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这是中国民间的一句俗话。由此可见,我国传统社会对教育和读书的重视程度。随着科技、手机、资讯的发达,通过手机获取资讯,既快捷有方便。但是带来一个问题:碎片化和浅阅读。实践证明,这样的阅读习惯,不会获得智慧,反而会把人变得愚笨。别人怎么忽悠,你跟着一起懵圈。缺乏独立、理性、严肃的思考。时间一久,就会演变成娱乐至死、随心所欲。所以微信里面有一句话:要想孩子不成器,给他一个手机、一台电脑、成天刷微信、玩抖音、看直播。三年就可以废掉一个年轻人的大好前程。道理很简单,通过电脑和手机所获取的碎片化资讯,没有书香的感觉。也没有让你获得心灵愉悦的安宁和喜悦。因为在手机上不能写下伴随您成长的喜悦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感同身受。你愿意把一本认真用心读过的书,里面写了许多心灵成长历程的书扔掉吗?丢了一个手机,再买一部。没有情感的伤痛,也没有让你悲伤的感觉。机器没有情感,书香记忆情感。就是这个道理。
广告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曾说:“教育是确保下一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新加坡从建国之日起,就把教育作为国家崛起的重要目标在涵养和推进,一直在发力,一直在持续。到了新加坡你会发现,新加坡的治安、社会治理、文明程度、社会风气都很不错。这些都得益于全民教育、持续教育的功效。
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初,李光耀总理决定在全国学校里开设教导儒家思想的课程,促进社会稳定有序发展。直到今天新加坡政府的许多治国理政和教育决策方针都受到孔子及儒家思想影响。
中华圣人孔子教学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有教无类”。“类”有两个意思,一是指“族类”,即不同的民族;二是指种类、族群,包括贫富、社会地位的不同。在孔子那个时代,只有贵族才有学习的资格,贫民没有学习的资格。也就是说,贵族垄断了学习的资源。开启明智是一个伪命题,圣人看到了教育的弊病,于是开启了贫民可以学习的时代,成就了士农工商的传统社会的有序格局,这就是圣人的伟大之处。
广告第二个原则是因材施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会有性格的差异。但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天性喜好,作为家长和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涵养,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人才。这是因材施教的涵义。可惜的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工厂化、标准化教育。一个模型,不分喜好、不分良莠、统一教育。把孩子的天性和喜好都给埋没了,所以,培养的学生缺乏自信和精气神。能发现自己的天性喜好进行涵养和持续教育的才子,自古都有,但毕竟是少数。教育部门应该改进教育理念,学习一下新加坡的教育理念,相互学习、从容涵养。多一些谦卑,少一些任性。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