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8月9日,当天的《联合早报》刊登了笔者的文章“忧患意识:新加坡的国魂”。小编对新加坡的成功之道提出了自己的归纳和总结:“新加坡这个小国能够在强手如林、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可能有一千条、一万条的宝贵经验,但其中的核心和关键还是新加坡政府和领袖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准确地说,忧患意识是新加坡的立国之魂、强国之魂。”
广告10年过后,有人从一个新移民过度成了一个半老移民。18年置身于这个国家之中,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通过对其近距离和零距离的观察、感受与体会,对于这个弹丸小国的成功之道一再思考和探究,有了更完整、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新加坡的成功举世闻名、有目共睹,但其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一气呵成,而是克服了种种困难才走到今天。为什么这个不具备任何禀赋要素的岛国能够在赤道一带30多个国家中脱颖而出,被国际社会赞誉为“赤道特例”的富国和强国?根据小编的分析和研究,以下十个方面或许可以带给我们一些解答和启示:
1、 李光耀自己的总结
新加坡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具有:正直和有诚信的领导人和政府;任人唯贤的政策;全民有个公平竞争的环境;选择了世界最通用的英文作为人们的共同语言。
2、 政治制度
新加坡采用了英国的“议会内阁制”作为自己的政治制度,即内阁成员首先需要获选为国会议员,才有资格被总理挑选、任命和组阁。在这种政治制度下,主观上,新加坡政府致力于用好政府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客观上,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由其掌权的政府必须接受选民的监督,接受反对党的监督。
广告3、 决策的思想基础
新加坡的发展战略始终以经济发展为优先考量。哈佛大学著名的国家发展战略学者麦可.波特教授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在讨论政府的有效性时,新加坡提供了一个考察这些问题的绝妙案例。就政府而言,新加坡似乎经常打破常规。她拥有效率极高的政府制度。在新加坡,决策的作出通常是基于权衡事情的利弊,而不是基于腐败、意识形态或自我膨胀。政府部门具有强烈的自我批判意识。新加坡在诸如是否合法化赌博等很多棘手的问题上改变着思想。”
4、 “契约文化”为核心的社会文化
“新加坡华人表面是华人,骨子里是英国人”。这是我于2002年5月发表的一项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指出,由于英国殖民者140多年的管理和培育,使新加坡比其他亚洲国家更早、更密切地接触到欧美国家的商业文明和契约精神、法制精神,使新加坡这个华族人口占76%的社会更习惯、更推崇的是契约文化、合同文化和法制文化,而不是传统亚洲社会或华族社会所特有的关系文化、人情文化、面子文化。以契约文化为特征的社会文化给新加坡社会带来了两高一低:社会互信度高,人民与人民、人民与政府之间因为遵守契约而彼此相信;社会公平度高,社会成员都认同契约,依契约行事,没有厚此薄彼,没有走捷径,相对公平;社会成本低,大家只靠契约而不需要想其他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简单,社会成本会大幅度降低。
广告5、 市场经济的成熟度高
新加坡高度奉行市场经济,其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如:不实行金融管制;不设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汇管制;不设物价局,不实行物价管制;不实行发票管制;是世界上著名的自由港,不实行关税管制;不实行员工最低工资管制;公司所得税几乎为全世界最低。
6、 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
新加坡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更早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是最先主动面对和欢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的亚洲国家之一。善于在大国间搞平衡的小国新加坡,天生触角灵敏。新加坡的政府和领袖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做出非同寻常的大判断、大决策,使其立于不败之地。
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新加坡,跨国公司在她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成分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从建国一开始,新加坡就清醒的意识到并积极发挥了自己处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交会处的地缘优势,积极面对经济全球化,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前来新加坡投资,包括设立工厂进行生产经营、设置研发中心进行产品创新。为了大力吸引外资,新加坡政府非常务实地对跨国公司实行了“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使得新加坡成为1965-1993年期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现在,新加坡拥有大小工业区38个,来自欧、美、日等地的7,000多家跨国企业和科技伙伴在新加坡落户,其中4,000家为区域总部。新加坡的GDP中,有42%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
广告7、 始终坚持对外开放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新加坡的经济发展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奇迹,得益于毫不动摇、一而贯之的对外开放。
新加坡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新加坡经济是国际经济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新加坡是一个小经济,其实也是大经济,只要有效地跟世界大经济接轨,新加坡的经济便可以跟得上世界经济的浮沉;新加坡的经济必须跟世界的经济接轨,才能发展自己,在世界上立稳脚跟。
新加坡政府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条件跟中国不一样:新加坡没有市场,没有跨国公司是为了新加坡的市场而来;新加坡没有天然资源,也没有跨国公司是为了新加坡的天然资源而来。在这样的环境之下,新加坡要想尽其他各种方法,给跨国公司提供特别的条件,跨国公司为了这个特别条件才会过来。跨国公司所需要的条件,各个企业都不一样,有些需要技术,有些需要市场,有些需要合作伙伴,有些只是需要非常安定、优越的环境;跨国公司离不开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更离不开跨国公司。吸引跨国公司前来投资,改善、发展和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这本身就是一门大知识、大学问,政府要了解跨国公司本身的需求是什么。
除了7000家跨国公司带来的庞大的实物资本之外,新加坡从跨国公司那里学到的先进技术、现代企业管理、以合同文化和契约文化为标志的游戏规则,更是一笔巨大的社会资本和无形财富。
广告8、 面向全世界吸引人才
新加坡知道自己的人口总量少,优秀人才和顶尖人才的数量自然有限。要使新加坡这个小国能够在强手如林、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新加坡从建国之初就把吸引外来人才当作基本国策。
一方面,政府为各种专业、各种类型的外来人才打造卓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他们宾至如归、落地生根,更好地融入新加坡;另一方面,政府也清清楚楚传达给本国人民一个信息: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新加坡要凭最强实力与人竞争,一定要千方百计从全世界吸引人才。因此,新加坡要欢迎外来人才、重视外来人才、善待外来人才。
9、 廉洁、务实、高效、关注民生
新加坡政府的廉洁、务实、高效和关注民生在全世界有口皆碑,每年在全球竞争力、廉洁度、政府效率等排行榜上都名列前茅。政府机构部门少、层次少(著名的一级政府)、效率高。人民行动党和政府都信奉以事实说话,以诚信立名。他们务实、低调、不喊口号,不靠意识形态挂帅和口号宣传治国。政府从多个方面高度关注和认真解决老百姓的基本民生问题:住房、医疗、教育、就业、贫富差距、公共运输、环境保护、人口老化、食品卫生、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社区建设(包括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和谐共处),并确保公共资源是用于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新加坡政府清楚地知道,只有让人民安居乐业,才能在重大课题上凝聚国民共识,才能集中力量去实现国家目标。
广告10、 政治领袖的忧患意识
的确,新加坡是一个小国。国小,智慧和策略未必小。新加坡是亚洲和世界上的“小国寡民”,却有着很大的国际影响力,靠的就是诸如李光耀这样的世界级智者。李光耀经常告诫这个小国的人民:“新加坡从挖坑入厕到住进冷气房的时间还太短,基础还不够牢固,我们的国民不要视新加坡的成功为理所当然、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稍有疏忽、失误和差池,三十多年的成果和心血便会毁于一旦,新加坡便会在一夜之间被打回原形。
新加坡是独特的。我们在甲组竞争,但我们国小民寡,缺乏天然资源,其实只够资格在丙组角逐。要继续留在第一强国的行列,我们要清楚知道哪些原则和做法令我们得以从第三世界升级。我们要精明、实际、实事求是和灵巧,以弥补我们欠缺的规模和分量。”
广告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请随意打赏。你的支持将鼓励我继续创作!