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辣么小,为什么有这么多机场

2019-08-01 08:06

新加坡机场的建设史,就是新加坡经济的晴雨表。

连续5年获得第一,自1999年以来第八次获奖,全世界应该再也找不到像新加坡樟宜机场这样名声享誉全球的机场了。

而且,新加坡机场不仅在服务质量上领先全球,在数量上也是领头羊~

广告

据樟宜机场官网介绍,全新的新加坡Seletar机场航站楼(T5)建设计划将于年底启动。

这栋位于樟宜东、室内面积达10000平方米、包含4个子航站楼的全新机场,能达到8000万名游客的年接待量。

2030年彻底落成后,新加坡樟宜机场将有两个机场,8个航站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小小的新加坡需要建造这么多机场?

这一切起源,还要从新加坡樟宜机场T1航站楼说起。

1970年代,新加坡Paya lebar机场面对增长的国际航班量有些力不从心。于是新加坡政府决定成立樟宜建设小组,选址新加坡东部,筹备新加坡国际机场计划。

广告

尽管当时这项工程无论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捉襟见肘,但建设团队只用6年就完成这项工程,机场规模堪比当时亚洲最大机场--东京成田机场。

同时工程的花费比预期13亿新币还少,这无疑鼓舞新加坡政府之后的樟宜机场扩张计划。

1981年12月29,新加坡樟宜机场正式投入使用,达成年旅客接待1210万的记录。此时,新加坡经济也随着机场的落成,迈入腾飞。

1990年11月22日,T2机场完工正式投入使用。T2不仅规模超过T1,在设施和规划上也是领先全球,也是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拥有双机场的国家。

广告

同时新加坡经济高速发展,也让未来两座全新航站楼的计划呼之欲出。

但花无百日红,亚洲金融危机的到来,致使扩建计划搁浅,热闹的樟宜机场工地陷入沉寂。

直到2002年,新加坡经济复苏,T3的扩建重提日程。2008年1月9号,T3投入使用。

至此三个航站楼一年可接待7000万人次的旅客,相当于能将北上广深的所有常驻人口都接待一次。

2017年10月31日,从次贷危机中走出的新加坡政府终于完成T4的建造。

1.3亿新元的花费是4个航站楼当中最少的,这得益于建设团队对旧机场的重新利用。

广告

眼下,这座开工的T5航站楼将等于整个T1-T4樟宜机场的规模,面积相当于3个Marina Bays, 且将耗费数百亿新元的造价。

目前政府已经注入40亿新元,保证前期建设的顺利。

另外,从7月1日起,所有飞往樟宜机场的乘客将会额外增加13.3新,过境旅客每次航班需要再支付3新元,以上所有费用将包含在票价中。

同时,航空公司还必须支付更多的飞机停放费和着陆费,这些费用将每年上涨。

直到2024年4月1日,从樟宜机场起飞的乘客的总离境费将从如今的34新涨至62.30新元。

广告

至此,能发现新加坡大力建设机场的原因。

首先,机场纯收入。从之前费用增涨能看出,机场本身的盈利能力极可观,不仅能快速帮助政府回收成本,还能随着本身接待人数的增加,形成收入上的指数增涨。

其次,未来二十年亚太地区的航空旅行将增加两倍,航空业直接贡献了3%的经济增长,提供近77,000个工作岗位。

同时还能提振旅游,酒店和零售等领域,形成一整个经济增长链条。因此对新加坡这样第三产业极度发达的国家来说,机场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

最后,感谢全球化进程的机遇。能让亚洲的主妇在家中能买到欧洲农场的牛肉,这种便利依靠的是更快速的物流。

当近年新加坡港口进出口增长乏力,外部又有他国窥探航运市场的情况下,航空枢纽的建设如同救命稻草。假设未来T5落成,新加坡将成为亚洲最大的航空运输枢纽。

广告

各位通心粉对于新加坡重金投入的机场建设计划有什么见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