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被誉为国之根本,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4300年前仓颉所发明的“字”在古文中称之为“书”、“书契”,到了汉代才有了“汉字”一词。现代汉字的字体是经甲骨文-金文大小篆-汉魏隶书体-楷体-宋体演变而来的,传说仓颉造字鬼神哭,汉字对中国和世界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我们如今使用的简体字,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4-6世纪)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解放战争刚刚结束,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恢复与重建,中国经历了上百年的内忧外患,国弱民穷,好不容易迎来了相对和平的时期,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
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均在农村,一半以上的人民均是文盲,在这基础上想要发展文化,“扫盲”是必不可少的。
1950年前后,由周恩来总理的直接主持,结合了上百名专家,对数千个常用的中国文字进行了一次字体的简化,简化文字,就是为了让数以亿计的人民大众,能够尽早尽快地识字认字,提高使用文字的速度,提升文化水平,以此为根本,学习科技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与此同此,很多使用汉字的国家也在简化汉字,例如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典型的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主要由亚洲、欧洲等地区迁移而来的移民及其后裔组成的。其共和国宪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一个人至少会说、会读、会写英语、马来语、中国官话和泰米尔语之一。新加坡总人口约561万,其中约80%为新加坡华人。为了照顾新加坡华人学习华文,从而采用简体华文和汉语拼音。
广告在1969年新加坡政府公布了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布了《简体字总表》,收录简体字2248个,包括中国公布的所有简体字,同时国家法令规定标准汉字采用中国国家标准。
和新加坡截然相反的是台湾,台湾一直延续使用繁体字的传统,这主要是因为政治的因素。在大陆地区大力推行简体字的时候,台湾及香港正处于国民党的控制,因党派之争,国民党则一直不允许台湾及香港使用简体字,久而久之,繁体字便成为台湾及香港地区的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加之台湾地区人口基数少,简化字带来的好处远远不及推广简化字本身的成本高,没有必要推行简化字。
汉字繁简之争由来已久,繁体是相对简体而言,以前的字不叫繁字体而叫正体字。大陆内部依旧有喜爱繁体字的人,海外华裔也有使用简体字的,文字根本上还是沟通的工具,并没有孰优孰劣,我们需要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承,其余亦不需要太过注重。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