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龄留学】为什么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新加坡?这几个原因很重要

随着“低龄留学热”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把孩子送去新加坡入读幼儿园和小学,寄望可以尽早适应和融入当地的教学系统和学习环境,培养国际化的思维模式,最终可以顺利地考入当地的大学或直申欧美名校。

新加坡低龄学校优势

广告

1

多样课程可供选择

新加坡小学课程的教育非常的灵活多变,为学生提供了优化的分流制教育。

在新加坡小学课程设置上,新加坡小学主要学英文、母语和数学,辅助科目有音乐、美术和手工艺、体育和公民教育,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科学,采用的是分流教育,因材施教

而国际学校普遍使用的是IGCSE和IB课程。其中,IB课程吸收了当代许多主流课体系的优点,受全球认可,学生毕业后可申请全世界各大高校。

2

环境好、政策优

毋庸置疑,作为亚洲最受欢迎的低龄留学国。新加坡是安全著称的,新加坡也是亚洲最安全的国家之一,生活环境好,犯罪率低,孩子过来家长可以放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推出的“母子陪读”人性化政策,对低龄孩子留学新加坡意义重大,深受国际留学家庭欢迎。

3

师资强大、硬件完善

新加坡学校几乎都花了高价聘请老师,教师的水平和质量都可以得到保障。而且,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会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一些新加坡学校还有英文辅助班,帮助中国学生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英语。

目前中国学生来新加坡读书,6~8岁基本上可直接入校,9岁以上学生根据考试成绩,降级入读。

除非学生的华文、数学、英文成绩特别优秀,还有体育或音乐及其它天赋,否则入学难过英文关,且学生可能会因压力大而放弃求学。

广告

但总体上讲,中国学生在初来就学的1-2年成绩不好或一般,而2年后只要解决了英文这一难题,中国学生几乎80%以上比当地或其他国家的孩子成绩优秀,特别是数学与物理,但在参与社会活动,体育锻炼与融入当地社会方面则差强人意。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刚开始进入“启蒙教育”阶段,学生的热情高,学习能力强,吸收力特别大,但可能学习方法正在训练与掌握之中。这类学生只要在中国有30~50天的基本英文训练,赴新加坡后几乎是99%能顺利通过入学的三门考试。

新加坡三育中小学

新加坡三育中小学是由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具有悠久历史,非盈利的教会学校。成立于1996年,由1958年建校的三育高中和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教友学校合并而成。是新加坡教育部核准的唯一一所同时提供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预备课程的自治学校。

广告

三育中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师全部是经过新加坡教育部注册和认可的合格教师。

学校不但注重学生的课程教育,同时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也为学生提供各种体能训练。使学生在读书期间得到全面的发展。

学校分为小学和初中,以当地的学生为主,同时接受符合入学条件的外国学生,外国学生主要来自东南亚的国家。所有课程是严格遵循新加坡教育部大纲,学生在小学和初中毕业时,将参加新加坡政府的统一考试。

为了给学生更好的发展,近几年来,三育中小学与多所欧美及澳洲的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学生在毕业前就为将来到欧美及澳洲深造打下基础。

圣法兰西斯中学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Saint Francis Methodist School)提供新加坡普通四年制初中及两年制高中课程,该校所聘教师全部大学毕业并经新加坡教育局批准。

广告

“O LEVEL”的考试定于每年六月到十月举行,外国学生也同样可以参加。学生通过该途径进入新加坡公立理工学院。圣法兰西斯中学的教学理念是崇尚“培育全人”,优势是严格遵循新加坡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

新加坡圣法兰西斯中学创立于1960年,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有超过10,000名学生毕业于该校,许多学生在这里学习并考获剑桥大学“A”水准教育证书,从而继续深造,在各自的领域中成为专业人士。

2003年圣法兰西斯中学荣获新加坡教育部颁发的“新加坡高质量院校(SQC)”的称号。

在校学习期间英语强化与中学课程同时进行。无论其所考取的“N”或“O”水准或是“A”水准证书,皆在给予每一位在校学生有继续升学的机会。使他们能顺利地进入本地或海外大专院校深造。

广告

意腾提醒

申请新加坡政府学校,幼儿园和一年级的学生需要提前申请排位,确认学校有充足的国际生名额。如果想从孩子低龄时期就开始培养,那现在就可以开始着手准备了。

  • 发表于 2019-08-02 17:36
  • 阅读 ( 328 )
  • 分类:留学

0 条评论

请先 登录 后评论
匡珊霄

45 篇文章

作家榜 »

  1. 不在不再 243 文章
  2. 政务服务 164 文章
  3. 段宗 141 文章
  4. 互联网+留学服务 102 文章
  5. 柳炎 66 文章
  6. 寇柔庆 64 文章
  7. 支洋 64 文章
  8. 屠俊 63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