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漂泊,新加坡异乡女子图鉴

2019-07-17 04:53

最近《北京女子图鉴》刷屏,每个在大城市拼搏的人,都在她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和北京一样,新加坡也是一个来去匆匆的地方,多一个人不多,少一个人不少,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在意你是否成为了理想中的自己。

和北京不一样,新加坡很小,小到仿佛一年的回忆就能把这座城市填满。

在踏上这片土地时,她们是懵懂无知的孩童、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把孩子当做人生全部的妈妈…..

有人从小背井离乡,现在只想回家;有人为了逃避中国的压力,却被新加坡的生活再次压垮;有人在别人羡慕目光而来,却时刻又想着回家……

01

@小欣欣,21岁

2007年

虽然当时也不太懂PR的重要性,但也目睹了大家对PR的狂热。

年仅10岁的我其实没有什么目标和理想,就懵懵懂懂地跟着妈妈来到新加坡读书。一直想的都是,一定要好好读书,有朝一日才能够拿到PR,毕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2008年

政府突然给了一大批PR,身边几乎所有的朋友都拿到了。

但,我没有。

我当时觉得,这次没拿到,没关系,只要我继续努力,成绩优异,不久的将来政府一定还会再发出PR邀请的!

于是,从小学到中学,我都抱着这个心态努力读书,成绩也还算优异。但是,新加坡政府却收紧了政策,再也不发出邀请。这一等,就是10年。

去年

新加坡政府终于又放开了学生申请PR。

所有在新加坡居住两年以上,并参加过新加坡任何一个国考的学生,都能直接申请PR。得知这个消息,我立刻就上网申请了,希望这次能过吧。如果再不批,我可能真的就打算回中国了……

02

@小梦梦是只吃不胖的小猪 24岁

2008年

十四岁那年,从来没有离开家的我,一离开就跨过了国界。

中三的时候,在新加坡河边,四个人一起点了一碗梅菜扣肉,已经觉得非常贵了。端上来梅菜扣肉只有三块肉,我们把它分著吃了,这是我记忆中那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情了。

当时我们约好,十年后再相聚,要再一起吃这一碗梅菜扣肉。

2012年

考A level的时候,是过的最充实的一段时间。

最开心的是每天下去吃饭的时候和朋友一起聊天,一吃就是一个小时,笑到四仰八叉。晚上回到宿舍,和室友对视一眼,同时说,好饿啊,然后大笑。一起在宿舍唱歌,一起开脑洞,一起闲聊。突然有点想念。

如今

刚刚大学毕业工作半年,能够养活自己,计划着买房子安家。

在这个城市漂泊了十年,也该安定下来了。压力大的时候也有过,有时候也觉得好累啊,想休息,可是坚持一下也就这么过来了。现在觉得每天过的还算不错,能买的起想要的东西,能去餐厅大吃一顿。

还有,十年之约快到了,我们该去吃梅菜扣肉了。

03

@吐司小姐 24岁

2003年

赶着留学热潮被家里坑蒙拐骗的送到了新加坡时,我才9岁。

前一天还在学校跟小伙伴们欢快地跳着皮筋,第二天就被退了学送到了这个炎热而美丽的岛国。身份还是学生,身边却变成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陌生的语言。唯一熟悉的就是陪我读书的妈妈。

前五年

来到新加坡的前五年我是抗拒的,我厌恶这个地方。

上课听不懂,老师留了功课都不知道,于是第二天被罚站。终于鼓起勇气向同桌求助,却只收到了一个白眼。因为逃课被妈妈狠揍,在厕所里抱着全家人的照片哭到抽搐。

后来,我慢慢听懂了英文,还学会了在得骨痛热症的时候,装作不难受来安慰妈妈说我没事。

第七年

当年让我感到厌烦的一切,好像也变的可爱起来了。

不知不觉我有了自己的朋友和小圈子,能顺利的和不同种族的同学畅聊。我习惯了一年365天的33度气温,习惯了椰浆饭、咖喱和玫瑰露加奶,习惯了身边只有妈妈…..

现在

我慢慢的融入了新加坡,我不在这出生但在这长大。

来这里第九年的时候,因为家里的老人,妈妈独自回到了国内。我继续读书、实习、找工作…. 现在的我独立、坚强、勇敢。

然而事实上,这么多年内心早就受够了一个人在外的孤单。稳定的工作,只为了生活。如果说在外徘徊了这么多年的我对未来有什么期许,我只想回家…… 不求事业多成功,只愿追求小小的、稳稳的幸福……

04

@YQ,25岁

来到新加坡的第十年

一直以为15岁就独自出国读书的自己,已经锻炼得足够强大,但每次回到家,便会马上切换到长不大的孩子模式,近乎贪婪地享受着家人在身边的温暖。

虽然现在还没有过上最想要的生活,但对目前的状态依然心存感激:有几个可以交心的朋友,虽然累成狗,但舍不得离开的大学生活、追求自己小爱好的时间以及进步的自己。

05

@飞天小猪猪 26岁

2006年

我没有什么人生理想,赴新加坡留学只是为了逃避国内的压力。

这里是唯一一个允许妈妈陪读的国家,所以“陪读妈妈”就成为了一个特殊的身份。

刚来第一天,我跟我妈问一个卖手机壳的摊主,有没有卖电话卡,他说没有,也不知道哪里有得卖,然后在我们离开的时候大声骂到:中国乌鸦!

才14岁我真的还不是太懂事,我问我妈,为什么那个人要骂我们啊?我们哪里得罪他了吗?那应该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的歧视。

那时我只有一种想法:读完书就走!

2011年

我成为了义安理工学院中文系的学生。有人说,到新加坡居然学中文系,脑子出问题了吧……

当时选中文系其实是想在新加坡做一名华文老师的。我自知英文不好,所以还不如扬长避短。

我认识了很多热爱中国文化的新加坡本地人。大概是那时候吧,我才真的体会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含义,也终于看到了一些新加坡的优点。

我和朋友一起演舞台剧、拍微电影、搞社团、出书……做了很多很多有意思的事!如果在国内,这些都是不可能的事,应付学业估计就够呛的了。

现在

我成绩一般,如果是在中国,不知道要投几次胎才能上得了清北复旦。

在新加坡,我却顺利从亚洲最顶尖的名牌大学毕业了。我见识广了、学历高了、能力强了,甚至是朋友圈都变得高端起来,这应该就是大家所认为的“优秀”了。

我从一个原先什么都听父母安排、无能无才的温室小鲜花,变成了一个写得了论文、修得了Wi-Fi、扛得了大米、耐得住寂寞的万能老阿姨。十二年的留学生涯和摸爬滚打,让我收获了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06

@陈芳 44岁

2010年

虽然觉得新加坡和上海的都是大都市没什么区别,但我很担心。

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儿子来到新加坡,那时儿子在中国已经退学了,这条漫长的路该怎么走呀?孩子进了非常贵的语言学校,感觉孩子要靠多少钱堆积起来才能长大呀?

2011年

孩子很争气地进了政府学校,我想给孩子更好的学习环境,请更好的补课老师。

我外出工作贴补生活,但找工作并不顺利,薪水太少,时间太长,也尝试做一些小本生意和一些小投资,最后钱亏了很多,也给人骗去不少,为了弥补损失,我去补习,做蛋糕……来维持生活。

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现实很无奈,每天都是这样煎熬的生活着等待机会!

2015年

我不能输,输了我就要带着孩子回中国。

这时,老公在国内的生意也遇到了危机。我想帮他,但对于40多岁的中年女性来说想成功真的太难了!

后来,我无意中加入了直销公司,付出百倍千倍的努力,一切慢慢好转了……

现在

我准备带着公司的企业文化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我感恩上天的恩赐让我在新加坡闯出了自己的一翻事业,现在是我所追求向往的生活,我成了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榜样。

07

@恩宠 45岁

16年前

独身的我带5岁多的女儿踏上了这片陌生而向往的土地。

陪读妈妈成了负面的标签,我想做生意拿绿卡,却失去了钱和人生方向,还差一点自杀。

在我感到沮丧无助的时候,我被神奇的力量吸引走进了教堂,从此我的心在信仰里找到了平安。

第五年

一连串的奇迹发生,我和女儿拿到绿卡。

我开始读书,2013年我顺利拿到了硕士学位。女儿在新加坡和美国的学习也顺利毕业,全家团圆的梦想也实现了,一切都更加美好。

现在

我和女儿已经是新加坡公民的身份。

这里成了我们第二个家乡,我也希望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小家庭,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08

@May梅 47岁

2011年

头顶着别人羡慕的目光,带着儿子不远万里飞来新加坡,我的陪读生涯正式开始了。

一年后,孩子进入政府学校,原本满怀着对校园生活的憧憬,却发现上课什么也听不懂。有时我怀疑带他出国可能是个错误决定。

我每天都处于一种焦虑中,认识的几位陪读妈妈成了我每天聊天和倾述的对象。我开始不喜欢这个一年没有什么变化的地方,讨厌这里酷热的天气。

2015年

我在新加坡认识更多朋友,除了之前的陪读妈妈,还有来自不同国家的人。

她们让我了解其他国家的饮食和传统文化,这时,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新加坡这个小小的国家对不同种族的包容和接受,想留在这里生活的念头油然而生。

这一年,孩子O水准成绩放榜,考得不错,如愿进了一所初级学院,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我也觉得离目标近了一些。

2016年

孩子学业遇到困难,我第一次面见校长。

初级学院第一年,孩子虽然每天刻苦努力,但成绩却不尽如人意。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去见校长,本以为会被责备,没有想到却让我帮助孩子重拾信心,让我再次肯定新加坡的教育。

本以为要离开了新加坡了,虽然我有点念念不舍,但已经做好了准备。学校还是给了他一次机会————补考。

现在

我渐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不再期待每年的假期回国,因为我已经不能适应国内喧闹的环境。

在新加坡这8年,我把这里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饮食等都融入自己的生活,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外来移民。孩子也拿到优异的A水准成绩,现在的生活让我很满足也很快乐,希望新加坡能成为我的第二个家。

09

@Michelle 49岁

2009年

刚来时 ,感觉这里就是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

和喧闹繁忙的北京不同,这里生活简单,节奏很慢,我一下就适应了。

我申请了工作 ,开始了老本行——教数学。而和我一起来的女儿,也进入新加坡的中学读书。

2011年

由于一直教中国留学生,所以动了写双语数学教材的念头。

这一年,女儿中四毕业了 ,我也熟悉了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四年级到数学教材。所以利用女儿O水准结束回国的长假期,我完成了中学初等数学的编写工作。虽然每天都2点多睡觉,但是非常有成就感。

2016年

我不太满意私校里一些老师对中国孩子的态度,就离开了学校。

辞职后和本地人合作开补习中心,教书和教学管理一手抓。虽然很累,但是非常开心。由于补习中心的合伙人把学校卖了 ,我不得已转到另一间学校,继续了白天学校教师,晚上周六日教补习的生活。

这次转变,我有了周六固定去教堂的时间,好过开补习中心那时的我。

现在

我工作比以前还忙,但是非常开心。

我每天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有锻炼身体的时间,和女儿约会的时间,和朋友聊天的时间。我还想去别的国家读书,总感觉自己书读得太少了。

从刚开始来时的没有任何想法,只是单纯的照顾女儿,到现在可以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一切好像都是安排好了,我自己也变得越来越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