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大学生为何很少去勤工俭学

新加坡待了一段时间后,很多人也许会发现星巴克、麦当劳从不见到新加坡本地的大学生!

那么新加坡的本地大学生,为何不去勤工俭学?

江湖传言不是国外大学很多人都是一边读书,一边身兼数职么?

提及勤工俭学,多数新加坡本地同学最自然的反应是:

为何大学生要打工?在学校已经有忙不完的课业,一般来说是没有时间打工的。

广告

的确,在新加坡的星巴克、麦当劳、甚至任何服务业,看到的常是来自印度或马来西亚的年轻打工族,却几乎不太会遇新加坡本地服务生,多是从中国、马来西亚,来到新加坡打工赚钱。

新加坡本地大学生很少外出打工,跟课业等竞争压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中国,高考对于中国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挑战,很多人说:高考就是一考定终生的考试。虽然这句话有些极端,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高考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相比之下,新加坡的教育体系中也有很多考试,号称“五考”定高下,这五大考试分别是小四分流、小六会考、中二分流、O水准考试,以及A水准考试。

不一样的是,新加坡对这“五大考试”都非常重视,每次考试都会选出精英、实行分流,每个人在小学,中学,大学的各个阶段都有一次争取成为“精英”的机会,而不是一考定终身。

step 1 小四分流考试:新加坡小四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前进行第一次分流考试。双语成绩配合数学、道德教育成绩,将学生分为EM1、EM2、EM3(EM1的学生成绩最好,以此类推)三类。 step 2 小六会考:小学第二次分流就是小学毕业的离校考试,普通双语班好延长双语班通过PSLE考试之后,进入中学,根据成绩入读三种不同的课程班:特选课程班、快捷课程班、普通课程班。 step 3 中二分流:中三开始,新加坡学生开始分科(类似于国内高二分文理科),有三条路径:理科、人文、艺术。考初级学院需要六科成绩、考理工学院需要五科成绩。 step 4 O水准考试:剑桥O水准考试(O Level)是英联邦国家标准的初中升高中考试。 step 5 A水准考试:剑桥A水准考试(A Level)是英联邦国家标准的大学入学考试。凭此A水准考试,学生可以申请新加坡政府大学,以及英国,澳洲的大学。

广告

虽说这样的“多次分流”好像可以缓解了学生们的压力,使他们可以全面发展,然而在这样紧凑的考试生涯、竞争环境中,父母自然不希望小孩花时间在学业以外的活动。

课业竞争压力大!原因真的只有如此吗?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2016年的报告,新加坡居民如今50%的人拥有大学以上文凭,其中14.7%为硕博士文凭、28.2%为大学学历。

而根据社会大环境,能够在新加坡读大学的,很大程度上都是小康或富有家庭:

新加坡国立大学一年的学费大约是3万元新币,而历年的大学入学率约落在30%左右。

能够进入新加坡一般大学的大学生,多是以学术研究,或任商界高阶主管、政府官员为主要的生涯规划,也会与进入技职体系的学生产生区隔——既然在人生规划和经济上都没有需求,自然鲜少有本地的大学生,会花额外时间到咖啡店、餐饮业打工赚钱。

广告

而新加坡这样的价值观,与潜在的民族优越感结合,更常让当地人认为一切基层的、劳力为主的工作,通通交给“外籍劳工”即可,不会是自己的工作选项之一。

事实上,新加坡本地人“不打工”的价值观,近年已具体反映在它的人口组成、劳动结构当中。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开始陆续凭借当地的“相对高薪”,大量开放、引进东南亚移工进入营造业、服务业,替补那些新加坡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基层工作。

当外国人进入新加坡国门之时,人力部门就会将你按收入分成“high、middle、low”。

白领阶层,会领取“Employment Pass”(EP),月薪要有最少3,600新加坡元,要有大学以上学历和其他专业经验。

“S Pass”(SP),要求低一点,月薪2,200新加坡元元和高中文凭以上学历。

“Work Permit”(WP),对收入和学历没有特定要求,一般是建筑工人、搬运工人和较低档次的服务人员等领取。

作为其中最低一级的“WP”,这一类人群连为家属申请附属签证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一直用WP在新加坡工作,基本上是不会有机会获得永久居民甚至居民身份。

广告

而“WP”数目多年来都是有增无减,以务实闻名的新加坡政府并没有简单的“驱逐”他们,反而出手帮助他们,因为深知“WP”们也是新加坡的中流砥柱。

此外,近年新加坡人的教育水平在亚洲区数一数二,是因为新加坡自立国以来一直有系统有计划地将本地人口“升格”。

加上社会福利充足,人人有保障,基本生活开支不高,本地人大多不愿“屈就”这些工作。

所以在新加坡人的眼中,巴士司机一定是外地人,本地人最低限度都要做管工。所以新加坡本地人流失率极高,履历表上见到一年半载空窗期是等闲事,也没有人会问为什么。

因此新加坡政府从2004年开始采取宽松的新移民政策,大量吸纳有专业知识及有资产的国外精英,给予永久居留权(PR,permanent resident)、甚至公民证。

运动选手、影星、专业白领、高阶主管,教授、学生、医生……,新加坡缺什么样的人才,就从国际吸引什么样的人才。

广告

新加坡政府以有钱闻名于世,但政府的钱不是用来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而是塑造一个竞争的环境。

然而城市中众人各工极细,每一个人的生活其实都靠其他很多人的服务支撑著。

每天出门起,卖早餐的阿姨、在月台指挥人流的大叔、公司楼下的保安、每天来公司的清洁姐姐、瑜伽中心的服务员,和数不尽的没有看见的后勤人员……

如果这个城市没有他们,”高层次人才“们就要每天自己做早午晚三餐,自己抹台,自己清理上手用过的瑜伽席,甚至要自己维修、捡垃圾,这样的生活也“高端”不到哪里去吧?

  • 发表于 2019-08-06 03:47
  • 阅读 ( 503 )
  • 分类:社会百科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平凝

32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6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3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