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中国杭州的西湖叫“西蓄水池”,武汉的东湖叫“东蓄水池”,有人肯定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在新加坡,“湖”就是叫“蓄水池”,如麦里芝蓄水池、克兰芝蓄水池等等,除了西部一个裕廊湖及大学内的湖泊外,新加坡全国十几个湖泊统一都叫“蓄水池”。
广告中国和港澳台新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虽然大家都用的是华文,由于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华文也出现了“差别”,如同样是“水”,中新用的却是不同的词汇。在中国,对“水”是有多种说法的,小的浅的“水”曰“池”或“塘”,如成语中的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浅王八多等;深的“水”曰“潭”、“渊”等,如成语中的龙潭虎穴、积水成渊”、如临深渊,、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等;大的“水”曰“海”如东海、南海等;最大的 “水”曰“洋”,如太平洋等;用的比较少的词是“泊”、“津”等,如梁山泊、逍遥津等;用的最多的词是“湖”,如东湖、西湖、南湖、太湖、巢湖等等,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但是,也有特殊的,如昆明的滇池、东北的五大连池也很大,却也叫“池” 把湖泊说成“池”并无不妥,;北京的北海、中南海很小,却叫“海”,连下暴雨一些城市出现的“积水”,也说成“海”,这些都是“你懂的”,约定俗成了。
但是新加坡把这些“水”,都说成“蓄水池”,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加了一个“蓄水”含义就变了,就有人为的因素在里面了,一般来说,“蓄水”是特指有特殊作用的水,如自来水厂的“蓄水池”,污水处理厂的“蓄水池”,雨水蓄水池等等。“蓄水池”也有“水库”的含义,中国就有很多“水库”,大部分用于农业水利或者水力发电等作用。但是,新加坡的“蓄水池”的“蓄水”,虽然都是收集雨水的,并非全部都作为自来水厂的水源及发电上的用水,一些还是是供人们游玩的。湖泊也是收集雨水的,但是一般不叫“蓄水池”。 二来“池”一般都指“小”的水面,如游泳池、化粪池等,人们经常说的,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等等,也说明“池” 是指较小的水面。但是新加坡有的“蓄水池”却很大,一般都有几平方公里,有的还有十几平方公里,再叫“蓄水池”也不符合实际了。
广告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新加坡的“蓄水池”不少还是旅游景点的代名词,一般人都认为,“蓄水池”没有什么好看的,事实并非如此。笔者日前曾到过麦里芝蓄水池,开始也以为不好玩,来了以后,才发现这里是一个自然保护区,纯天然的湖泊,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清澈的池水与翠绿的森林使得这里仿佛这里是世外桃源,,湖面上碧波荡漾小船悠悠,远处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戏耍的猴群跑来跑去,密林深处的步行吊桥更是别具一格…… 笔者认为,一点儿也不亚于中国的一些“名湖”, 这么好的风景,却叫做“蓄水池”,岂不大煞风景。
无独有偶, 新加坡还有十几个蓄水池,除了麦里芝蓄水池以外,还有实里达蓄水池、勿洛蓄水池、克兰芝蓄水池、贝雅士蓄水池等等。 它们都被绿油油的草地、森林和沼泽包围着。 这里的优美景致,能让都市里的人们能够暂时离开城市的喧闹,放松心情,充分体会大自然的宁静和美丽,但是它们无一例外都叫做“蓄水池”, 这些大好美景让一个“俗称”给埋没了。
广告新加坡的湖泊还有个特色名称是:“上段蓄水池”和“下段蓄水池”,如“实里达上段蓄水池” 、“实里达下段蓄水池” ;“贝雅士上段蓄水池”、“贝雅士下段蓄水池”。按照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把西、北方向为“上段蓄水池”,东、南方向为“下段蓄水池”是可以的。但是,最好不用“上下”,直接用“东西”, 如“实里达上段蓄水池”就叫“实里达西蓄水池”;“实里达下段蓄水池”就叫“实里达西东蓄水池”,这样就会更简单明了一些。
水库在中国也很多,但是也可以把它叫做“湖”, 如三峡水库,毛泽东在诗句里也说它是 “高峡出平湖”。 中国的一些水库,为了打旅游牌,现在都纷纷更名为“湖”了, 如安徽的陈村水库,现改为太平湖;安徽浙江交界的新安江水库,改为千岛湖等等,目的是使美景配个美名,毕竟“名不正言不顺”, 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就能更好地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而新加坡却把这些风景区叫成“蓄水池”岂不辜负了大好的湖光山色。看来,新加坡也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潮流了,还“蓄水池”本来面目,称“蓄水池”为“湖”或者其他的通用名称了。
广告因此,笔者建议:新加坡现有的“蓄水池”,除了特别小的、仍然只有蓄水功能的保留蓄水池名称外,其它的是否可以改名为“湖、池、潭”等通用名称,其中如“实里达上段蓄水池和实里达下段蓄水池”更名为“实里达西湖和实里达东湖” ; “贝雅士上段蓄水池和贝雅士下段蓄水池”,更名为“贝雅士西湖和贝雅士东湖”等等, 让好马配好鞍,美景配美名。
投稿作者:田柏强,原中国安徽工人日报高级记者,现旅居新加坡。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