

1960年新加坡常住人口为165万,此后,人口保持了近10年的高速增长状态,这应该主要是新加坡人口生育率较高所致。1970年人口达到208万,年均增长2.34%。1970年人口增速已经下降到1.604%,这是富裕程度提高导致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人口增速下降局面。1978年人口增速下降到1.207%,这显示了新加坡富裕程度的进一步提高。1971年到1980年这10年,年人口增速约1.53%,明显比上一个10年慢,这显示了生育率的明显下降。此后,新加坡相对周围地区已经明显富裕,开始吸引移民人口的到来,这促使新加坡常住人口增速处于较高水平,这样的人口增速已经不能显示新加坡的实际生育率了。除了上面已经说过的1986年常住人口轻微负增长外,2003年的“非典时期”也影响到新加坡,导致新加坡常驻人口下降1.464%,这是1960年以来新加坡两次人口负增长情况。2013年新加坡常住人口达到540万,人口密度效益与人口规模效益都已经不算小了。1981年到2013年常住人口年均增长2.47%,这是较快的人口增速,主要是外来移民增多所致,此阶段新加坡生育率已经处于较低水平,如果新加坡像日本那样基本杜绝外来移民的话,新加坡人口增速就会下降到类似日本同期的人口增速水平,毕竟二者的文化与人均富裕程度都类似(新加坡2014年生育率为0.8,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28,这两个生育率数据都比日本生育率低,这显示了两国的类似性,并且新加坡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广告

最令人可笑的是新加坡20世纪80年代前,一边减少自己国民生育,一边接收外来常住人口,这是新加坡曾经的奇葩行为。现在新加坡已经醒悟了,开始鼓励高学历人口的生育行为了,作为一个接受外来移民的国家,是没有资格或没有理由限制自己国民生育的。

2013年新加坡人均55182美元的人均名义GDP水平,高于美国人均水平,这不仅与新加坡这类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型国家必然产生的较大的人口密度效益有关,更主要与其年轻的人口结构有关。新加坡户籍人口的老龄化程度较高,人口结构应该不年轻,但是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促使其劳动人口比例处于较大水平,自然就容易产生较高的人均GDP。

新加坡1960年人均实际GDP为5459美元,2013年达到78762美元(明显超过自己55182美元的人均名义GDP水平),超过同年挪威的64363美元和美国的53001美元及日本的36654美元或英国的36208美元的水平,已经属于超一流发达国家的富裕水平了。我们知道,发达国家人均实际GDP小于自己的人均名义GDP是普遍情况,而新加坡却例外,这必然是某些原因所致(新加坡自由的国际贸易策略,吸引的低人权待遇外来人口的辛勤劳动,带来了新加坡极高的人均实际GDP)。我们下一章将更清晰的了解这个原因,这在海湾石油出口国家中,尤为普遍。

广告
  • 发表于 2019-08-09 04:25
  • 阅读 ( 574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应妮程

40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